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长篇历史幻想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以"英格兰,英格兰"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与成功运营为主要内容,贯穿其间的是"原版"英格兰的日渐凋零和女主人公玛莎不断追寻自我与幸福,却始终失落迷惘的一生.在这个个人与民族命运交织的故事中,巴恩斯质疑了记忆与历史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深切关注由此导致的个人与民族两个层...  相似文献   

2.
2019年普利策小说奖获得者,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理査德·鲍尔斯的小说《奥菲奥》形式恢弘、话语独特、结构精巧、意义深远。作家通过在叙事情节结构方面对"奥菲奥"神话原型的巧妙运用,让主人公——当代"奥菲奥"——在遭遇卡夫卡式的危难后不断"回头",重新思考自我追寻之历程以及"后9·11"时代个人与社会的生存之路,并对社会变迁、科技发展、人性变异发出了自己的灵魂拷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自由黑人"的身份追寻、"重新记忆"的身份认同以及自我和民族的身份建构,剖析了美国非裔女性在追寻自我认同过程中的身份建构,解读了《已知的世界》作品内在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4.
"地方感"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话题,主要是指人与地方之间产生的互动体验。它是印第安文学中蕴含的特色元素。本文拟对琳达·霍根小说《恶灵》中的"地方感"进行研究,发现印第安人"地方感"的遗失是全球殖民化进程的一个特写,重构则是对印第安文化进行"去殖民化"处理。失域表示印第安人"地方感"缺失的后殖民状态,归域是通过记忆和想象重建"地方感",进而重塑自我身份、重建民族文化身份。经过失域到归域的过程,印第安民族的"地方感"再也无法回到原初状态,被赋予新意的"地方感"是动态的、离散的。  相似文献   

5.
赵松芝 《考试周刊》2013,(83):17-18
加拿大女作家芭芭拉·高蒂在名著《白骨》中,巧妙地运用圣杯传奇的追寻主题,通过描述人格化大象的自我寻找之路,既展示了特定群体文化的记忆,又表现了个体生命的不同变奏,使小说不仅具有历史厚重感,而且展示出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美版电影《花木兰》塑造的不同花木兰形象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强调"忠孝""妇德"以及民族英雄主义,与美国文化所宣扬的个性自由、追寻自我价值和个人英雄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可以提高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敏感度,加深人们对母文化的自我认知与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7.
美国本土裔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踩影游戏》描写了当代印第安女性在多元文化社会和家庭中的觉醒和抗争。小说呈现了不同形式的异质空间,在文化异质空间的镜像审视下,印第安女性摆脱双重"他者"身份束缚,游走在真实和虚幻的异质空间,探索个人生存之路。同时,对身处主流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夹缝中创作的厄德里克而言,这个亦真亦幻的"中间地带"也是她所追寻的文学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人间天堂》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成名作。小说生动记录了艾莫里·布莱恩"成长——恋爱——幻灭"的历程,深刻揭示了一战后的美国青年对"美国梦"狂放而不懈的追寻。这种追寻,集中体现在艾莫里对自我的追寻及对爱情的追寻中。年轻的艾莫里曾经不顾一切地想要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智力获得声望和地位,后来才发现他所追求的,甚至包括爱情,都不值得赞美。这一幻灭历程,充分显示了"美国梦"的虚无。菲茨杰拉德在《人间天堂》中展现了一系列对生活和时代的观察,这也逐渐成为他后期的小说中持续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9.
《青春之歌》一直被认为是中性文本,是革命文学。此文认为该小说是女性作家在特定时期的写作策略,是在革命宏大叙事中获取话语权利的权宜之计,是一部具有女性意识的潜文本。文中处处可见对男权中心地位的颠覆,对父权的反抗,也有对男权话语的解构。小说主人公林道静个人解放之路与民族之路的结合,预示着革命的胜利,也昭见林道静个人成长的完成,自由的获得。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展现了主人公寻找黑人民族文化,确立自我身份的过程。主人公对文化身份的探寻经历了迷惘、觉醒、顿悟三个阶段,他对黑人文化的态度从排斥、逃离到最终接受并融入其中。这一艰辛的身份追寻之旅充分说明建构黑人文化身份的关键在于接受本民族文化,自我身份认证的本质就寓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