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生物节律(PSI)周期理论在运动训练、比赛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广泛收集了关于生物节律基本理论研究的材料以及生物节律理论在各学科中应用性研究的有关材料。通过对PSI周期理论资料的查阅分析,认为该理论将对运动训练及比赛产生重大影响,该理论将成为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并占重要地位。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通过对运动员的生物节律的掌握,可以更好地安排、控制和调整训练计划,使训练更科学、有效,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运动生物节律的模式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相继发现人体自身和周围世界存在着许许多多具有周期特性的运动节律。作为研究人体的体育科学工作者,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运动生物节律的科学知识。 运动生物节律的基本规律 运动生物节律(或称“运动生物节奏”、“运动生物钟”)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理方面的周期性运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证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  相似文献   

3.
康杰  刘畅 《体育科研》2020,(2):1-17
人体内几乎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都遵循着生物节律。对于人类而言,视交叉上核根据日出日落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和其他日常生物节律。除其他因素外,这种昼夜变化已被证明对与运动表现有关的关键生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最佳运动状态一般出现在傍晚,与核心体温的最佳状态相一致。核心体温的升高已被证明可以提高能量代谢,改善肌肉适应性,促进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交叉桥接。研究还表明,如果在运动员表现最好的时间段安排训练,可以提升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在研究生物节律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时,除了考虑昼夜变化外,个人对运动时间(白天或夜间)的偏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经常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会经历生物节律的改变,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不利。因此,那些更容易受到时差影响的运动员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应对策略来更快地调整生物节律,确保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生物节律状态与运动损伤的统计计算方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生物节律分析运动员训练时发生损伤的计算问题,给出了分析方法,并对168例运动损伤按生物节律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生物节律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影响,以期找出其规律性,用于指导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并提高教学水平和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5.
人体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合理利用人体生物节律规律对运动训练的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都很有益处的。文章阐述了生物节律的研究进展以及生物节律与运动的重要关系,提出了重视运动与生物节律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节律性是人类生命特征之一。现代时间生物节律医学已证明,人的生物节律对工作、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若能与之保持同步性,将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在运动训练中,人体生物节律的作用,影响怎样?我们该如何与之相适应以提高训练效果?本文拟就该问题作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传统生物节律论(又称生物节律三周期说)近来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医生、教练员以及体育理论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它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而且尤其在体育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在近50年的研究文献中,生物节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文章已超过3000多篇。特别对运动训练、比赛行为的时间安排及周期划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一些教练员实施训练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传统生物节律论(又称生物节律三周期说)近来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医生、教练员以及体育理论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它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而且在体育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在近50年的研究文献中,生物节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文章已超过3000多篇。特别对运动训练、比赛行为的时间安排及周期划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一些教练员实施训练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调查和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损伤与生物节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体生物三节律与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和种类具有一定的联系,并分析处在不同生物节律的不同周期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和特点,对防止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损伤、提高训练成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利用生物节律来安排周期性原则以指导运动训练,避免损伤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初步分析了生物节律对普通高校篮球技术训练及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人体生物节律变化对投篮成功率的影响。讨论了产生生物节律的高潮期与临界期的技术失误率的原因。提出生物节律对普通高校篮球技术训练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体育社会学对运动训练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方面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对运动训练学的影响。从概念上对社会学、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进行了比较。体育社会学对竞技体育的冲击力主要从竞技体育的功能、竞技体育异化来体观。重点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在运动训练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竞技体育是通过运动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正确处理好体育社会学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是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
论文采用对比分析法,梳理了人类历史上体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以雅典为代表的"价值论"与以斯巴达为代表的"工具论"。沿着这两条主线,从生物体育观的延续、政治体育观的确立与人文体育观的回归阐述了中国体育观的确立、嬗变与发展过程,并对其进行了辩证的反思。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体育发展观进行了展望:即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逐渐淡化政治色彩,强化体育本质功能;实现群众体育由"短板"到"支柱"的复位。论文对新的发展观指导下中国体育改革的战略思想、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等实践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高校体育课程管理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的考核未能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在课程考核评价的管理上做出相有成效的改革,使得高校体育课程考核管理制约和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高校体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应由平时体育课学习态度、平时体育技能、技术、体育理论、心理素质提高的权重组成。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具体组成、实施细则、评定办法3个基本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师当前需要细化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文献研究为主,在概览欧美及日本的一些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以体育旅游概念构筑的本土化为本研究的目的,对于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和内容的分类做了初步的尝试。可以看到国外体育旅游的理论框架构建工作是走在我们前面的,但是由于国情或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们不能一味照搬,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一些本土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offers a visual analysis of online videos that feature innovative street trials cyclist Danny MacAskill. While MacAskill tends to be defined exclusively as an extreme athlete, this article instead considers his popular online videos as acts of poesies that make visible the theme of flourishing in the midst of uncertainty. Drawing on and contributing to extreme sports studies as well as recent social theory on precariousness, the article notes the understudied meaning making potential of extreme sports performances, which navigate the peril that characterizes contemporary existence through risk and play. I argue that MacAskill’s videos deserve greater attention because he provides a counterexample to the kinds of hypermasculine extreme sports performances that have historically been studied. Ultimately, the article considers how analysing MacAskill’s videos can begin to redirect critical understanding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production, gender performance and extreme sports.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学校体育自身的和谐发展关系,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的问题。结果表明:和谐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和谐体育与和谐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构建和促进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和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中选择性注意的国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从选择性注意的信息选取、信息加工,以及它对运动绩效的影响等方面,探析了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与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在体育运动中,对相关(或重要)信息的选择性注意,是提高运动绩效的重要前提,也是专业运动员经常采取的注意策略。它要求运动员具有预测信息、识别复杂信息、提取重要信息、合理分配注意和抗干扰因素等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内隐认知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内隐认知的特征、内隐认知在促进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中的体现及对相关现象的理论解释和内隐认知与隐性体育课对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的影响等3个方面,阐述了内隐认知在促进大学生体育与健康中的功效。试图通过本文研究,促使高校体育教育更加关注大学生的体育内隐学习,从而与外显体育学习相伴生辉,实现体育课程贯彻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多元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优秀教练员的选拔、培养是训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已经成为加强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2004年奥运会金牌教练员为案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奥运会金牌教练员李永波、陈忠和、孙海平为案例分析,来研究我国金牌教练员的选拔体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教练员的选拔主要是以教练员的运动经历为主要因素来进行选拔的,未来的教练员应该不再靠自身的体育成绩和自身运动经验来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工作,而是更多的依靠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科学的体育理论的指导,才会将更科学的方法融入到训练中去,带出更多的金牌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