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众所周知,这是“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动力”说的一条重要的理论依据。“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这是任何人所不能否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在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爆发过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它们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国历史,必须了解农民斗争的历史,这是《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著者的用心所在。历史上农民战争的起因是什么?由于数百次农民起义爆发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时代背景不同,条件纷繁复杂。作者对此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大量史实和夹叙夹议的笔法,在读者面前生动再现了农民战争爆发前夕的社会现实,使人们看到一幅幅统治阶级腐败残暴和农民悲惨处境的历史画面,从而得出农民战争必然爆发的结论。本书在写法上深入浅出,生动可信。作者注意总体的论述,也没忽略对诱发每次重要农民战争的其它因素和对近代农民战争特殊性的探讨。全书重点突出,兼顾其它,能使人对农民战争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全面扼要的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波澜壮阔,起义农民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本身就是一部举世罕见的英雄史诗。既然写史,作者以较大篇幅用在对历次重要农民战争事迹的详细叙述上。在叙述中,有农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次数多、规模大,这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重要特点。远在战国时期,就有小规模的民众暴动。自“陈王奋起挥黄钺”,农民革命更是绵延不断,此伏彼起。  相似文献   

4.
《水浒》是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不只在于它选取什么题材做为描写对象,更重要的是它以什么样的立场、态度来描写,看它歌颂了什么,反对了什么。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的阶级利益,  相似文献   

5.
北宋初年爆发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几乎波及全四川且首次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可谓我国农民战争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起义。在此之后,我国历代农民起义都沿着追求财产平均的道路进行战斗。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基本矛盾的产物,这一矛盾的发展是导致农民战争的斗争形式和水平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而封建土地制度又是这一矛盾的重中之重,因此,以土地制度的变迁角度考察这场具有重要意义的起义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其规模之大和次数之多,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中学中国历史课本封建社会部分,用较多的篇幅叙述了规模较大的农民战争.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末的农民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  相似文献   

7.
明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反动腐朽的明王朝,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大大改变了国内政治局面。在这次农民起义前,为什么张居正的改革终于遭到失败?在农民大起义后,为什么会出现清代一个时期的统一、安定和强盛?这说明农民战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下面三篇文章就是试图从这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封建中国的农民起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当为世界所仅见。缘此,农民战争问题始终是古史研究中的热点。长期以来,由于理论的偏差和方法的陈旧,致使农战史研究进入了形而上学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死胡同;农民领袖被过分美化拔高,农民起义被视为推功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结果,许多重要历史现象无从得到科学解释,丰富多彩的人类历史变成了简单的几条线。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强烈的逆反情绪。于是,当人们能够在理论上拨乱反正,在学术上自由争鸣的时候,便出现了全盘否定农民起义历史作用的观点。历史研究毕竟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不论是盲目的夸大,还是偏激的否定,都无助于得出历史主义的科学结论,这也许就是近几年农战史研究出现冷寂的原因。去年10月,在四川举行了第二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提交了不少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的文章。这里所发王兴亚同志《李自成农民战争与社会生产力》一文,便是其中之一。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不能把农民战争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打击程度作为评价其历史作用的主要标准,不能认为打击越大,作用就越大;而应该看它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文章通过对李自成农民军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的分析,认为这次农民起义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否认的,但这种作用又有很大局限性,并没有形成明显的突破。作者这种探讨农民战争问题的态度、方法、角度乃至结论,对有志于此项研究的同志,或许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这是我国历史的特点之一。在长达几千年之久的我国封建社会里,这种农民的阶级  相似文献   

10.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就它的规模、作用和影响来说,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自成本人,也是我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明末农民起义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李自成起义从胜利的顶峰迅速滑向失败深谷的历史,“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悲剧。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郭沫若同志在其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对于酿成这幕巨大历史悲剧的原因,还作了中肯精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封建社会的农民革命战争”是中学《中国历史》课本的重要一章。在这一章中,秦末、唐末、明末三次农民大起义又是重点。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熟悉这三次起义的基本情况,了解起义农民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史绩,我在复习这一章的时候,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比较三次大起义的原因 毛主席说:“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共同的根本原因。然而,这三次大起义发生在三个前后不同的封建朝代,各有它具体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繁重的徭役和苛刻的刑罚。导火线是他们在被迫赴边境服役的途中,因遇雨误期,触犯了地主贵族的刑律,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陈胜、吴广这两位胸怀“鸿鹄之志”的英雄,毅然在大泽乡举行起义,以锐  相似文献   

