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如果一个物体做比较简单的有规律的运动,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可以根据相应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求解,如果物体的运动不是有规律的简单的运动,如何求解物体的运动速度呢?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求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微移法"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之一.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求解就是将一个复杂的运动分解为两个有规律的简单的运动,根据分运动的运动规律求出分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然后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运动(实际运动)的速度、加  相似文献   

2.
贵刊在2008年第8期刊登了陈宏老师的“巧用功能关系求物体的加速度”一文,陈老师通过两道习题得出通过功能关系求出速度表达式即可求出物体加速度的解题方法.笔者看完以后,觉得陈老师对这种解题方法的应用范围没讲清楚,难免会有误导之嫌.下面笔者通过两道习题来说明这种解题方法的应用范围,愿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加速度不能这样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绳牵连物体运动模型.众所周知,中学阶段该模型中速度的求解常用合成分解的方法,笔者在此不再赘述.但不少老师在讨论其中的加速度问题时也跟研究速度问题一样,  相似文献   

4.
贵刊2009年第4期刊登了谢志坚老师的《也谈巧用功能关系求物体的加速度》一文.谢老师认为,用功能关系求加速度必须是研究对象所受合外力为恒力,并通过两道例题说明这一观点.笔者认为谢老师的观点值得商榷.例1如图1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竖直轻质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的加速度,但若能根据功能关系求出速度的表达式,则应用待定系数法就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下面举例说明这一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匀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通常用运动规律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用它求解连接体间的物体的加速度一般都比较复杂.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动能定理能有效快捷求解运动学问题中物体的加速度.由于动能定理是标  相似文献   

7.
轻绳连接物体加速度关系问题,在物理竞赛、自主招生及高考模拟等方面试题中常有涉及,这里通过实例分析,再从极坐标中的径向加速度角度作理论阐释,进而对这一类问题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一般情况,如果已知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变速运动,可以由能量守恒定律求它在某一位置的速度V,则可以由公式V~2=2ax,来确定其加速度a。然而,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求加速度a:由能量守恒定律确定系统的总能量,然后,由总能量E对时间t的微商求其加速度a。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几个物体的运动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求其它物体的运动速度,这类问题称为相关速度问题.相关速度问题一般用微元法、速度分解法、功能分析法等方法来求解.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有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高中阶段仅限于同一直线),用“相对运动”知识求解不失为一种简便方法.其基本方法是:把其中一个运动物体作为参照系,另一个物体作研究对象,用运动的合成求出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系的速度和加速度.  相似文献   

11.
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时,采用分解加速度的思想,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简化效果.即使这样,在采用加速度分解的思路时,也要慎重思考一下运动的物理过程,以防掉人出题人设置的陷阱.在《物理教学》2007年第6期上看到倪红飞老师的一篇文章“加速度分解的陷阱”,笔者觉得该文代表了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由于想当然而常出现的典型问题.倪老师首先按照学生常见思路“对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给出题目的解答,然后笔锋一转,在文末采用对自己结论质疑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
曲线运动是一种常见的复杂运动,对曲线运动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如何求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时间例谈一二. 一、利用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求时间 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即先将一个复杂的曲线运动,看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简单的分运动,研究各个分运动,然后再将描述这些分运动的物理量进行合成,就可以得出复杂曲线运动的规律.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即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求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时间,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3.
魏永先 《物理教师》2010,31(3):29-29
现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教版)第4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关于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时提到: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值,测量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力时,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就可以了.怎样测量加速度的比值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对于加速度概念存在错误认识的原因,然后通过用自然坐标法对做圆周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做圆周运动物体加速度的几个特点,据此提出避免学生错误认识的两个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阅读本刊2011年第2期刊登的文章,其中有《对向心加速度物理意义的探讨》(以下简称文[1])和《角速度能表示速度方向变化快慢吗?》(以下简称文[2]),均是针对本刊2010年第3期中《向心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吗?》(以下简称"向文")一文而写."向文"认为"物体的角速度是表示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向心加速度不能表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速度与加速度是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初学的大多数学生对速度 v与加速度 a的关系的理解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误认为“物体有加速度 ,则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初学加速度 ,有的学生“望之生义”,认为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因此 ,物体有加速度 ,则其速度一定增加 ,其实这是没有理解加速度的本质涵义 .加速度 a= vt- v0t =Δvt,当 Δv大于零时 ,a为正 ,表明 a的方向与 v的变化方向相同 ,物体做加速运动 ;当 Δv小于零时 ,a为负 ,表明 a的方向与 v的变化方向相反 ,物体做减速运动 .因此…  相似文献   

17.
在解答2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分离的问题时,不少同学往往利用“物体速度相同”的条件进行分析而得出错误的结果.此类问题一般应利用“物体加速度相同”这个临界条件进行分析.下面结合例题讲解.希望大家能认识其中的错误,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施明原  施郁 《物理教学》2022,(6):71-77+80
电梯中物体的称重随时间的变化反映了该电梯加速度的变化。我们选择电梯运行的起点和终点,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用电子秤测量某个物体的重量,对电子秤和计时秒表的读数变化同时进行摄像。分析数据时,我们从视频中记录下称重读数随时间的变化,由此得到电梯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对于同样的过程,重复多次,结果基本相同。起点和终点对调后,称重和加速度的变化与原来情况相比,基本上分别大小一样,方向相反。实验表明,电梯从某层直达另一层的过程包含“变加速—匀加速—变加速—匀速—变减速—匀减速—变减速”7个小阶段,而对于电梯运行中的每次停靠,增加一组“减速—静止—加速”的阶段,取代原来的匀速阶段。电梯根据离终点的距离,缩短或者取消加速度保持不变以及匀速运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加速度作为联系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它同物理学中的一切矢量一样,遵从着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绝对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丁庆红  李学 《考试周刊》2011,(73):17-18
在中学物理阶段讨论物体之间加速度关系的问题不多,学生普遍感到困难。而这类问题在高考中频繁出现,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寻求面接触物体之间加速度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