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肝携带者尿液HBVDNA含量及传染性.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50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含量大于104拷贝/ml患者尿液中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结果:尿中HBV-DNA含量与血清中HBV-DNA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797,p0.01).结论:血清中HBV-DNA含量拷贝数越大,尿液中HBV-DNA含量拷贝数也越大,HBV-DNA拷贝数高的患者注意尿液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门诊乙型肝炎患者共124例和健康者30例,均经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后加以确诊.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组和对照组均经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含量,应用改良TBA微量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u/Zn-SOD及Mn-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三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P<0.01);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P<0.01).但血清MDA水平与ALT、AST水平(r=0.151),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与ALT、AST水平(r=-0.218)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出现明显抗氧化能力的异常.通过血清MDA、SOD、Cu/Zn-SOD及Mn-SOD水平的检测,可为乙型肝炎的临床防治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PreS1、HBeAg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DNA(HBV-DNA)与前S1抗原(PreS1)及e抗原(HBeAg)的关系,评价PreS1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筛选179例实时荧光定量PCR HBV-DNA水平阳性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PreS1和HBeAg。结果:179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HBeAg总阳性率为66.5%,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HBeAg的检出率大幅升高。PreS1总阳性率为83.8%,在三组不同的HBV DNA水平中,1组与2组、2组与3组间无差别(P>0.05),仅1组与3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χ2=9.38,P<0.05)。结论:PreS1与HBV-DNA密切相关,PreS1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健康人及乙肝患者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比较差异并评价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法:采用MBL ELISA试剂盒检测健康人及乙肝患者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含量.结果:42位HBV-DNA阳性患者血浆MBL的含量为5.414±2.658mg/L,52位HBV-DNA阴性患者血浆MBL的含量为4.949±2.219mg/L,40位健康人血浆MBL的含量为2.874±1.717mg/L,HBV-DNA阳性患者与HBV-DNA阴性患者血浆MBL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1,P>0.05),HBV-DNA阳性患者与健康人血浆MBL的含量差异显著(t=5.810,P<0.01),HBV-DNA阴性患者与健康人血浆MBL的含量差异显著(t=4.786,P<0.01).结论:乙肝患者血浆MBL 水平较健康人提高,说明机体分泌急性时相蛋白MBL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及监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择我院门诊及传染科病房174例乙型肝炎病例.同时检测HBVM和HBV-DNA,以探讨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高低方面的意义。方法: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HBV-DNA,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cAb,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HBeAg、HBeAb。结果:乙肝患者HBVM不同模式血清HBV-DNA阳性率有较大差异;小于40岁患者组血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上组;男性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不同HBVM模式均应检测血清HBV-DNA,以判断其病毒复制情况和传染性高低。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6,(3):84-86
对236例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Pre S1-Ag)及肝功能(HBV-DNA、ALT、AST和γ-GT)同时检测。前S1抗原阳性与HBV-DNA阳性高度一致(Kappa=0.65,P<0.05)。前S1抗原阴性组和阳性组ALT、AST和γ-GT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因与乙型肝炎的检测结果(ALT、AST及γ-GT)密切相关,前S1抗原在乙肝的诊断及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B病毒DNA(EB-DNA)检测对诊断患儿不明原因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的EB-DNA水平.结果:检测275例患儿咽拭子标本,阳性74例,阳性率26.9%.结论:EB-DNA检测对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妇科柴芍颗粒中重金属铅和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妇科柴芍颗粒中重金属铅的含量,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妇科柴芍颗粒中砷的含量.结果:重金属铅的含量在0~5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6%(n=3,RSD=1.9%),金属砷的含量在0~1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5.3%(n=3,RSD=1.7%).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合测定妇科柴芍颗粒中铅和砷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胆红素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胆红素含量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并比较50例冠心病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的尿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高尿酸水平、低总胆红素水平、低间接胆红素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放免法、聚合酶链反应法两者的相关性.方法:323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放免法、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检测.结果:放免法两对半大三阳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100%;两对半小三阳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44.92%;两对半HBsAg、HBcAb、HBeAg、HBeAb阳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98.08%;两对半HBsAg、HBcAb阳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50%;两对半HBsAb、HBcAb、HBeAb阳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0%;两对半HBcAb、HBeAb阳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12.12%;两对半HBcAb阳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0%;两对半五项全阴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0%.