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起亨利·福特,大家就知道是那个享誉全球的“汽车大王”。你要是以为咱们班的“福特”和“汽车大王”福特是同名同姓,那可就错了!咱们班的“福特”呀,是一个……看一看,你就知道了。这位“福特”一听到“汽车”二字就两眼放光。一天,我们上完游泳课回来,我指着一辆挺漂亮的车子问他:“喂,你知道这是什么车吗?”真是“鼓槌子打石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说的话,常常能反映说话人的思想、性格和品质。正因为如此,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十分重视人物的语言描写。提到孔乙己,我们的耳畔就会响起他那“多乎哉?不多也”的话,于是一个穷困潦倒、善良迂腐、深受封建教育制度毒害的旧知识分子形象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提起鲁智深,他那“洒家偏不饶你”、“洒家再打”的话就在我们耳边回响,同时,那个充满正义感、疾恶如仇、直爽豪放、力大无比的大汉刹那间就跳在我们面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就没有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  相似文献   

3.
来上大学的前一天晚上,家里聚满了人。大婶大妈们忙着给我收拾行李,叔叔伯伯们则在一旁抽着烟,吸一口就腾出嘴来说几句。“恒子,你算给咱们家乡争气了。咱们村还没一个大学生呢,今儿你能上大学,这是祖上积德呢!”“那还用说,恒子生就做官样  相似文献   

4.
一、偶然相遇2015年刚工作的时候,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心理老师。还记得我到学校报到时,学校教导处主任这样跟我说:“小徐啊,按照规定,教导处是要统一给新老师安排听课任务的,但是我们学校没有心理课,该怎么给你安排呢?要不我先来打听打听,小徐你也回去想想。”回去之后,我确实想了很多,没有心理课听、没有师傅带、没有经验可以参照,甚至连上课的教材也没有,这心理课该怎么上?  相似文献   

5.
<正>星期五一大早,杨子江成了我们班的“明星”。他走红的原因,是脸上突 然出现了几颗痘痘,据他自己说是青春“疙瘩痘”。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要知道,有了青春“疙瘩痘”,那就代表你已经进入青春期,已经是一个大人 了!谁不希望自己长大呀!因此,几乎全班同学都围在了他的座位旁,叽叽喳 喳地讨论个不停。连秦南南都用羡慕的口气说:“杨子江,你可是咱们班第一 个进入青春期的呢!”  相似文献   

6.
“这活儿是没法干了!”玲子一进办公室就气呼呼地坐到椅子上,把包砰地一下摔到了桌上。主任诧异地扶了扶眼镜,仿佛明白了什么,笑着说:“哟,是谁得罪你了,生这么大的气?”“孙家的书记真牛,只不过让他出点钱修理一下幼儿园的厕所,我好话赖话都说到了,他不但不答应,还朝我火,问咱们托幼办收的活动经费干什么了?我也火了,爱谁谁,大不了不干了!”“好了,喝口水熄熄火,我不是早告诉你了吗,下面的书记什么脾气、性格的都有,而且他们都有一个特点,身为‘一家之主’,对钱特别‘抠门’,不是你想要多少就能要多少的。你不能和他火…  相似文献   

7.
吉菁 《小学生》2005,(7):28-32
方子成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尽管他很希望结交朋友,可是很多同学总是对他待搭不理的。他想来想去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大伙儿不愿意理他。 同桌王娟提醒他:“上周咱们班大扫除,你们组的任务是擦玻璃,结果你三两下就擦完了,把玻璃擦成了大花脸,还被检查卫生的同学扣了分,影响了咱们班的卫生先进。你还记得吗,上回张新不会做奥数题,问了你几次,你都三言两语敷衍过去。还有……”“哦!”方子成拍拍脑门,若有所思……[编按]  相似文献   

8.
咱们的吴舟有个毛病,就是不论什么人让他办事,他都要说“等一等”。譬如说吧,爸爸叫他:“舟舟,可以做作业了!”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马上回答:“等一等!”爷爷说:“舟舟,你去把垃圾倒掉!”他也立马会说:“知道了,等一等!”妈妈说:“舟舟,快来洗脸!”他总是说:“等一等!这就来!”如此这般,什么事都不会马上做,总要等一等。至于说要等多少时辰,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不知了。  相似文献   

9.
下课了,累了一节课的我慢慢眯起眼睛,回忆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周六回家,爸爸递过一个信封,我拆开一看,原来是笔友张华的来信。张华是我、林子还有尚小雪的笔友。他来信说他要来我们学校。我们想他一定是转学过来的,所以星期一早上,我们三个都到各班打听有没有转来的新同学,可直到上午放学了还没有消息。下午上体育课,来了一位新老师。他自我介绍道:“我叫张华,是省师范大学的学生,来你们学校实习一个月,从今天起,你们的体育课就由我来上。好,现在开始点名……”“他是我们的体育老师?!”林子大叫。是呀,我们怎么会想到…  相似文献   

10.
幽默     
《教师博览》2013,(11):32-32
<正>学校改名我们学校以前叫纺织学院,校园比较小,住宿条件也不好。有个男生考进来以后,他爸带着他在学校里默默地溜达了一圈,估计被寒碜的学校吓着了,决定回去重读。可就在该同学重读的时候,我们学校改名了,由纺织学院改成了科技大学,该同学报志愿的时候也没好好打听打听,直接填了科技大学。结果报到当天,他爸又带着他在学校溜达了一圈,父子俩抱头痛哭……少见多怪陪一个瑞典客户到人民广场,正赶上人流高峰时段。老外  相似文献   

