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六)、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1、技术简介。机械化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优势,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黏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2.
我国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资源的利用在农业、环保中的意义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及农作物生长带来的优越性和经济性;通过对秸秆还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折,提出了秸秆还田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相似文献   

3.
从应用秸秆腐熟剂腐解鲜禾秆还田结合水稻免耕抛秧试验得出 :二项技术综合应用不但能使水稻增产增收 ,而且为稻秆还田和增肥改土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有效地解决了农田有机肥和无机肥比例严重失调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模拟原状土柱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硝态氮的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易淋洗到80 cm土层以下,在表层0~20 cm迁移强烈,主要累积在50~80 cm土层。秸秆还田+优化施肥氮磷钾均减20%(SDF)处理对硝态氮淋溶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还田+优化施肥(S F )处理对硝态氮向土壤下层迁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机收和机耕的普及,使得秸秆还田的面积越来越大,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区情况的秸秆还田模式和技术,比较典型的有玉米整株立秆机耕还田模式,当然不同的秸秆还田模式和技术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是玉米生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干物质的分配直接决定着玉米经济产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小麦田秸秆直接还田后接种蚯蚓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比不接种蚯蚓0-20cm和20-40cm土壤容重芬莉降低14.6%和7%,总孔隙度增加6.8和3.4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9.1%和6.7%、18.3%和6.1%、8.8%4.0%、15.3%和10.1%;土壤中团粒结构提高了16.7和5.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提高4.2和2.7个百分点;土壤pH值无明显变化。总之,不论是小麦秸秆全部还田,还是还田后再接种蚯蚓,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而秸秆全部还田配合接种蚯蚓处理。对0-20cm土壤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增产作用显著。在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增产幅度大致相当。在调节秸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与秸秆直接还田未配施促腐剂处理比较,可有效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调节玉米秸秆C/N为35:1并配施促腐剂是冀东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8.
抓职教服务农村促发展再创辉煌———南方十四省(市、区)农村职教研讨会发言摘要编者按: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南方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1997年7月10日—15日,由南方职教协作会主办的“南方十四省(市、区)农...  相似文献   

9.
南方职教协作会现全称南方十四省(市、区)职业教育协作会,始创于1985年。是年国家教委职教司孙震瀚副司长在厦门市召开有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北省、厦门市、广州市等七省二市的职教处负责同志参加的职业教育调研会。会议提出: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省际之间的交流,南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的职教行政管理机构联合设立一个在国家教委职教司指导下,开展和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活动的省际之间的协作性机构。根据当时响应这一倡议的成员单位构成,该机构定名为南方十四省(市、…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主栽玉米品种成单3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翻耕、垄播+秸秆覆盖和周年免耕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耕作方式对玉米株高、直径、叶面积等形态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植株叶、根、穗等器官干质量表现为生育前期差异不明显,灌浆期为垄播+秸秆覆盖〉周年免耕〉翻耕,收获期差异不显著.三种耕作方式的经济产量表现为垄播+秸秆覆盖〉周年免耕〉翻耕.  相似文献   

11.
对冀东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秸秆还田施田施用量和各项指标规定值,制定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勇奇  赵追 《九江师专学报》2007,26(3):12-15,29
尽量控制烟草生产的连作,逐步建立烤烟合理轮作制度,实施划片轮作,才能实现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烟叶产量、质量,增加种烟效益。而只有对烟草种植田块进行查询,得出连作烟田的基本信息,才是控制烟草生产的连作,逐步建立烤烟合理轮作制度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如何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支持下进行烟草连作区查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秸秆还田及化肥配施对农作物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F)、常规施肥+秸秆还田(SF)、常规减量施肥+15%结合秸秆还田(SDF)四个不同处理组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组(SF)油菜产量最高,与常规施肥组(F组)相比,增产了1.64%,纯收益增加0.80%,秸秆还田对经济效益有促进作用;在环境效益方面,与常规施肥组(F组)相比,常规施肥+秸秆还田组(SF组)、常规减量施肥+15%结合秸秆还田(SDF组)显著降低总氮径流流失总量12.51%和23.47%,总磷径流流失总量降低0.64%和1.26%。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出,在常规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实现作物的增产增收,降低农田径流氮磷流失负荷,减轻化肥投入对环境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农业职业教育》2005,(4):48-48
作物秸秆是有机肥料中的重要资源,秸秆还田对保证农业持续增长,提高土壤肥力,维持土壤有机质的平衡,补充土壤钾素,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土壤水的地面蒸发,保持耕层蓄水量,缓解降雨时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有利于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和抗旱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各参数的主要作用的分析,寻求影响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功率消耗的关键参数,从而为优化还田机的工作参数提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NDF、ADF和(或)秸秆在瘤胃内DM的48h消失率为评定指标,研究适宜的石灰碱化及其复合处理的方法。试验表明在40%的水分含量基础上,用占秸秆DM含量4%的石灰和2%的氢氧化钠复合处理以处理3d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校招生》2005,(4):71-71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前身是部属国家级重点学校——南方工业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面向全国招生。  相似文献   

18.
秸秆生料种植食用菌效益好河南省新乡市郊区王村乡推广秸秆生料种植食用菌技术,使农民户均获利5000元以上。秸秆生料种植食用菌技术是以秸秆(麦秸、稻草、玉米秆、豆秸、棉花秆)为原料,经粉碎后加入添加剂脱腊,实行喷洒水管理即可种植食用菌。该技术原料易得,成...  相似文献   

19.
根据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优化重组职工教育资源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批复》(鄂政函[2007]10号)的要求,由原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武钢一技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10月18日,新组建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武钢工人剧院正式揭牌。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武钢的领导出席了挂牌仪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王炯和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为学院揭牌。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8,(4):77-77
据2007年10月26日《新民晚报》消息,上海水产大学在辽宁盘山县试验进行的稻田种养技术初获成功:验收显示,示范户每亩稻田的综合效益比不养蟹稻田增收160.1%。这一稻田种养技术将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