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最直接的可信指标,可反映HBV真实感染和复制状态,特别是低复制状态,结合RIA法检测HBV-m,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脑中动脉区脑梗塞(CI)急性期18例头痛患者与22例非头痛患者和28例对照组血清SIL-2R含量,发现脑梗塞头痛组、非头痛组血清SIL-2R含量(358.49±63.15U/ml、314.83±50.21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3.92±41.35U/ml1.642±0.217μg/L,P<0.01),CI头痛组血清SIL-2R含量显著高于非头痛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SIL-2R参与了CI头痛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和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它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1例乳腺癌和38例乳腺腺瘤组织中TS和E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腺瘤的TS和ER阳性率分别为10.53%(4/38)和36.84%(14/38),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病人中TS和ER的阳性率分别为31.53%(35/111)和40.54%(45/111),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腺癌中TS和ER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相关性不明显(P>0.05).TS和ER在乳腺腺瘤组呈正向相关(r=0.077),而在乳腺癌组呈负向相关(r=-0.016).结论:TS在乳腺癌组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P<0.0 5);ER在良、恶性乳腺肿瘤内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TS、ER对化疗药物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检测在小儿患者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小儿患者,取尿液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结果:102例标本中28例阳性,阳性率为27.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在HCMV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以及疗效观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清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细菌性脓毒血症(A组)和30例非细菌性脓毒血症(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RP水平,分析其单独和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组血清降钙素原、CRP水平分别为(7.18±2.39)ng/ml和(92.25±22.23)mg/ml,均高于B组(0.45±0.15)ng/ml和(21.27±6.75)(P0.01).降钙素原和CRP联合检测对脓毒血症诊断的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90.0%,假阳性率10.0%,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显著高于降钙素原和CRP单独检测(分别为70.0%和60.0%),假阳性显著低于降钙素原和CRP单独检测(分别为30.0%和40.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和CRP水平,可提高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特异性,降低假阳性检出率,有助于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血清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的变化,探讨NO在AR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家兔60只均分为四组(n=15).ARF模型Ⅰ组:皮下注射1%HgCl2(1.3ml/kg.bw);ARF模型Ⅱ组:肌肉注射50%甘油(10ml/kg.bw);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HgCl2和甘油作为对照Ⅰ、Ⅱ组.24h后,所有动物颈总动脉放血备检,制备肾匀浆.经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BUN、SCr水平,以硝酸还原酶法、化学显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及肾组织匀浆NO含量及NOS、iNOS活性,肾组织匀浆总蛋白以双缩脲法定量.结果:ARF模型Ⅰ、Ⅱ组血清NO含量及NOS、iNOS活性分别高于相应对照Ⅰ、Ⅱ组(P<0.05~0.01),肾匀浆NO含量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结论:NO在ARF发病过程中发挥保护及损伤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小儿四维葡钙颗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四维葡钙颗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柱(51μm,250mm×4.6mm).流动相为0.005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5%冰醋酸和0.05%三乙胺)-甲醇(72:28),柱温3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进样量20μl.结果:维生素B1、维生素B2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13~22.96p.8·mL-1(r=0.9991)、8.12~32.31μg·mL-1(r=0.999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RSD=0.7%)、101.4%(RSD=0.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可用于小儿四维葡钙颗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状元深海龙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C18柱(4.0×250mm,5μm),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结果: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为0.06~0.18mg/ml;丹参酮ⅡA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1.08%(n=5).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状元深海龙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C18柱(4.0×250 mm,5 μm),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 nm.结果: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为0.06~0.18 mg/ml;丹参酮ⅡA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1.08%(n=5).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风热清颗粒(XEFRQKL)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0.5%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表明,栀子苷在0.07392~0.44352u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2%,RSD=1.58%(n=5).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0.
EGF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过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肿瘤内过表达对其发生、进展和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腺瘤标本46例,乳腺癌标本86例,常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μm.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显色.结果:EGFR阳性物质呈棕黄色,分布于在胞质中.在乳腺腺瘤和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04%(6/46)和56.98%(49/86).在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率69.49%(41/59)明显高于原位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EGFR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检测乳腺癌中EGFR对分子靶向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