11.
谁是偷吃贼     
<正>大清早,一只蚂蚁外出寻找食物。刚出门,他就遇到邻居蟋蟀。“早啊!”蟋蟀热情地说,“恰好我也要去寻找食物,不如咱们合作,途中也好有个照应。”“怎么合作啊?”蚂蚁有些警惕地打量着蟋蟀,“你个头大,我个头小,与我合作你不觉得吃亏吗?”“看你说的,咱们是邻居,说什么吃亏不吃亏呢。”蟋蟀大大咧咧地说,“你放心,只要是咱们俩共同找到的食物就一人分一半。”  相似文献   

12.
梦醒时分     
中师毕业时,成绩优秀的我,本来有条件进入师范学院深造,但学校仅有的两个名额却被有关系的人顶替了,我被分配到了一所县城小学。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了我,我的位置又被人顶替,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堂而皇之地进了县城学校,而我却被塞进一所山旮旯学校。我是个“一穷二白”的农家子弟,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只好十分郁闷地前往那所山村小学报到。校长是位40来岁的矮个子,刚由民办教师转正。看见我来了,他老远就迎了上来,高兴地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你可是我们学校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师范生。今年咱们有希望在乡里一争高低了。…  相似文献   

13.
晓宁是个上高二的男生。一天他听老师说学校要进行英语演讲比赛,就想报名参加。可好友孙涛劝他说:“你看咱们班那么多英语好的同学都没参加,你却去报名,你不怕别人说你逞能和不自量力吗?”听孙涛这么一说,晓宁遂放弃了报名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削土豆比赛     
作文课上,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5个土豆和一个土豆挠子,说:“咱们来个削土豆比赛。”比赛开始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削起了土豆。最逗人的是付添龙削的土豆,简直就是青蛙盘腿,我笑得嘴都合不上了。他还做了一个“假山”,上面粗,底下细,中间还有  相似文献   

15.
网络酷侠     
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就看你怎样去看待他,利用他。爱因斯坦为人们找到了核能量,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有人将它用于战争,就成了一件可怕的事……看完书上这些让人半懂不懂的话,我又像往常一样,打开“爱鸡”冲浪了。我是一名充满正义感和智慧的超级网虫,这可不是吹牛。不信你打听打听,只要是上过网的人,谁没听说过我的大名———“网络酷侠!”当然,那名字只是虚构的。这不,我一进自建的“聊斋”,就有一大堆我的“追星  相似文献   

16.
<正>在团队里,每个人都看到了老大的令出必行、威风八面,却少有人看到老大的难处。老大可能是团队里最不自由的。水泊梁山是各路人马或被逼、或被诱、或被虏聚上山头的。一百单八将各色人等,活得最潇洒的可能是鲁智深。鲁达一关西汉子,一出场便称自己为洒家。这"洒家"就是老子、老大一类的粗话,这毛病他出家后也未曾改。华州太守令众人捉住鲁智深,鲁大哥装傻:"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太守喝骂:"几曾见出家人自称'洒家'?"可见这话够粗的。可鲁智深"洒家"之自称一生未变,也算一快意人生。  相似文献   

17.
瞧,迎面来了个穿西装,戴领带,腰别BP机,梳一头“三七分”的家伙。你别误会,他可不是大老板,他就是咱们班的“老王”,一名如假包换的学生。“老王”可是我们中的“贵族”,这不,他今天又是这身打扮,远远看去还不错。可是“老王”刚进教室门,便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笑的人大部分都是男生,女生都在写作业,无心欣赏“老王”的“美貌”。不过三分钟,大家就都把“老王”拥在中间问这问那:“这领带不错,是在哪儿买的?”“这BP机挺新潮,是你老爸送给你的吧?”……“老王”倒是不厌其烦,正一一向他们解说呢!嘿,你看他那得意样儿,真把自己当贵族了。  相似文献   

18.
拍校长肩膀     
假如你是一个小学生,你敢拍校长肩膀吗?你肯定说:“那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可我们学校就有人敢。而且还是个小女生。  相似文献   

19.
“咱们”和“我们”都是第一人称代词,同学们往往会用错。其实,这两个代词在指代的范围上是有区别的。简言之,“咱们”是包括听话人在内的;“我们”是排除听话人的。这种用法,在清朝就形成了。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有一天,明珠和另一个叫高士奇的官员陪着康熙皇帝站在偏殿的廊檐下看风景。他们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就像庙里的三具泥胎。康熙问他们:“你俩说说,咱们像什么?”明珠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大学士,他听康熙一问,便脱口而出:“咱们像三尊神像。”高士奇虽然官位比明珠低,但他善于体察皇帝的喜好,伶牙俐齿,颇得…  相似文献   

20.
“我想他不会告诉咱们了,”毕波说。“你知道吗,我和你有同感。这个白痴的眼神告诉我,他宁愿死也不会给我们钱。我在想,到底是什么能让一个人这样做。我猜这些巴基斯坦人看问题可能就是和我们不一样。”“你是让我再取些干洗袋来吗?”毕波问道。“我只用了两个袋子就将刚才那个家伙吊了起来。”“我正在考虑,”我说。就在我站着这会儿,有人开始敲打铺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