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是文化意蕴丰厚的徽州古村落,上庄极具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生态是大学者胡适在那个时代成长、成才所特有的"徽州的背景";胡适对上庄特色徽州文化生态的关爱呵护,启迪人们必须努力保护古村落文化生态,守住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相似文献   

2.
在古徽州域内,依托绝佳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的不仅有大量物态文化遗产(像徽州古村落建筑、徽州文化遗存等等),而且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州民俗风情、徽州方言、徽州民间艺术、传统技艺、徽州文书文献、徽州绘画、书法等等。徽州绝美的自然生态、徽州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徽州文化生态的整体空间。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挂牌。标志着徽州文化保护从此进入了成系列、全生态、全区域保护的新阶段。当前,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利用发展迅速,表现在广度上:从文物个体-古村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度上: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高度上:从文保单位-文化景点-生态博物馆;时间跨度上:从历史研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徽州文化的传承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徽州古街是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是徽商在徽州本土成长兴盛的大本营,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平台。保护徽州古街就是保护徽州古村落、保护徽州文化整体生态、保护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5.
徽州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之林独树一帜。皖南古村落的规划特征明显且极具艺术性。探寻其成因渊源,论证皖南古村落的规划融合了晋唐文化与自然境界,融入了风水文化、儒商文化及徽商文化,体现出徽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徽文化的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6.
汪恭艳 《考试周刊》2011,(28):51-52
徽州的古村落是古代智慧的徽州人完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典范.是把中国传统的“天人舍一”精神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结晶,对解决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有重要的启示性和借鉴意义。但徽州古村落及其体现的生态伦理观念毕竞是在适应农业文明的生活方式之需要而建造起来的.因此.它面临着在工业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的新的和谐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村落是江南文脉的空间载体和具象符号,保存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和文化资源。城市更新语境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风貌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文章基于多模态符号学理论,结合对徽州呈坎、棠樾古村落的实地调研,分析其符号景观中的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资源,解读不同模态和江南文化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徽州古村落符号聚合体多模态属性明显,体现了徽州地区的风水理念、儒家文化、家风家训等思想,是实现江南文化传播、活态保护和现代传承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选择与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居环境的选择和营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准则。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崇尚和谐、趋吉避凶和唯变所适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观。人居环境观一直指导着人们选择与营造人之居处与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其二,改造完善非理想的人居环境。理想的人居环境可概括为“枕山、环水、面屏”的模式。古徽州许多村落选址符合这一要求,“枕山、环水、面屏”也因此成为古徽州村落人居环境的基本格局和模式。但也有不少村落的人居环境并非完全符合理想模式,对于非理想的村落环境,古时徽州人在遵从自然的同时。进行积极改造使之趋于理想。非理想人居环境改善与营造有许多方法,修建水利设施,改造自然水系是最常见的措施.最负盛名的范例当属世界文化遗产—黟县宏村。植树造林是改善非理想人居环境的又一重要措施。水口是徽州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落的门户,也是村落人居环境营造的重点所在,常形成自然和谐、文化寓意深刻的水口环境。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历时性的视角,指出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在分析徽州古村落具体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对徽州古村落居住环境、居住文化和居住艺术等保护的不足,提出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构建模型分析系统及开发网站平台等措施,对徽州古村落进行保护性研究,以期为徽州古村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58-161
徽州古村落古祠堂具有独特的整体布局、设计和内部装饰,是徽州文化的见证,体现着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承载了徽州文化思想。主要阐述徽州古村落祠堂的建筑规划和文化特征,介绍徽州祠堂的建筑风格,剖析徽州祠堂的建筑结构,重点解析徽州祠堂中的古戏台的结构和建筑装饰。  相似文献   