12.
明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重要的一页,其规模之大,地区之广,时间之长,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斗争纲领,推翻了明朝;当清兵入关,外患严重的时候,又起而与清兵作战,给清兵以沉重的打击,影响极为重大.但是这次起义为什么终于失败了呢?有人认为是由于"流寇主义,削弱了农民军的战斗力,以至最终导致起义的全盘失败".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不拟讨论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仅就明末农民军的流动作战问题作一些探讨.流寇主义是游民阶层的思想反映.其特点是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一部中学历史教材,从秦末到清朝,大小农民起义达数百次,前后占去十个独立章节。即使一个课时讲一节,一个学年也要出现十次相同的主题。怎样使学生既懂得农民起义的共同规律,又了解每次起义的特点,达到步步深入,学好农民起义史的目的?本文仅以黄巾起义为例,谈一点体会,供有关同志参考。一、怎样对比各次农民起义,深入浅出地讲好课文? 中国历史浩如烟海,头绪纷繁。对初中学生讲历史,不能漫无边际,贪多求全,而要紧扣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怎样才算“紧扣”?我认为不能就课文论课文,应该从课文出发,对比各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然后再回到课文,确切、具体、生动地进行讲解。讲黄巾起义,要联系秦末农民起义和绿林赤眉起义。同时,还要照应到后面的课程,对李密、黄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是世罕其匹的.研究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不仅有助于深刻揭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宗教史、哲学史和文化史等学科的研究.因此,在建国以来,它受到我国史学界的广泛重视.许多史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对其中一些重大的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5.
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由陈涉首事的农民起义,一开始就把斗争的锋芒指向以秦二世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并迅速建立了以陈涉为王的新政权。陈涉政权的建立,对于秦末农民战争的蓬勃发展和秦王朝的被推翻,对以后的一些农民起义,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探讨这一政权建立的历史条件、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等问题,对于整个秦末农民战争史的深入研究,对于目前关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研究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的讨论,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代至清王朝覆亡历时两千年有余,期间分裂与统一,战乱与繁荣凝铸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中国封建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农民斗争的历史.可以说,历代封建王朝的更替,莫不同封建农民起义或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统治,诸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东汉黄巾大起义、隋末瓦岗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北宋王小波起义、元末红巾大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以及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农民斗争.农民斗争对当时的封建统治予以不同程度的打击,动摇封建统治基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洪秀全领导和发动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它把历史上农民同地主的阶级斗争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这次革命规模之大、坚持时间之久、对封建势力打击之重、对后世影响之大,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作为这次革命的领袖洪秀全的思想,同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失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研究认识洪秀全反封建思想及其局限性,对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洪秀全反封建思想的产生洪秀全,(1814.1.1—1864.6.1)广东省花县官  相似文献   

18.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西汉中期(前221—前49)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公元前二○九年七月,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领导农民大起义,秦王朝终于被推翻了。原来的农民起义领袖刘邦、凭借着农民战争创造的历史条件、依靠起义农民的革命威力,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汉王朝。  相似文献   

19.
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是当时俄国农奴制开始解体、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具有鲜明的反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性质.这次起义波澜壮阔,声势浩大,席卷了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西伯利亚等广大地区;这次起义历时二载、威震全国,有力地打击了俄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动摇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基础.在这场激烈的阶级搏斗中,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为争取自由、土地和政权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代价、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由于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所固有的弱点以及起义队伍中某些人的背叛,起义最后遭到了失败.本文试就普加乔夫起义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是打击腐朽的封建制度,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义发生的原因、斗争的形式和所起的作用,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试图对十四——十五世纪西欧主要国家的农民起义进行剖析,从中探索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一、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十四——十五世纪正是西欧封建制度充分发展时期,又是在其先进地区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阶段.①这时爆发的1302年意大利多里奇诺起义、1358年法国扎克雷起义、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和1419—1434年捷克胡斯战争,其根本原因在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导致封建庄园经济的危机和封建剥削的加剧,这与封建社会早期的农民起义以反抗农奴化斗争为主,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