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刚开始搞报道时,总是偷偷地写,悄悄地寄,怕稿件写得不好让人笑话。可这样写来写去,进步不大,稿件投出去每每如泥牛入海。后来,我克服了虚荣心理,丢下面子,写好一篇稿件后,主动向老新闻干事请教,到报社请编辑老师指点,稿件命中率大大提高,以使我能从一名报道员成为一名军区报社的编辑。  相似文献   

2.
记得刚来团报道组那会儿,自己一不会电脑,二不懂新闻写作,三不认识一个编辑老师。我想自己只有多学、多练,才会干出点名堂来。所以,我尽快自学了电脑五笔输入法和新闻写作知识,每天都写稿子,但寄出的稿件如泥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从广播里听到自己的稿件被采用,心里格外高兴和激动的时候,不由得想起我的老师——《新闻爱好者》. 去年,我还不认识这位老师,更不知道她尊姓大名.平时写的稿子寄出去总是"泥牛入海"没信儿.后来,村主任付华  相似文献   

4.
我是军报第十五期优秀新闻函授学员。回想学习1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函授学习帮我提高了中稿率。函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在参加函授学习前,我也有“小豆腐块”和“萝卜条”见诸于部分小报,但没有用过超过300字的稿件,也没有在全国性报刊上露过面。我曾下决心要采写篇有分量的稿件来,并要在全国性报刊上见稿,可发出去的上百篇稿件都石沉大海。我把自己的这一苦恼告诉了军报函授中心的老师,老师帮我分析稿子存在的问题,说我写的稿件反映的是我们本单位小范围的现象,但在全军或军区范围内就不一定…  相似文献   

5.
有的通讯员写完稿件后,往往忽视过最后一关──朗读几遍,这很容易造成稿件中的错字、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现象。我在初学写稿时,往往就是写完稿件后就投进邮箱,这当然就避免不了许多失误和闹出笑话。如我在采写一位在“八一”军事比武中夺得投弹项目第一名而立三等功的×××时,将他的成绩一处写上70.5米,有两处写上70米,弄得编辑老师不知是70.5米还是70米,只好放弃此稿。事后编辑老师给我来信说:“稿件完后不妨朗读几遍。”我遵照这位老师的指导,每次完稿后都要读上几遍,收获果然不小,既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又纠正了许多失…  相似文献   

6.
记得我初学写稿时,心想:自己写的稿件,只要能被本地的县广播站,地区报刊用就不错了。后来,看到全国性报纸刊登的报道也有不少平凡的小事,便陆续写了十几篇投去,可是篇篇石沉大海。为什么自己写的稿不能见报呢?我把自己写的稿件,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师     
我是贵州省一个边远山区的农行基层职工,学习写新闻是我工作之余的一大爱好。过去我既无专业书自学,也无老师指导,虽勤于练笔,但稿件见报率极低。去年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之后,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写起稿来也较得心应手,见报的稿件也较过去多得多了。  相似文献   

8.
去年参加军报函授时,编辑老师曾在给我的稿件点评中写过:"注意细节报道"。没想到,编辑老师的这句话让我尝到了不少甜头。  相似文献   

9.
通讯员园地     
段向理老师离我而去已经两年了。至今想起他,我仍要潸然泪下。1986年初春,我慕名到淮阳县鲁台镇通讯组找段向理老师。自此他对我在写稿上帮助很大。他规定我每周至少写三篇稿件,且每篇他都要字斟句酌地修改。学习写作不可能立杆见影。有一段时间,我一连投了数篇稿件没被采用,灰心丧气半个月没交习作。一天,段老师竟然找我来了。语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矿灯充电工,业余时间爱写作。多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新闻知识》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是1987年开始学习新闻写作的,刚开始写新闻报道时,和广大初学者一样,一味追求稿件数量,不懂得稿件的质量,认为“万箭齐发,必有一中”,抱着打彩碰运气,整日地写呀,写呀!结果,一年采写了上百篇稿件,大都石沉大海。偶然有个“豆腐块”发表,也是经过编辑精心修改的。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军事记者》2012,(6):70-70
有幸到军报编辑部学习.能够翻阅许多通讯员的来稿。不过,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拜读一些过去名字时常在报纸上“闪光”的通讯员稿件时.真觉得那些稿件不如他们过去的见报稿写得好。我问编辑老师.是不是通讯员的来稿都是这个样.后经编辑修改润色后才变“好看了”。编辑老师告诉我,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些报道员平时一味忙着写稿.不注意学习.肚子里的那点知识渐渐掏空了.所以写的稿件越来越没味道。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的记者、编辑,长期奔跑在基层一线,也就成了基层通讯员零距离接触的"老师",不仅要能自己写好稿件,又要帮助基层通讯员编好稿件。如何才能帮助通讯员把稿件从内容到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使之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地方党报记者、编辑要对稿件进行认真思考、精心写作、细心修改及润色,提高稿件的宣传效果和质量水平。文章出彩方能夺目一个称职的地市级党报记者、编辑,不仅应该有对自己写的每一篇稿件严格  相似文献   

