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6,(4):93-96
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是推动传播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纬度。是故,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在具有内容定制、过程定向、目标定性等特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中,构建相对于传播内容的信息呈现表真机制,相对于传播过程的信息作用维真机制、相对于传播目标的信息效力矫真机制等合理的信息保真机制,有效消除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正面导向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有效性,在理念上应使教育思维与产品思维有机融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引导力;在内容上应具备高唤醒性,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亲和力;在传播机制上形成传播过程闭环管控系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力;在传播保障上做到导向意识、技术保障、传播队伍"三到位",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方式不再是平面单一的,而是立体生动的;不再是拘谨严肃的,而是自然活泼的。我们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所拥有的全新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空间氛围,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内容精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互动机制,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器"和"新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即时性、扁平化,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造成很大的困难。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要抢占网络阵地,抢占青年大学生,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所认识、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分析目前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构建适合高校的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方式,重点研究网络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互动机制的创新,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最后,以广东财经大学实践为例,创新高校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以及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集中地带。与此同时,网络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教育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在新时期,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开展共同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建设过程中,应开展富有成效的学校教育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及时性和连续性;运用丰富多样的社会传播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体化;完善国家法律引导机制,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微博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多样性等特征,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力量。应利用微博传播手段,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团结意见领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方位宣传;重视教育渗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民众自身行为。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迅速普及,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载体;另一方面,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淡化了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采取完善网络法规体系、强化校园网络媒体建设、培养青少年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在破解主要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加快提炼和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步伐,在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逐步加紧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在教育和传播的过程中渐进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研究,呈现出理论与实践互动、培育与践行互推、探索与传播互进的鲜明特点。进一步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需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探源、认同、凝练、培育践行和国际化等方面的研究力度,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性、主体性、时代性和层级性,从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等方面的互动中把握其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