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周云凤 《山东教育》2013,(17):27-28
"磨课",是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凡是涉及课堂教学的内容都可以纳入磨课的范围,如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的教材,磨环节——哪些是课堂必备的环节,磨幼儿——幼儿可能出现哪些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后,也许人们会这样描述现在的学校:专门训练人磨屁股的场所。说到磨屁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开会,听报告,都是磨屁股的事儿。一个人,如果连屁股都捺不下性子去磨,就会给领导以浮躁、不老实的印象。所以磨屁股要从娃娃抓起。这大概是中国人多痔疮的原因之一吧。  相似文献   

3.
好课多磨,教师要用心磨课,把课"磨"得能离学生近一点、与学生亲一点、让学生强一点、使学生灵一点。在"中位数"的"磨课"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变得更强,教师变得更机智,实现了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
黄网官 《师道》2012,(Z1):36-38
磨课也可以是个人史磨课多被理解为大型公开课或比武课前的递进式研讨与试上,螺旋式上升被认为是其重要特点。在普通教师的常态教学中,这种性质的磨课并不容易成为常态。因此,如果我们在磨课的内涵基础上作一定的外延,将目光转移到研究教师的个人磨课史的话,或许对于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而言,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网官 《师道》2012,(7):36-38
磨课也可以是个人史磨课多被理解为大型公开课或比武课前的递进式研讨与试上,螺旋式上升被认为是其重要特点。在普通教师的常态教学中,这种性质的磨课并不容易成为常态。因此,如果我们在磨课的内涵基础上作一定的外延,将目光转移到研究教师的个人磨课史的话,或许对于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而言,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一百年后,也许人们会这样描述现在的学校:专门训练人磨屁股的场所。说到磨屁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开会,听报告,都是磨屁股的事儿。一个人,如果连磨屁股都耐不下性子去磨,就会给领导以浮躁、不老实的印象。所以磨屁股要从娃娃抓起。这大概是中国人多痔疮的原因之一吧。  相似文献   

7.
真搞不懂学校为什么要让我们磨锤子,那么一项重复一个动作的机械劳动,铣出来多好,又省事又省时间。小猪到底是以前就磨过,磨得很快看起来也很好。我在那儿盯着虎钳上的钢块只是恨,明明两个面  相似文献   

8.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小学数学教育》2013,(1):23-23
《小学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等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开设的“好课多磨”、“课例评介”、“案例透视”、“教学频道”等栏目,欢迎数学教育专家、教研员、教师撰写稿件。“好课多磨”通过讲述磨课的经历与感悟,把一节好课形成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广大读者了解“...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为了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的评比,我校心育教研组的老师们特意为了我举行了心育磨课活动,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一个月的教研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一节好的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却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一节好课需要多"磨",一名教师的能力更需要多"磨".  相似文献   

11.
<正>磨课过程是对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达到更高时效比,达成预定目标。通过磨课能够去粗存精,使课堂结构简单,利于调控课堂;方法突出,利于突破难点;内容清晰,利于掌握知识;搭配得当,利于发展素质。磨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流程。一、磨课基本原则1.集体性原则集体性原则指研究共同体围绕教学展开争辩,形成一致意见,通过教学检验共同体的研究成果,适时调整方案。"一课多研"的磨课形式很好地体现了集体性原则。"一课多研"即由一位教师就同一课题在不同的班级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丁杭缨 《福建教育》2009,(11):6-8,57
策划人语 磨课是对同一内容的教学进行多次备课、试讲、研讨、改进的过程。课改初期的磨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观摩课、比武课服务的。为了吸引眼球,打动评委。当磨课逐渐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磨课的价值,探求切合校本实际的磨课方法.让磨课成为提升教研活动实效的有效载体。成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展现个性的平台。如果说观摩课、比武课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评委、听课教师等外部价值取向。那么作为校本教研形式的磨课应多考虑如何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内部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为求解钢轨(短波)波磨处的高速轮轨瞬态滚动接触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影响高速钢轨波磨发展的重要因素。削新要点:1.求解不同牵引条件下轮轨间的瞬态法和切向滚动接触问题,并考虑真实轮轨几何和钢轨波磨,最高模拟速度达500km/h;2.基于模拟结果,解释了中国高速线路上发现的钢轨波磨很快稳定下来的现象。研究方法:1.详细分析钢轨波磨处高速轮轨瞬态滚动接触的法、切向解以及由此导致的V-M等效应力和摩擦功沿轨面的波动;2.变化波磨波长、波深及重要滚动参数如速度和牵引系数等,研究它们对波磨处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3.对比上述有限元模型与传统多体动力模型在波磨处的法向轮轨力结果。重要结论:1.法、切向轮轨力及法、切向接触应力均随着波磨几何呈周期性波动,但相位略有差异,V-M等效应力和摩擦功的波动形式接近切向接触应力;2.牵引系数越大,波磨处V-M等效应力和摩擦功的波动范围越大;3.名义参数下,对于所研究高铁系统,波长为80mm左右、速度为250-300km/h时波磨的动态响应最大,这与现场观测相符;4.传统多体动力模型会高估钢轨波磨激励的法向轮轨力;5.钢轨波磨会逐渐稳定下来,通过速度越高进入稳定越快。  相似文献   

14.
<正>很多经历磨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磨课不仅是在磨课,还在"磨人"。教师能在教学初期就经历"磨课",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磨课"对于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成长、提升教学水平的捷径。经过"预设—教学—剖析—调整—教学"的反复探索,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学生水平的掌握、课堂的掌控方面都能得到提升,这是在常态课中无法获得的,教师能够在磨课中得到锻炼,在磨课中成长。一、抓住机会是教师成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磨剪子嘞戗菜刀……"早上6点钟,吴锦泉老人就带着他的全部行头出门了,苍老的声音在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的大街小巷回荡。磨刀耗费体力,吴锦泉赚的是辛苦钱。每赚1000元钱,需要磨300多把菜刀,挥动十多万次双臂,但老人却把这些微薄收入,一次次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一课多磨”是我园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展之初,它独特的风格受到教师们的推崇,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与教研注入了原动力。可一段有声有色的发展期过后,磨课,遭遇了降温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大磨情结     
与大磨不解的情缘始于它对我们三代人 生命的滋养。岁月之河半个多世纪的冲刷,虽 使它如山的身躯削减了近一半,却始终没有停 止旋转的脚步。在它的哺育之下,三代人得以 延续至今。 大磨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作为大磨主  相似文献   

18.
简说磨课     
方红霞 《中国教师》2010,(16):25-26
<正>俗话说:"好事多磨。"同样的道理,好课也需多磨。磨课能帮助教师快速成长。一位教师,要想经历从"合格"到"骨干"再到"优秀"的成长发展过程,就必  相似文献   

19.
好课多磨     
<正>"好事多磨"。自从音乐课题组开展了"信息化环境下幼儿教师音乐有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研究"活动后,我认识到了"好课也要多磨"。一、"磨课"的实践之路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实践反思","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磨课的过程既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又是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随着课题的开展,我对"磨课"的实践之路有了更深认识。  相似文献   

20.
“玉不琢,不成器:”好课需要多磨才能精彩纷呈。磨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合作教研教学的集体精神,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碰撞、升华与凝练。黄伟同志将自己一节公开课磨课过程再现出来,供广大读者分享、借鉴与研习。本文从研讨思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向思路、确定教学环节,到打磨重构、集众多教师智慧、探寻切实教学,再到专家点评建议以指出努力方向,无不说明磨课的重要。磨课让各种教学技巧和智慧产生碰撞,有效激发教师潜心钻研的自信心和巨大勇气,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愿此文对广大教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