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学校体育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年来,学校体育法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校体育法制体系,使我国学校  相似文献   

2.
中国体育法制之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主导的体育法制体系,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体育法制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体育概念一直存在争议,导致体育的法概念缺失,以致体育法律主体之间边际关系模糊;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具有体育基本法的基本特征,但它的浓厚行政法色彩,体现了权力本位(管理本位)的立法思想倾向.希望在修法时回归权利本位;作为最具体育自治特色的体育仲裁制度及机构建设仍然处于空白状态,令人遗憾和无奈;学校体育法制并没有成为学校体育问题的有效依据;现有体育法制体系不能保障相关体育权利等.这些基本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法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往体育法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完善我国体育法规建设,是我国体育法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现行《体育法》与国民政府体育法规在总则、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社会团体、保障条件和法律责任等7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了国民体育法规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了现行体育法的特点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虽然我国学校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现有学校体育法律、法规、规章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并且在实效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现有的学校体育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立法、执法、守法、法制监督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学校体育法规实效不佳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法规体系,加大学校体育执法与监督力度,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学校体育普法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建设已见雏形,但具体实施起来却遇到很大阻力,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对学校现行体育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立法、执法、守法、法制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完善学校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依法治校和加大普法推广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体育法制”是法制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法制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针对目前我国体育法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我国体育法制的涵义、现状及进入21世纪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改革方向和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我国体育法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法制”是法制体系的1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法制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针对目前我国体育法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我国体育法制的涵义,现状及进入21世纪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改革方向和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对我国学校体育法律制度发展历史的梳理和对现行学校体育法律制度概述的基础上,从现有学校体育法制的时效性、学生体育权力、体育教师的权力保障、学校及学校体育主管部门的权益保障和义务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学校体育法律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校体育经历了64a的发展,法制道路正在随着时代发展加速前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与加强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制度的建设,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领域出台的124件政策、法规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研究认为:1)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的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法规主要涉及7个领域,法治道路已经走向全面化、规范化、系统化;2)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已经由以竞技体育为核心逐渐过渡到以体育教育为主导,政策、法规的引导功能在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加强立法体系的连贯性,提升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构建地方配套法规制度,完善与更新滞后的政策法规是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迈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体育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体育教研室(组)的工作来实现的。体育教研室(组)工作的组织思想是否正确,决定了学校体育的方向和质量。根据我国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对体育教研室(组)工作的组织思想进行整理分析,笔者认为,育人思想、名家思想。法制思想和争光思想,构成了体育教研室(组)工作的组织思想体系。体育教研室(组)工作的组织思想是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内容等在体育教研室(组)工作中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又是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本文论说的目的在于,经过思维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