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宗教的构成要素作为宗教学的基本问题仍有深究的必要.宗教学本身的理论框架带有浓重的"西方化"色彩,如果由此出发而普遍化地探讨问题,往往有失偏颇.因此,社会历史语境前提必须在探讨宗教构成要素时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2.
诞生和发展于西方强盛时期的宗教学理论,主要建立在基督宗教的基础上,其解释范式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不能正确诠释包括中国本土宗教信仰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其他宗教,因而不具有理论普适性。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宗教学理论不加鉴别地照搬照用造成了中国宗教研究和宗教认识的诸多误区。当前,中国宗教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重建本土宗教学研究体系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如何摆脱"西方中心论"宗教学的消极影响,重新认识其对我国宗教研究与宗教认识的危害,以及重新建立属于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研究体系,将在未来中国宗教学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宗教的构成要素作为宗教学的基本问题仍有深究的必要。宗教学本身的理论框架带有浓重的“西方化”色彩,如果由此出发而普遍化地探讨问题,往往有失偏颇。因此,社会历史语境前提必须在探讨宗教构成要素时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4.
宗教研究有两种范式,即护教学的研究和宗教学的研究,护教学的研究是指站在信仰的立场用学术的方法对宗教进行辩护,而宗教学的研究则是指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对宗教进行科学的研究因而也可叫宗教科学。反思近代以来的汉语佛教研究,我们发现汉语佛教研究在研究范式上徘徊于护教学与宗教学之间,护教学的研究和宗教学的研究没有明确的界限,两相混乱,被印顺法师形容为是“东倒西歪,非驴非马“,从而导致了这两种范式的研究都得不到纯正而深入的发展,影响了汉语佛教研究的整体推进。相比之下,西方学界的基督宗教研究则能保持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宗教学家密尔顿·英格给宗教下的定义是:“人们藉以和生活中的终极问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动的体系。”弗洛伊德曾经说:“宗教必须能驱除自然界的恐怖,必须能缓和人和残酷命运的关系,必须能补偿社会文化所强加的苦难和匮缺。”宗教根本上是一种心理体验或者自我心理愉悦,宗教于人的心理需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三、宗教学     
三、宗教学01.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02.社会主义宗教政策和中国当代宗教状况调查研究03.二十世纪科学与宗教问题研究※04.当代西方宗教理论研究※05.中国当代宗教状况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的预测※06.外部的宗教渗透与我国的对策07.当代国际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正在研究或是准备研究宗教的学者都必须考虑那些关于宗教最基本的问题,诸如宗教是什么?为什么人类历史上会出现宗教?宗教对人们生活所起到什么样的影响意义?宗教是否会消失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宗教理论流派。同样,最近由北京时事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宗教研究的巨作——《当代世界宗教学》——也是研究这些问题,但是却超出了以往的经典理论,不仅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些问题,还开辟了新的研究进路(也就是本文所讨论的)。这样的成果源自于不同学科的跨文化合作。该书的主要作者范丽珠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宗教社会学家,长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宗教学话语体系的建设是中国宗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将从这一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语言特点及其话语表述范围来展开研究,指出一种“汉语宗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可能与必要,并从与之相关的“宗教”等基本话语、西方“宗教”术语的汉译,以及与宗教学基本术语相关的概念、范畴等形成的中国宗教学知识体系来展开探讨,以此阐明中国宗教学的话语特色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台湾学者对大陆近20年来的宗教学研究颇为关注,对于宗教学理论、宗教文献以及各大宗教研究的主要论著和观点,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了介绍和评论。梳理这方面的资料,对于全面了解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的进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宗教因子及相关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宗教?构成宗教的条件是什么?凭什么来判断某种文化就是宗教?根据相关学科理论和中国宗教历史传统和现实表现看,构成宗教的有七个基本因子,以此对传统宗教、民间宗教、新兴宗教、民间信仰、会道门、迷信、邪教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概念的厘清、特征的概括及宗教相关现象进行界定,可为宗教学理论研究提出一点参考,为宗教政策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借助潜意识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现象,认为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既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中介项”,也是“人神感通”的“中介项”,潜意识理论被神学家所利用,成为宗教神学的“亲密伙伴”。然而,潜意识理论是宗教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正确认识潜意识理论的科学性,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讨论的重点,其后期的研究也充分表明了潜意识这个“中介项”是宗教神学的“危险伙伴”。  相似文献   

12.
