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艳 《科教文汇》2009,(15):241-241,252
副词“历来”和“向来”都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向的意思,在不同的字典、词典中,对两者的解释大致相同。在使用中,两者也没有太严格的区别。但在具体的语义背景中,“历来”和“向来”还是有差别的。本文以对一部分语料的考查为基础,试图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历来”与“向来”加以辨别。  相似文献   

2.
作为范围副词,"一概"和"一律"在基本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虽有很多共性,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拟在前人与时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词性、词义、对文体的选择、语法功能、语义内涵和语义指向、否定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试图廓清二者用法上的异同,以求减少留学生在使用时出现的偏误。  相似文献   

3.
陈定宏 《内江科技》2008,29(4):43-44
本文将"的"分为三类: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并分别从语义、句法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从句法结构上看,"的"字短语其实是由定中结构"X 的 Y"省略中心词Y而成的;而从语义角度看,"一般实词性词语加上‘的’都用来指称事物";并主要分析了焦点结构句"是……的"的表达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4.
"X的节奏"是新兴流行的网络用语。本文基于网络语料库,对"节奏"、"X的节奏"中的"X"进行句法、语义、结构等多角度考察,分别从本义和新义的角度揭示了"X的节奏"中"节奏"和"X"的语义、语法特征,最后从流行语的流行机制和"X的节奏"本身出发,总结出该结构得以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于"句指的是用介词"对于"将动作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介引到谓语动词前的一种句式,在语义上主要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判断、评价和对待关系。本文首先从"对于"句的语义角度对"对于"句中的谓语动词进行分类,将其中的核心成员大致分为三类。在分清"对于"句中动词的核心成员以后,本文进一步考察动词与"对于"所带宾语的语义关系以及"对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动作性。最后,本文简单比较一下"对于"句和"把"字句。  相似文献   

6.
"自己"是个人称代词,它经常放在"我、你、他、我们、咱们、你们、他们"等人称代词以及指人的名词后头组成同位结构。试以"我自己写"这一短语作为突破口,从"自己"的词义分析及语义指向分析的矛盾所在;"自己"造词法及构词法分析;由"我自己写"来看语义指向分析三方面,讨论一下"自己"的特点并分析其在句法结构中造成不同理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了《新大学日语标准教程》《实用日语教程》《新大学日本语》等7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考察对象,以揭示教材中所解释的"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教材发现:1"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零碎地分散在教材中;2"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的导入顺序不恰当;3未明确区分"らしい"的传闻和推量用法;4关于"らしい"的语义解释具有不当之处;5混同了"ようだ"的推量和委婉用法;6未系统介绍三种语气词的语义关联和区别。针对以上问题点,本文认为需在明确三种语气词的语义关联和区别的情况下合理导入"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以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并且就在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教授三种语气词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dragon"与"龙"在英汉文化中特有的国俗语义,旨在翻译汉语中的"龙"时能准确恰当地传递其含义,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关佳 《科学生活》2009,(11):12-15
青年男女的婚恋,历来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集《诗经》,开宗明义第一首,便高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在现代中国,不知从何时开始,"剩男"、"剩女"这两个词,成了网络上以及生活中的时髦词汇,虽然有些戏谑的意味,但绝无贬义。今天将这两个词作为关键词,在"谷歌"上可以检索到两千万个网页。  相似文献   

10.
济源方言中,单音节形容词可以采用重叠后加"老"的形式表示程度加强,与汉语普通话中的单音节重叠式有所不同,本文从济源方言中形容词的重叠式前加上"老"这种形式的形容词适用范围、语音特点、句法特点、语义特点考察了济源方言中单音节重叠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改婷  于慧 《科技风》2013,(20):181
语言学界对普通话重点助词"了"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从定州方言中的"了"的不同读音及其使用情况入手并进行了分析,用以说明普通话中的助词"了"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义动词是外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有关多义词意义用法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对基本动词"飛ぶ"进行分析的研究还是很少。本文以多义动词"飛ぶ"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语义扩张的认知过程,分析"飛ぶ"的语义结构。并得出"飛ぶ"从"离开原场所向空中移动"的基本义扩张出5个语义的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日语学习者对多义动词的理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安全向来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但近年来,从"涂药黄瓜"到"毒豇豆",从"毒韭菜"到"毒生姜"……"农药门"事件的频频发生让人们对农药有些望而生畏。人们对自己"舌尖上的安全"忧心忡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就像没人会因为车祸呼吁"禁用汽车"一样,农药不可能禁用。因为没有农药,饥荒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农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路炜 《科教文汇》2007,(10Z):203-203
作为范围副词,“一概”和“一律”在基本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虽有很多共性,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拟在前人与时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词性、词义、对文体的选择、语法功能、语义内涵和语义指向、否定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试图廓清二者用法上的异同,以求减少留学生在使用时出现的偏误。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语义(meaning)的理论学派林立,莫衷一是,但总是趋向于把问题复杂化。笔者在本文中根据相关理论,主要从人的认知和外部世界两个角度对语义的来源和交际中的语义进行了阐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力图使这个问题进一步简化和清晰。  相似文献   

16.
王宣予 《大众科技》2010,(9):204-205
文章对汉语"得"字句进行了句法语义研究方面的综述。"得"字句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全文分别对"得"字句的本体研究和习得研究做了总结,指出过去人们比较重视本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考察"得"字句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样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7)
汉语"看起来"的基本语义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得出一个相关的结论,它的语义可以分为评价义和推测义。因此,翻译成韩国语时,也有多种形式可以与之对应。本文从教学实际考察分析学生在翻译"看起来"时出现的偏误,分析偏误出现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自南北朝以来家喻户晓的女中英豪,对其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本文选取了诗中的一句妆饰的描写,考证"花黄"一词的产生和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古代女子妆饰文化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永刚  万洪英 《科教文汇》2012,(25):152-153
在日语学习中会遇到很多词语选择及表达方式的困惑,这都和使用者的主观性把握有关,我们借助认知语言学原理,从人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出发,达到准确把握词语语义,并能灵活应用和精准表达。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借助意象图式方法,详尽分析日语动词「つめる」的原型及其基本语义、扩展语义等,并用容器隐喻、突显原理进行说明,深层次地阐述所有语义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上来”的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谓语的“上来”和作补语的“上来”在语境中共有八种意义类型。作补语的“上来”在语义指向上有多种选择。从认知角度分析,“上来”的语义引申有一个很清晰的脉络。而且在使用这个趋向词时有多种类型的视点角度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