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媒介批评——历史与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批评大众媒介就是对人类的探索,这在孕育人类命运的用意上,比登上月球重要。———RobertL.shayon(美国媒介批评家)媒介批评(MediaCriticism),简言之即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的分析、批评,它在我国新闻界还是一个十分新鲜的概念。从...  相似文献   

2.
媒介心理学及美国心理学会第46分会:媒介心理学分会媒介心理学(Mediapsychology)在美国已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该领域的主要实践及研究活动包括:心理学者作为广播和电视节目的来宾或主持人,向大众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心理健康方...  相似文献   

3.
试论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和新闻事业活动规律的社会科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行为科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一切传播活动(包括与大众传播媒介有关的活动)的科学。三者涉及的领域不同,因此是自成体系的独立的学科,不可能互相取代。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从宏观角度对大众媒介的研究,为新闻学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答案,为新闻工作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新知识。因此,传播学是一门同新闻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媒介批评的意图丁俊杰(北京广播学院)我对媒介批评没有什么研究。我个人的看法是,媒介批评,有一点是明确的,绝对不能局限于批评媒介。确立了这样的前提,才有可能将媒介批评由小到大发展起来,不致夭折,才会成为气候。从全球范围看,无论在何种体制下,传播媒介都要...  相似文献   

5.
媒介批评的定位问题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多种媒介手段传递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于是,媒介批评、媒介研究的问题就变得紧迫起来,而且,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媒介批评和媒介研究的定位问题。我认为,在这方面,法国电影符号学理...  相似文献   

6.
媒介批评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阵地,我国目前的媒介批评文章大都发表在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长期把媒介批评封闭在象牙塔里.现在,微博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媒介批评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守候媒介批评郝建(北京电影学院)媒介批评是一个大话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任务最为重要。一是对大众文化电影电视媒介中那面广量大、复杂纷繁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或强化,或解毒,或鼓掌献花,或喝一声倒彩。在法兰克福学派之后,...  相似文献   

8.
清代大儒章学诚有句名言:"六经皆史也。"可见任何一个理论,都离不开历史研究。近年来,媒介批评成为新闻学界关注较多的一个话题。不过,对于媒介批评史的研究很少有人涉猎。胡正强教授《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在检讨现代媒介批评历史的过程中,建构了现代媒介批评研究的理论框架,做到了史论结合。就学术思路来看,作者从相对宏观的媒介批评史研究进入具体精深的个案剖析,  相似文献   

9.
宰飞 《新闻传播》2005,(2):9-11,32
施拉姆(W.Schmmm)认为大众传媒的首要功能是守望者的功能,媒介应当像麦田里的稻草人一样,监督周围环境,及时向大众警示可能到来的危机。经济类批评报道就是媒介履行守望职责的方法之一。经济类批评报道通过揭露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打击了不法分子的气焰,维护了市场秩序,为大众生活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周怡  袁侃 《青年记者》2006,(22):70-71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大众传播学经验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但是在网络时代,有学认为大众媒介为受众产生“议程设置”的理论受到了挑战,媒介设置公众议程的作用有可能会减小。本通过个案研究来考察在网络论坛(BBS)议题设置的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由媒介批评网(www.mediawatch.cn)与人民网传媒频道联合举办的“首届媒介批评有奖征文评选”已于6月底圆满结束。经过媒介批评网编辑初选及6位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评选,共评出一、二、三、优胜奖20篇。其中一等奖两篇,分别获得1000元奖金。  相似文献   

12.
大众媒介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或其他各种特殊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在所有人类活动的领域,大众媒介无孔不人。毫无疑问,大众媒介与国际关系已经建立起了一种十分紧密的关系。如果在大众媒介刚刚发挥影响的年代,我们就谈论它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有人认为这是牵强附会,但是在经历了大众媒介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之后我们再来谈论他们二者之间的某种来龙去脉,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人对此给予理解。事实上,早在60年代西方便有学者和专家开始对大众媒介与对外政策的制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近年来更有美…  相似文献   

13.
媒介素养教育自20世纪下半叶在欧美兴起,迅速传播到亚洲等地。媒介素养教育在提升大众的媒介认知与批评能力、帮助大众有效利用媒介资源、理性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①传媒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传媒从业者的主流力量,他们的媒介素养对即将从事的工作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跨媒介写作》《WritingAcrosstheMedia》  作者:邦顿·克里斯蒂(BuntonKristie) 托马斯·B·康纳瑞(ThomasB.Connery) 斯坦思·弗兰克·坎尼汉(StacyFrankKanihan) 马克·纽齐(MarkNewzil) 大卫·尼默(DavidNimmer)1999年出版评者:斯蒂芬学院马克·史密斯新闻学院和大众传播系正为21世纪的媒介事业培养新闻人才,而有效的写作技巧仍是一项重要的工具。传统媒介———广播和印刷媒介,以及新出现的因特网,都急需一批高…  相似文献   

15.
大众媒介通过日积月累的话语生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媒介话语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意识形态、权力和价值的操纵.本文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媒介批评思想、福柯的话语理论、批评性话语分析为基础,指出大众媒体通过日常运作深刻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媒介话语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 effect)是最近十多年来西方传播学者极为重视的研究题材之一。在一些传播效果的个案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人会认为大众媒介对别人的影响力较大,而对自己的影响力较小。换句话说,人们会倾向于低估大众媒介对自己的影响力,或高估大众媒介对别人的影响力。这一发现在许多国家的控制实验中得到证实,从而引申出了一个有意义的结论,即第三人效果可能对大众传播行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第三人效果概念的缘起 最早提出第三人效果的学者是美国人戴维森(W.Daviso…  相似文献   

17.
杜萍 《中国出版》2016,(5):48-51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媒介有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的一面,也有接受公众评判的一面。当网络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发言的便捷工具,它便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为民主、自由的批评平台。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社会公众的媒介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散化"且缺乏理性,分析了社会公众媒介批评应具备的理性表现,提出了社会公众媒介批评的理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郝雨 《当代传播》2012,(2):39-42
一、中国媒介批评的雏形及原生态一般来说,人类媒介发展的几个阶段(所谓"五次革命"),其时间上的边界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清晰的。而且,现今也有许多重要的史料和文物,能够佐证其各个阶段的历史进程。但是,我们所认为的与媒介发展几乎如影随形的媒介批评,却不容易找到如此清晰的历史轨迹。尤其是在人类早期,在文字还没有发明以及记录文字的载体(尤其是"纸媒")还没有出现之前,媒介批评文本的诞生和留存,是难于  相似文献   

19.
批评之路:策略地加压王东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我对这个研讨会的主题特别满意。我觉得“媒介批评”应该是社会文化的压力集团,它给社会的各个方面提供文化上、精神上的压力,压力也是动力,既具破坏性,更具建设性,它是“牛氓”和“解毒剂”。它的正常运作,可以激浊...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1,(5)
《通俗艺术》是理解青年霍尔传播思想形成史的重要文本。二战后英国社会剧变引发"大众社会"与"媒介社会"之争,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者的霍尔积极介入并尝试在正统教育中培养受众的媒介批评能力。霍尔秉持左派利维斯主义立场反对将"通俗"与"艺术"简单二分,主张在通俗文化中鉴别艺术,并且批判"去个性化"的大众文化。"银幕暴力"研究呈现了媒介批评方法的操作特质,特别是在对主流实证传播研究的反思与借用中,霍尔开启了一种立足受众批评性使用大众媒介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