11.
解读《白鲸》的生态伦理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思想是关于自然与人伦理关系的思想。在生态伦理的视阈下,笔者重新审视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中亚哈的海上捕鲸和以实玛利的身心成长的内涵:一方面热衷于享受征服自然、捕杀鲸鱼的生命快感;另一方面又质疑工业文明的生态破坏性,向往回归自然。这两方面的矛盾构成了麦尔维尔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和内心困惑,也赋予了文本一种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2.
广西传统海洋文化中的海洋生态伦理思想,是“天人合一”延伸到“海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生命同根”的意识,是以海为生、以海为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其精神层面的生态伦理思想,在“珠徙交趾”与“珠还合浦”的传说、镇海大王的传说,及其它民间故事、海歌和谚语中蕴涵的海洋生态情感与事理中得到深刻的体现;其物质层面的生态伦理思想,则体现在与大海和谐相处的“仰潮水上下而耕”、善待海洋自然地理环境的传统捕鱼方法、共享海洋恩惠的“寄赖”与维护海洋规律的“分渔”、“放生”等生产方式习俗上.  相似文献   

13.
徽州牌坊作为一种并不多见的历史文化遗存,固然与徽地独特的人文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然而,徽人远行经商、贾而好儒的生存方式与心路历程,却折射出程朱理学倡导的家族本位、男权至上、妇道伦理等儒家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以及因人性扭曲所带来的妇女悲怨与哀伤,这一切都可以从幽远而斑驳的牌坊文化中得到深刻解读。  相似文献   

14.
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反映了作者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识。作品中的动植物作为大自然共同体中的成员,具有感受苦乐的能力,因此人类应该善待它们,自觉维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如果破环了自然生态,人类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像裘德那样的生态难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人类不仅要保护自然生态,而且要维护精神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导致道德的沦丧和理想的破灭。裘德、艾拉白拉、淑等人的悲剧,既有自然生态破坏的原因,更是他们精神生态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15.
商品和市场乃至地理环境不是徽商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徽州文化在徽商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徽商的成功铸就了徽州文化的辉煌。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为徽商衰落的内在因素。经济与文化互动是徽商兴衰的一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地理环境概念。徽州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徽州武艺具有了乡土特色和海纳百川的性格;人文地理环境使得徽州习武之风得以延续,促成了徽州武文化的繁荣。并通过对以武彰显的徽州本土神的尊崇,在强化宗族血缘关系的同时,加强了地缘的联系,促进了徽州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由于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加上徽州方言的多样风格,使得徽州民歌具有原滋原味的音乐旋律,反映出土生土长的徽州母语文化的艺术魅力.但由于目前徽州民歌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文化对它进行了严重的冲击,同时,社会对它的研究和关注不够,使得徽州民歌出现了传承危机.因此,我们要建立对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保护机制,多渠道、多样化的传承徽州民歌,重视徽州新民歌的创作,将徽州民歌融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使徽州民歌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徽州地域色彩文化与当代徽茶包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地域色彩文化包含自然环境色彩和人文环境色彩。徽州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造就了自身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色彩,徽派建筑和徽州服饰等文化要素又为其人文环境色彩提供了重要蓝本。色彩是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对于徽茶的包装设计而言,独特的徽州地域色彩文化无疑为它带来诸多灵感。深入研究徽州地域色彩文化特征,并将其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徽茶产品的包装设计,是当今徽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营销策略重振徽茶产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华主流文化传承与创新代表的徽文化,休闲与休闲体育早以自己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存在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初步探讨了徽文化的休闲观,总结出了以“理”释“仁”、以人为本,实现“天人合一”,体验生命快乐和宗族“同乐”的超前自由休闲观等.目的在弘扬徽文化和为现代休闲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借鉴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形成独特风格建筑体系的条件,即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人才辈出的地理环境,与徽商同步发展的徽州建筑队伍、徽商的雄厚经济势力,以及徽州与皖南的建筑规制、模式、手法、渊源、志书文献记载,徽商活动的舞台等的分析,说明徽州民居身世不可能源于东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