The debate about Islam and science extends to a debat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lam and science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I explore Egyptian teachers’ view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within the Islamic context. Teachers’ key vi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was that “religion comes first and science comes next. I will argue that teachers’ personal religious beliefs are among the major constructs that drive teachers’ ways of think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scientific issues related with religion. Then, I discuss how teachers’ personal religious beliefs have been formed and influenced their pedagogical beliefs related to science and religion issues. Finally, I will argue, how we use the personal religious beliefs model as a framework of teaching/learning scientific issues related with religion within sociocultural (Islamic) context.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宗教对立之关键在“上帝在与否”,它实则牵涉到科学与宗教的方法问题,这个问题可归结为科学方法是不是人类与世界交往唯一的和具有绝对支配地位的方法。科学与宗教本乃人心智活动之不同层面,前者着眼人的认知,后者关涉人的伦理。“上帝”的缺席导致人伦理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这种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巳愈益变得明显。在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局限性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就显得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世界近年来出现的“宗教热”现象,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唯物主义无神论、宗教的本质和功能、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宗教道德和集体主义道德的区别、科学信念与宗教信仰的区别、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观点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共时态关系基于“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前提。科学与宗教,就是人类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的”或“宗教的”——来把握世界、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理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文化样式,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理解这种关系,既需要以主流文化样式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来衡量,也需要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的相互渗透和评价。一定时期科学的世界图号与宗教的世界图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科学与宗教在特定时期的相互关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宗教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作用;科学的价值规范与宗教的价值规范相互评价,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哲学诉诸理性,宗教诉诸信仰,科学诉诸实验。冯友兰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深刻的理性剖析后,认为宗教建构在迷信与形象思维基础之上,与科学相悖离,所获得的境界低于哲学的境界。于是,提出了以“哲学代宗教”的观点。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但笔者认为,他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以哲学代宗教”在当下的境遇里,缺乏必要的社会和思想上的普世基础。在成事在人,谋事也在人的情况下,哲学是代替不了宗教的。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是各司其职,在不同领域里给人们予温情脉脉的终极关怀,为人类精神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7.
西方科学文化的人文纠结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历史过程。首先,在古希腊时期,科学就是自由的学问,呈现的是科学与人文共同繁荣的景象;其次,在中世纪及早期的启蒙语境中,科学的宗教情结严重束缚了科学自身的发展,两者的分离势在必行;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的科学文化与人文知识主义文化,尤其是宗教,已经演化为"两种文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的建构无法割舍与教育实践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学理论品性的基本特征是人本性。科学主义情结有害于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故而应当以"教育学的科学性"的说法,取代"教育学是一门科学"的陈述。  相似文献   

19.
The question of where to locate teach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has produced a long-running debate. Currently, science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RE) are statutory subjects in England and are taught in secondary schools by different teachers.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interview study in which 16 teachers gave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i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when teaching topics that bridge science and religion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collaborated with teachers in the other subject areas. We found that in this sample, teachers reported very littl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curriculum areas. Although the science curriculum makes no mention of religion, all the science teachers said that their approaches to such topics were affected by their recognition that some pupils held religious beliefs. All the RE teachers reported struggling to ensure students know of a range of views about how science and religion relat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about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er training.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response the logical positivist approach of the authors is challenged, as is their propagation of the myth of an historical, endemic conflict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The authors' one dimensional approach to the world is shown to produce a limited world view, eliminating so much of human experience, of art, beauty, and music as well as religion. In contrast an awareness of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with different criteria for truth, enables a fuller perspective in which science and religion, and art and music and human values, are all compatible. In conclusion, some ways in which Science Education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can be taught to their mutual benefit are indic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