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学森论述了一套系统的科学创新理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整体统一的创造思维;多元互补、综合集成的创新方法;"性智"与"量智"交融的创新素养;民主与开放的创新氛围;献身科学、谦谨淡泊的创新人格。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理论凝聚了他毕生的科学创新心得,其思想意蕴无疑是精微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和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创新思想,对我国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的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谈钱学森的“大科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学森的“大科学”思想,是他长期以来对我国科学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两者之忠诚融为一体的结果,体现了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基本思路。文章首先对本世纪中叶“大科学”概念的产生,以及产生“大科学”的诸因素作了分析,然后着重阐述了钱学森对“大科学”思想的开拓,以及他为此而构想的大科学体系,从而揭示了钱学森大科学思想的主要贡献和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秋科苑》2014,(1):24-27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是任新民研究规划和领导型号研制工作所遵循的又一个重要原则。他考虑问题的基点是客观和科学,时刻注意按科学规律办事,严格执行型号研制程序。他还经常告诫科技管理人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抓好预先研究,搞好技术贮备,那是会受到科学规律惩罚的。”  相似文献   

4.
费恩曼,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参加了原子弹研制计划,曾获得诺贝尔奖。他的一一生研究成就斐然,以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名留青史。同时他有着独特的个性,他是一个会撬保险柜、会敲邦戈鼓、开过个人画展的“科学顽童”。  相似文献   

5.
本刊 《今日科苑》2014,(1):24-27
<正>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是任新民研究规划和领导型号研制工作所遵循的又一个重要原则。他考虑问题的基点是客观和科学,时刻注意按科学规律办事,严格执行型号研制程序。他还经常告诫科技管理人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抓好预先研究,搞好技术贮备,那是会受到科学规律惩罚的。"  相似文献   

6.
费恩曼,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参加了原子弹研制计划,曾获得诺贝尔奖.他的一生研究成就斐然,以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名留青史.同时他有着独特的个性,他是一个会撬保险柜、会敲邦戈鼓、开过个人画展的"科学顽童".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是一位对中国科学史和世界文明史研究影响至深的人物。但他在跨入科学文明史研究之前,首先是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曾在胚胎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做出过开创性的工作并被遴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中国读者对他前半生的科研经历和科学创见知之甚少。分析李约瑟童少年时代接受的科学教育,在剑桥大学的科研岁月,以及他与理论生物学小组的交往。期望通过他的经历一窥20世纪前半期生物学思想发展的一个侧影,并由此丰富对李约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法国有一位科学"怪人",他的行为非常怪异,甚至令人难以想象——他曾经和一群疯狗生活在一起。他是谁?他就是为科学事业而疯狂、被世人称为"微生物之父"的路易斯·巴斯德。19世纪80年代,狂犬病是不治之症,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巴斯德为了研究狂犬疫苗,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与一群疯狗"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9.
徐荻明,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在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他的作品《轮式平板风扇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的青睐,获得了英特尔英才奖。他将有机会入围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也是唯一面向9~12年级(初三~高三)中学生的科学竞赛——"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  相似文献   

10.
按"自治"的理想预设,科学是科学共同体自己的事。但事实上,科学的演化始终伴随着与"他者"之间的纠纷,从宗教团体、人文学者到政府和产业,以及当今的社会公众,科学活动始终伴随着与"他者"的纠缠,产生不同类型的价值冲突与社会争议。科学的社会治理要求科学共同体不再把传统意义上的"他者"视为科学价值的破坏者,而是协作者。然而,民粹主义的抬头,使治理转型陷入两难困境。因而,要落实"大众创新"的国策,不仅需要公众理解科学,同时也需要科学理解公众。  相似文献   

