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辽宁教育》2006,(12):F0002-F0002
鞍山市铁西区红星小学以书法特色教育为突破口,注重挖掘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层面深入到精神层面,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频现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环境艺术设计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技术层面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空间界面、家具与陈设;技术层面涉及结构、工艺、规范与标准;精神层面则指凝固于物质层面和体现于技术层面的社会意识和设计者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等。精神层面即人的心理感受,它依托于物质层面和技术层面,  相似文献   

3.
外部奖赏,不仅包括诸如小红花、五角星之类物质层面的东西,还包括诸如教师口头表扬、微笑、点头、同伴认可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阶段是一个对安全需要极为强烈又容易受到侵害的阶段,其人身安全及其维护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人们对初中生人身安全的理解更多地局限于显性的物质层面,忽视了隐性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5.
毕节试验区24年开发扶贫的总体特点是一个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的过程,这是就形而上的精神层面而言的;就形而下的物质层面则无法用一句话来对此进行言说。因为一种扶贫的模式、途径、思想和体系,能够在毕节这片独特的土地上取得实质性成果,它必须经历一番本土化的过程。就这片土地的地理生态结构、自然资源等反面的异质性而言,导致它贫困的根源几乎可以代表世界上所有贫困的根源。从物质层面对毕节试验区24年开发扶贫的发展特点进行考察研究,可见其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科学”与“民主”是新化运动的两面旗帜。经历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直到袁世凯称帝以后,人们才深刻地意识到,民主政治只有在唤醒国民的自觉意识的前提下,在自由平等的精神化基础上才能建立。于是掀起了一场国民的思想化运动——五四新化运动,使中西化的接触从物质制度层面演进到国民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7.
感恩意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和人格境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在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是被边缘化或被冷冻的。然而,在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感恩意识和感恩教育相对不足和滞后,成为社会乐章中不和谐的音符。这个暑假,就让我们为孩子上一堂感恩课,让感恩的心伴随孩子成长。  相似文献   

8.
现实情况表明.在高速变化的21世纪.单凭传统的薪酬福利制度已无法真正吸引住人才。除了物质层面的激励.现代人在工作中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和回报。因此.“工作体验”渐渐成为人们选择工作的重要因素.而随之引出的“全面报酬体系”也被视为传统薪酬计划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受郭元祥《学校里的细节》一文的影响,本文从物质、制度、精神层面对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归纳整理了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小点子、小窍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教育物质层面现代化、精神层面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指出学校在追求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围绕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说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从内容上分,它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活动层面和精神层面。从结构上分,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艾富件 《考试周刊》2013,(34):141-14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需要在思想层面学习经典理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操作层面探索有效的实验学习方式,在课外层面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验,在评价层面改变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教育物质层面现代化、精神层面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指出学校在追求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围绕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说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指存在和发展呈现融合、协调、圆满的理想状态。它涵括个体和群体,涵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和谐理想是东方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华夏文明的精粹。2005年.和谐的强音响彻九州。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界责任重于泰山。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教育和谐,实现教育幸福,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弘扬镇海商帮的灿烂文化.不仅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更要重视在精神层面上的挖掘、滋养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从小学阶段开始,我们就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呼唤尊重人性的教育.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心灵的美好和精神世界的极度丰满,这是教育最终的追求、之前教育界曾经热议过“钱学森之问”,在我看来,钱学森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就是不断地追求心灵的美好和精神层面的丰富。所以,不管在社会层面、教育层面,还是国家体制层面,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贯穿在我们思维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与审美趣味。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生活的灵魂与生命。学校的人文精神从其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活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大类。本文所谈的是关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学校精神是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一个子系统,良好的学校精神对一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性社会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人们需分两个层面建立起新的伦理精神。首先,在社会层面上建立起以权利、民主与契约精神为内核的伦理精神,并辅之以制度的保障和底线伦理的规范;其次,在个人心性层面上以仁爱、求知与信仰精神为伦理核心,从而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和超越性的道德要求,并以此来缓解现代性社会给人带来的惟理化和同一性压力。这两个层面需相互依赖,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9.
杨琍琼  大桥 《音乐世界》2007,(19):118-119
年轻人对潮流生活的追求已从物质层面升级到了精神层面。各种奇思怪想攻占了他们的思维,吸引了他们的眼球。Easy 小编倾情寻觅了一处异想空间——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在那里,你可以直接对话艺术,也可以倾听他人对艺术生活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把教师看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工作性质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关涉的不是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如何求知”的技术层面,而是“如何为人”的精神层面。它不仅暗示着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灵魂,而且学生也必须学着像教师一样变得“崇高”,反映了现代性对人的精神期待企图通过教师的影响来渗透到课程的每一个领域。然而,在当代,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同样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甚至自身精神家园的迷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