13.
谢谢良师     
一年前,我如意考入了向往已久的军校,并被分配到中文专长队学习。我拼命地写,不停地寄,天天盼着自己的文章会变成小小的铅字。然而,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寄出去的稿件全然石沉大海。正当我彷徨时,写作教员对我说:“认真读一读《新闻与成才》吧,相信时你会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的”。于是,我干脆搁笔不写,潜心研读《新闻与成才》。果然,《新闻与成才》就像一位无言的老师,使我懂得如何练“内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出于从心理角度缩短与它高不可攀的距离的想法,我试着向它投出了第一篇稿件。不久,一封退稿信和主编亲自回复的…  相似文献   

14.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爱好者,回想起自己17年来写稿投稿的经历,既饱尝艰辛,又充满快乐。特别是我切身感受到时代不同了,科技发展了,我写稿投稿的方式也变了。我最早写稿是用笔在稿纸上写,不是写重复了字,就是少写了字,稍微改动一下就要从头再来。有时需要对稿件结构进行大调整时,那可最麻烦了,最终一篇稿件往往要写三四遍才能定稿。后来用电脑写稿方便多了,想怎么改,只要轻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完成,也不用笔写。用打印机打印稿件,先是色带打印,效果不是很好;后到喷墨打印,好看多了;再到激光打印,更漂亮了。我最早发稿时可麻烦了,当然采用最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闻稿件要求写得短而精,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在写稿中有点粗浅的体会。初学写作的人(包括我自己),常犯的一种毛病是,喜欢在新闻里乱加议论,把一大堆结论、作者自己的意见、甚至是作者自己感兴趣的标语硬写了进去。自以为这样可以增强稿件的感染力,其实恰恰相反。我写过一篇县机砖厂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在企业内部挖掘潜力,较大幅  相似文献   

17.
感悟失败     
性格急躁的我,时常喜欢写些短文,然后就匆匆地送到编辑部,希望编辑老师能帮个忙,改动一下。此后,就如饥似渴地盼望着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一次,我拿着刚刚写好的小稿,匆忙地来到《新闻与成才》杂志编辑部,送给杨主编。杨主编待人特别和善热情。他十分认真地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可令我有些不安的是,他连笔也没拿,更别说帮我修改稿件了。我的心里有些慌了,刚学写作的我,文章写得是不是很糟糕,不值得修改呢?正当我感到疑惑时,杨主编开口了,话语中流露出慈祥与和善,他不仅指出了我用词不当等问题,还结合我的文章,讲了初…  相似文献   

18.
我从1956年起就是地市党报的通讯员了。作为一名老通讯员,我既有喜悦,也有烦恼。 自己写的稿子能够发表并且能够得奖自然满心欢喜。这里我只想说当通讯员的烦恼。 烦恼之一,是写的稿子被刊用了,却收不到稿酬。说起来这似乎是我太斤斤计较了,可稿件毕竟是我劳动和心血的结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05,(10):72-72
△就算我的写作没什么长进,可毕竟有了一套宝贵的函授教材呀!就算我的稿件变不成铅字,可我有一个充实而有了些见识的大脑呀!就算现在没成绩,可不等于将来没希望呀,就算我像蜗牛一样笨,可我没有停顿在起跑线上,并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向前迈进的呀!参加函授,我无怨无悔!学员柳义凯△函授学习使我对新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我的新闻写作中,虽然谈不上有多大进步,但我坚信,只要坚持和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提高和收获的。现在的我,信心百倍,从零的起点出发,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梦想。通过一段时间的看书学习,我试着写了点东西,鼓起勇气,给老师寄过…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通讯员都希望自己投出去的稿件能见报。当自己的稿件被报刊或电台采用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原稿与采用稿仔细对照比较一番,这对今后写稿是大有益处的。以往,我阅读别人的文章总觉得人家写得好。后来才明白,那些好文章大多是经过编辑精心加工的成果。以后,当我的稿件见报后,就注意对照琢磨编辑是怎样修改的。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我这样学习写稿》的文章,全文700多字,寄给《新疆新闻界》。编辑删繁就简,仅用150多字就把意思表达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去年12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