11.
正在辽阔浩渺的海面上,海洋科考船劈波斩浪、风雨兼程。一次次航次调查取样,奠定了我国海洋科学底层的基石。而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丘仲锋,从18岁第一次看到海那刻起,就注定了他与海洋科研有解不开的情缘,从此成为一次次航次调查的参与者。作为21世纪成长起来的海洋科学青年专家,丘仲锋见证、参与了我国海洋科学快速发展的新航程。追随丘仲锋的航线,按图索骥,可以窥见我国近20年来的海洋科学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汤浅现象"自诞生以来便是科学史学界的一大热点话题。学界对其准确性及所引申的意义都有较为丰富的观点,却几乎不约而同地站在现实意义的角度去讨论科学中心何时转移到自身国家的问题上,其看似合理但却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且根本的问题——"科学中心论"存在的合理性。以"汤浅现象"为切入点,结合对我国科学史学界有关"科学中心论"的研究情况与多方面假设,对科学中心转移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再研究,试图从新的角度看待科学中心理论,并对以"科学中心论"为基础进行科学史研究的方法论的存在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哲学家T·S·库恩于1962年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进化的两个阶段。在他看来,“常规科学”是指严格根据一种或多种已有科学成就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并且某一科学共同体承认这些科学成就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6年4月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考察时强调,基础数学研究在我国是薄弱环节,对许多领域形成瓶颈制约,需要一批人静下心来把"冷板凳"坐热。其后,他于5月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考察时又强调,一个国家需要一批甘于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学家。随着相关新闻报道的大范围传播,"冷板凳"变成了一个热  相似文献   

15.
吴学周“计划科学”思想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邦红 《科学学研究》2008,26(6):1149-1156
 揭示1942年吴学周拟定的《我国战后科学研究计划刍议》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该计划所反映的思想、思想的来源、背景和实质等。认为:吴学周是坚持“计划科学”的,他的计划限于应用科学并充分考虑计划中的“自由”,计划应该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建立合理的科研机构体系,其次是各方的“合作”。《刍议》的理论来源有贝尔纳的“计划科学”理论,也有波兰尼的“科学自主性”理论,更有国内关于“计划经济”的争论作为基础。其实质是完善建制化的尝试,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运用计划理论对科学发展进行“计划”。计划中的机构体系是我国建国初期所采用的体系。其中对《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广泛运用,在我国科学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1960年,钱三强点将把他调进核武器研制队伍,从此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几十年。他设计了第一颗原子弹在百米高的铁塔上爆炸的方案。他领导并推进了我国核试验体系的建立和科学发展。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96岁程开甲院士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以及30多次核试验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20多年时光献给茫茫戈壁1960年,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接到命令,去北京报到。到了北京,他才知道,钱三强亲自点将,将他调进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已在学术研究上建树颇丰的程开甲在学术界  相似文献   

17.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公民科学素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显得愈发重要。公民科学素质的理论研究与调查实践开展60多年来,在内涵、结构、方法论与形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变化。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实践的简单回顾出发,结合近年来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新变化,展望和讨论国际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黄莹 《今日科苑》2011,(5):26-43
2011年2月26日,87岁的科学巨星朱光亚在北京溘然长逝。在刚刚开始温暖的初春,老人满载传奇和荣耀的一生停止了思考.但他的名字却永远写进了人们的记忆里,他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上。朱光亚生于1924年12月25日,湖北武汉人,中学时期开始与物理结下不解之缘,带着心中为祖国研制原子弹的梦想求学于美国密执安大学,开始了物理学的学习研究和核物理实验技术,在核物理领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博士学位的朱光亚毅然放弃美国优异的条件,载着一片赤子之情,载着原子弹之梦踏上了回国的路途。朱光亚在中国核科学事业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及核试验,参与组织领导了秦山核电站筹建、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及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他为核事业奉献终身,为我国核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作出了开创性的卓越贡献。他十分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厚实有利的人才基础。朱光亚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杰出科学家、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曾在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4年国际编号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一颗科学巨星就此陨落,留下了他精彩的人生和人们对他深切的思念,我们相信即使时光荏苒,但苍穹之上那颗"朱光亚星"将永远星光闪耀,照亮后人前行的路。  相似文献   

19.
张乐育 《科学学研究》2007,25(Z2):215-220
首先阐述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同时又要注重认识的辩证发展,要重视基础研究和科学理论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发现和解决认识运动、科学领域中的内部矛盾(须知与未知的矛盾,从而提出命题、构想、猜想等)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然后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任务带学科"一方面具有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忽视基础研究,忽视理论思维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上它没有全面正确反映推动科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实践上它不符合党和国家现行的科学技术政策,不利于我国经济地理学基础研究的顺利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因而对"任务带学科"展开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位为中国科学"打工"的外国专家命名了著名的"北京中国人",而他的发现和判断在当时却被认为"胆子太大、证据太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人戴维森·布莱克(DavidsonBlack)被他的中国同行取名为步达生,这个中国式的姓名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人给外国人取名的习惯用法。步达生1919年被邀请来协和医学院教授解剖科学。他在教学之余还从事中国人的体质特征和古代人骨的研究。步达生在协和真正能够结缘"北京人",要从1926年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