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区别:①“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观存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  相似文献   

2.
唯物论部分工具箱: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相对于意识来说,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同具有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唯物主义的基石,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讲授“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因此,这一章应该紧接在“绪论”后面,而作为讲解辩证唯物主义各个基本原理的第一步。为什么说,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问题,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的问题。列宁说:“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这句话、也就是说,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它的一切规律和范畴都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因此,辫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证明及其意义安启念一、对列宁物质定义的一处重大误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  相似文献   

5.
“意识即物质”的观点是方兴未艾的“人体科学”探索的前沿阵地,由我国一部分从事气功、特异功能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学者首先提出来的。由于新闻媒介的渲染,相信此论的人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人们的思想。 众所周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那么,源于“人体科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康德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软弱性。康德承认有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我们意识而存在的“物自体”。这一点使康德区别于其他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康德向唯物主义的让步。但是康德认为“物自体”是不可能认识的,人们所能认识的则是“现象”,而“现象”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以后在主观意识所产生的表象,尽管它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所引起的,但它却是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的。“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绿鸟     
一天,一个人看见树上有一只绿色的鸟,这只鸟在欢快地歌唱。这个人说:“我要把这只鸟带回家,我很喜欢它。”出乎意料的是,这只鸟跟着他说:“我要把这只鸟带回家,我很喜欢它。”这个人大喜,说:“但是,记住,你是鸟,我是人,我要把你带回家。”鸟说:“但是,记住,你是鸟,我是人,我要把你带回家。”这个人来了兴趣:“你说我说过的话,你不能说其他的话吗?”鸟跟着说:“你说我说过的话,你不能说其他的话吗?”“真没劲,你只能学着别人说话。”这个人说。“真没劲,你只能学着别人说话。”鸟说。这个人开始生气了:“我从不跟着别人学。如果你只能学我,就…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一切自然科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在化学科学中的表现尤为丰富、生动。虽然初中生还未接触辩证唯物主义,但是在教学中恰当而有成效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对于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培养学生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的观点1.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因此,物质…  相似文献   

9.
在高二哲学常识关于物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中 ,常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 1)桌子是不是物质 ?( 2 )信息是不是物质 ?( 3 )张三的思想相对于李四是不是物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单从教材中的物质定义出发简单地回答“是” ,那么依次推论 :“桌子是物质 ,信息是物质 ,什么都是物质” ,显然是荒谬的 ;如果回答“不” ,又与物质定义相左 :明明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的东西怎能不是物质了呢 ?于是我们就把发生在物质问题上的两难选择称谓“物质悖论”。那么“物质悖论”是如何产生的呢 ?是教材中列宁关于物…  相似文献   

10.
主观与客观是哲学上经常使用的一对范畴。但在诸多文本中,其使用的语义并非同一。一种是将主观等同于“意识”,将客观等同于“物质”,作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的另称。按这种界定,“客观的东西”就只能是一切物质性存在,而不包括个体之外他人、集体或超人的意识在内。但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用法,如传统哲学派别“客观唯心主义”之“客观”,显然不能理解为物质性存在,而只能理解为超越于个体意识之外的绝对永恒的精神实体。由此看来,似乎很熟识的一对范畴,实际上潜含着两种不同的界定,而在这不同的界定背后潜…  相似文献   

11.
陈德建 《考试周刊》2009,(47):17-17
时间和空间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物质同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一样。这清楚地表明了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它同物质一样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当我们说时间变慢或空间变短,这是时间、空间本身的变化,还是由于测量才变化,这是不容混淆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常识教学中,学生普遍对“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的关系认识不清,笔者试加以浅析,并供方家指正。一“、辩证的唯物论”与“唯物的辩证法”二者之间的区别辩证的唯物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唯物论”。它是哲学的两大派别之一,是同唯心论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辩证的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大脑中的反映,是人脑这个高度完善的特殊物质的机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部分,物质和意识是两个基本的概念。按照教材(高二《思想政治》上册,2003年人教版)表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在这三处表述中出现了两个很相似的词语——"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两者虽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很大差别。对此,谈谈我粗浅的看法,以求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场的本质是物质,这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为什么说电磁场是物质?它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类通过长期对粒子构成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何恩鸿 《师道》2006,(1):18-19
在教学中,我不喜欢“学生”这个词,它太冷漠,我喜欢用“同学”,或“大家”,或“我们”;在教学中,我主张教育的理念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审美情操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人格的可贵,而不仅仅是追求一技之长。很欣赏一个观点: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之一,语文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生命的高度,就是人的高度。很欣赏这样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它面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对话构建学生立人的基础。很欣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给语文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转变教育思想,就是革除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转变我们头脑中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它具有深刻、广泛、探索和实践的特点。说它“深刻”,因为意识常常落后于存在,人们总是习惯用已有的原则和观念来认识和对待当前的教育改革,而且一个人的思想认识不可能由别人来代替,更无法用行政命令来迫  相似文献   

17.
主观与客观作为一对哲学范畴,其含义有着严格而确切的规定,我们不能对它作想当然的解释。主观是指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亦即意识和精神。客观是指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存在。从哲学意义上说,凡是人们的心理。意识、思想、精神活动,人们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都属于主观范畴。哲学意义上的主观不是单指“某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等等,而是指“人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去市场买菜,卖菜的那位妇女看看我说:“你是老师吧。”我笑笑,算对她的回答。随后她又说道:“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眼中流露出羡慕和尊敬,并把菜的口袋系好,放到我的手里。她的举动给我触动很大。我不由地想起,以前我去商场买东西或坐车常有人这样问我,可我从没把它在心上,以为他们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你和别人不一样在哪?”我不停地问自己,上上下下打量着自己:是我黑黑头发没有别人带着颜色的时髦?是我端庄、大方得体的衣着没有别人的前卫?还是清雅的淡妆没有别人的耀眼?我问丈夫,他说:你的脸上有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你的身上有着…  相似文献   

19.
1.物质不等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中,而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其次,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又是有区别的。物质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性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又不能用物质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美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 “所谓美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美是认识的某种客观内容。这种认识的客观内容之所以是客观的,也即它不是依赖于主体的,或者是不赖依于个人的,乃至是不依赖于人类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我们说美是客观的,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的,即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是人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是意识创造出来的,也非存在于意识中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