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提高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电影或电视剧的叙事手法,加强纪录片的“故事性“。本文结合纪录片的实际拍摄过程.阐述了纪录片的“故事化”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
李鹏 《新闻世界》2010,(12):170-171
本文通过对中国第一部金融类纪录片《华尔街》制作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的介绍,简要分析了金融类纪录片在我国诞生的客观条件,并以《华尔街》为例探讨了金融类纪录片的拍摄特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3.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电视纪录片悄然兴起,并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直到最近几年,由于《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大型纪录片拍摄获得成功,纪录片于是成为了电视荧屏的一个新亮点,引起了全国各地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的开播热潮,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纪录片的产生。另外一个方面,有关纪录片理论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关于纪录片制作手法的问题更是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本文运用形式主义和写实主义等电影理论,针对目前纪录片制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辨析,主要包括蒙太奇以及故事化手法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蔡新丰 《新闻通讯》2014,(11):24-26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电视纪录片悄然兴起,并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直到最近几年,由于《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大型纪录片拍摄获得成功,纪录片于是成为了电视荧屏的一个新亮点,引起了全国各地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的开播热潮,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纪录片的产生。另外一个方面,有关纪录片理论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关于纪录片制作手法的问题更是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本文运用形式主义和写实主义等电影理论,针对目前纪录片制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辨析,主要包括蒙太奇以及故事化手法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对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新媒体语境的特点,使创作适应网络传播,是电视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始终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近3年《博鳌亚洲论坛》官方纪录片的拍摄,从故事设计与制作语气、拍摄的基本调性与技术表现、节奏与受众的观看"焦距"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媒体时代官方纪录片创作之创新可能性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冷冶夫 《视听界》2004,(3):67-68
在日常的纪录片拍摄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偶发事件, 这个时候,如果摄像师不及时开机,或者不认为是应该纪录的内容,就会失去一次很好的故事(情节)纪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即兴拍摄”。即兴拍摄,对纪录片的故事化纪录相当重要。一个好的摄像师会通过即兴拍摄,捕捉到大量的故事化情节和细节。反之,则会失去这些好看的内容。即兴拍摄,就是对突然发生的事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趣而进行的创作。不是漫不经心、可有可无地随便纪录,而是集中精力、即景生兴、现场发挥,尽可能地抓拍到“好看”的情节和故事。这种方法,打破了过去习惯于先进  相似文献   

7.
王桃波 《视听纵横》2006,(6):117-118
近几年来,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思想观点的提出和创作方式的运用越来越被电视纪录人所关注和青睐,故事化创作趋向日益显著。在电视专题部的几年工作中,笔者也逐渐从传统的专题片创作模式中走出,试着拍摄了几个纪录片,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观念。认为纪录片故事化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基于融媒体时代下,电视纪录片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当下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纪录片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不断变化。基于此,本文介绍了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技巧,并浅析电视纪录片拍摄中电影拍摄手法的应用、纪录片在网络环境下的运用,以期提高电视纪录片拍摄质量,为大众提供更优秀的纪录片作品。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好不好看,不在于它是否有意义或宏大叙事,而是取决于素材的拍摄质量和有没有发现好的故事。回顾纪录片《梁子岛纪事》(获“2006年中国十大纪录片奖”)的创作过程,发现典型、发现故事一直是我们坚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从电影诞生到电视的发明,从默片时代到今天的3D影视时代,从来没有一类节目能够像纪录片那样具有无穷的魅力。上个世纪末,随着《沙与海》、《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的出现,国内电视界掀起了一次纪录片创作的高潮。在那个时代,跟拍再跟拍、长镜头接长镜头已经成为了纪录片拍摄的一种潮流,甚至是一种"定势"。今天,一批电视人摸索前进,借鉴国内外优秀纪录片的拍摄技术和镜头风格,又推出了一大批以《新丝绸之路》、《舌尖上的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电视荧屏也随之愈加丰富多彩,作为高雅艺术的电视纪录片正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人所重视。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也把视觉触及电视纪录片领域,佳作不断。这些电视人把原生态作为他们创作的源泉,享受拍摄纪录片带来的收获与快乐,作者就是这个领域的尝试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纪录片中逐渐应用了航拍技术,随着人们对纪录片以及航拍技术理解的不断加强,拍摄手法也越来越多,形成了纪实形态,使得纪录片的拍摄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本文以法国著名纪录片《家园》为例,对拍摄纪录片中应用航拍技术进行分析,将其中存在的特点与优势解读出来,以期为我国纪录片中应用航拍技术提供有利的依据,促进纪录片拍摄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审美意识的提高,电视纪录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是培养人们审美意识和认同感的关键,因此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人应该做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工作,以提高纪录片的制作质量。本文先后阐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技巧和拍摄技巧。  相似文献   

14.
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共同投巨资、联合拍摄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长城故事》,经过3年的酝酿准备,于不久前在京举行正式签约仪式。大型人文纪录片《长城故事》预计拍摄12集600分钟,将借助最新影视技术,运用史实述说的手法,全景展示世界  相似文献   

15.
郭小宁  郭亮 《声屏世界》2009,(12):36-36
要繁荣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就必须把纪录片拍得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漂亮的外在表现形式。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纪录片的选题策划、拍摄方式、故事讲述等方面进行较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这种理性思考我们将其理解为主观干预,它是贯穿于纪录片创作始终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纪录片的研究成为电视文艺界的热点。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劳动,其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纪录片创作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此过程中的技巧,对纪录片的创作拍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齐萌  曾卓昆 《视听界》2004,(5):89-90
《透视人体》系列节目是由BBC拍摄,通过《探索》(DISCOVERY)频道引进到中国的一套科技题材的纪录片。科教题材几乎一直是纪录片的必选。用记录的方式讲述科学,有一种权威感,这与科学的权威感是一致的。另外,用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科学之后,再利用大众传媒进行传播,符合人们对于传媒教育功能的期望,虽然关于传播效果的争论由来已久。不管怎么说,人们在用纪录片记录知识。在“一切皆娱乐”浪潮的影响下,似乎连纪录片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探索》亚洲网络的中国区副总裁曾指出,将《探索》的节目称为纪录片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探索》的电视片是纪实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8.
《东南传播》2023,(8):I0003-I0003
7月初的福建泉州,正值盛夏,炽热的温度不仅来自夏日骄阳,更来自一场国际纪录片人的盛会-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此次纪录片大会的举办,适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来自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柬埔寨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纪录片制作人、导演、专家学者,围绕纪实影像创作、中国故事讲述、跨文化合作等话题展开交流。  相似文献   

19.
杨雯 《中国广播》2014,(1):93-93
11月17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在成都举行。“中国故事”是这次提案大会的主题,大会收到了来自中、英、法、德、澳等十几个国家的405件纪录片选题。所谓提案大会,就是各大纪录片制作机构或独立制片人,带着自己的纪录片选题和拍摄方案,接受各大纪录片播出机构和购买方的评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这次提案大会的意义,是让更多的中国同行体验国际通行的市场化操作方式,而这将是推动中国纪录片国际化、市场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冯运生 《东南传播》2023,(10):138-140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纪录片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原题材纪录片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主体性等叙事方面呈现出一些集体特征及变化,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叙事结构缺少变化,叙事视角多采用全知视角少主观视角,拍摄对象及观众的主体性不强,创作思路较为传统等。可以从有效利用故事化叙事,创新组合叙事结构,丰富叙事视角;重视纪录片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各方主动性;采用“内容众筹”的互联网思维,充分调动民间创作力量三个方面发展和完善中原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