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修辞能修饰文辞,使语言得到调整、修饰和美化,从而使语句生动形象,使观点鞭辟入里,使文章富有文采、气势恢宏。中学生如能巧用各种修辞方法,定能写出文采飞扬的好文章。如何“巧用”呢?我们试试下述作法:一、妙用比喻,文采飞扬比喻是一种很“古老”的修辞手法,但常用常新,常新常美。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说:“喻巧而理至。”恰当的比喻,不仅能把人物和景物摹状得栩栩如生,还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复杂的道理形象化。如2001年高考中的一位考生就是这样阐述“诚信”的:诚信不是盛开的腊梅,芳香四溢,不是山间的清泉…  相似文献   

2.
那一缕馨香     
胡勤 《学语文》2005,(3):41-42
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善于用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以“一缕馨香”比喻人文精神,以“驼铃阵阵,彩旗纷飞”比喻“唐的华彩汉的乐章”,以“斗转星移,大浪淘沙”比喻“人类闪耀着的最美丽的思想”,把抽象的思想写得形象可感;“日落”“夏花”“繁星”浓雾”“黄土”色彩绚烂,如彩练飞舞,文采由此而出。这篇文章不仅仅文采好,更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说鲁迅“拿起如椽大笔,为沉沦的精神世界配上一剂清醒的药”,说苏格拉底“义无反顾地接过葡萄酒杯,践行为法治而献身的诺言”。这些内容仅靠文采是说不出的。  相似文献   

3.
岑参边塞诗的阳刚之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参边塞诗的阳刚之美李岩在文学评论中,首次用阳刚美和阴柔美来区别文章风格的姚鼐,曾用这样一些比喻描述阳刚之美:“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驭骥……”(姚鼐《复鲁非书》)说明了有阳刚之美风格的作品显得有...  相似文献   

4.
人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是对教师的美称:实际上教师常被视为“教书匠”,那是一种贬称,间或是教师的谦辞。这些都是比喻。前者是对教师在课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的比喻,后者是对多数教师在课程中实际上扮演的角色的比喻。自然,比喻毕竟是比喻,难以确切地表述教师在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教书匠”者也,不单纯是个人行为,重要的是具体分析导致许多教师成为“教书匠”的教师职业特点和课程要素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5.
喜用比喻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大特色。在他的散文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点,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趣味”,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比喻的运用使他的散文在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等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从人情美、音乐美、形象美对朱自清散文的比喻美作些探讨,以进一步挖掘其散文中的深沉美感。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简直是比喻之城。该书创制的比喻,多达七八百条,有些“条”里又包含好几“个”比喻,而且大多数比喻幽默机智,出神入化。《围城》倾倒众生,连批评和攻击也令人叫绝:“《围城》是一幅有美皆臻、无美不备的春宫图,是一剂外包糖衣、内含毒素的滋阴补肾丸……钱钟书是穿了裙子的男人。”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06,(9):72-74,71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相似文献   

8.
“比喻”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比喻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得特别广泛且历史悠久,为文章增色不少。《诗经》中所说的“诗六义”之一的“比”就是指比喻的意思。多年来的教改经验使笔者深深感受到,恰当的比喻在生物教学中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绶松先生说过:一篇好散文,“必须有千锤百炼的优美的文字”。秦牧同志打个比喻说:“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时常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同样的道理,短小的文章特别需要写得简洁和优美。任何的败笔冗笔在篇幅短小的文章中,时常显得格外刺眼和难于掩饰。”故古今优秀  相似文献   

10.
“养其根而俟其实”语出韩愈。这里的“根”比喻的是思想修养,“实”比喻的是文章写作。“养其根而俟其实”一语生动而深刻的阐明了思想修养与文章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切从事写作的人首先应该明了并须铭记于心的正确的为文之道。  相似文献   

11.
“喻深以浅”、“喻难以易”,这是比喻的魅力所在.赵树理小说中的比喻运用别出炉锤,把比喻使用到了极致,为文学的大众化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文章以赵树理的《赵树理文集》1、2、3卷为研究范围,对其小说中的比喻进行研究探讨,以加深对比喻修辞艺术的理解,提高使用比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诺千金     
周俊根 《初中生》2007,(5):44-47
“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这两篇以“一诺千金”为题的文章讲述的都是关于“一诺千金”的故事,从中您会感受到人类心灵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头脑、心脏、骨头、手足……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各部分。你知道吗,这些人体名称还有着它们巧妙的比喻义呢。恰当地运用它们,能使意思表达得形象而生动。人体名称都各有什么妙喻呢?头脑:一是用作“头绪”,如“摸不着头脑”;一是比作首领。眉睫:比喻事情紧迫,如“迫在眉睫”。眉目:一是用来比喻文章的条理,如“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是用来比喻事情的线索、头绪,如“这件事终于有了眉目”。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要道,如“咽喉要道”。肝胆:比喻真诚的心,如“肝胆相照”;还用来比喻勇气,如“肝胆过人”…  相似文献   

14.
“词义兼美”是苏轼文章理论的核心,“以古文为事”、道文并重、“文能达是”、“文理自然”以“词义兼美”为统摄,“文以适用”、“博学能文”也浸透了“词义兼美”的浆汁。  相似文献   

15.
11月28日来自北京的消息,最近一些外国媒体发表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把三峡工程比喻为“恶魔”或“原子弹”。  相似文献   

16.
比喻的审美价值吴俊比喻,被称作“语言艺术之花”、是古今中外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审美价值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语言学家沈谦在他的《修辞学》“自序”中说:“研读‘修辞学’,就是要探讨语言文辞之美,透过有意识的努力,有系统地归纳分析,享受...  相似文献   

17.
曹津源 《学语文》2008,(6):48-49
借助比喻、双关、借代、谐音、拈连等辞格,将新闻报道所写人物的姓名巧作点化用于标题中。使人物的姓名“异化”为与文章主旨紧密相关的信息的载体,这就是衍名拟题法。北京2008奥运会期间,众多媒体运用衍名法精心制作标题,产生了“题因名新,人因题美”的修辞效果。其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漫画生动传神,幽默风趣,给人以愉悦和思考;比喻则使文章形象鲜明,悦人耳目。在《竹影》中,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将“漫画”与“比喻”巧手“嫁接”,形成独特的“漫画式比喻”,使文章形象传神、怡情启智,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唐突西施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唐突,冒犯。现用“唐突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因而贬低了美的。刻画无盐无盐,战国时齐国的丑女。“刻画无盐”本来的意思是精细地描绘无盐。现用“刻画无盐”比喻拿丑的来比喻美的,比拟不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20.
《风雨》一文通篇不见“风雨”二字,却处处让人感到风雨的力量。 在描摹意象上,文章有如下特点: 一是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如写“树林子像一块面团”,“鼓” 了“陷”,“陷”了“鼓”,写出了风的时强时弱,也写出了风中树林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