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吴雷 《体育教学》2011,(8):34-34
一、从教17年,锻造体育教师精、气、神参加教育教学工作17年来,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怀着对所有孩子的责任心,我每天坚持晨练,早上五点钟起床,开始练功,每天要坚持打三十分钟的太极拳热身。在坚持不懈的科学锻炼下,每一年功夫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才使得我的体育运动技能一直保持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我曾患有冠心病、脑供血不足、低血压、胃肠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静脉炎等多种疾病,曾尝试过多种健身方法,最后选中了太极拳。经过几年时间的艰苦习练,身体逐渐好起来,如今年届古稀,行动仍灵活稳健,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心态随和,除每天晨练2小时外,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几乎都参加集体活动。结合十几年坚持锻炼的实践,我真切体会到了练太极拳的好处确实很多:一、对冠心病有较好的配合治疗作用。打太极拳要求做到心静体会,动作柔和缓慢,配合深、长、细、匀呼吸方法,心动过速得到缓解,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得到调整,从而使我多年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张方 《精武》2009,(7):24-26
太极拳的功夫很难练到传说中的境界,人们更大的疑问是:太极拳究竟能不能打?连练了九十多年太极的吴图南先生都说,“太极拳推而不打”,不能打,那又何以称为“拳”?在杨露禅、郝为真所在的那个年代里,甚至在阎志高的时期,太极拳都是能打的,那么今天的太极拳为何只能推而不能打人呢?  相似文献   

4.
我打太极拳多年,在我们太极拳辅导站的拳友中。时常听说有人习练太极拳后膝关节疼痛。找大夫求方,大夫说:“这是‘太极腿’,是打拳方法不当出现的特有现象。”这之后,有人因为腿疼而改练其他体育项目了。  相似文献   

5.
我学练太极拳33年.太极拳在健身方面确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练拳前是个多病患者.有肺气肿、胃病、脱肛、胃下垂、神经衰弱等病,据医生们说.这些病是不容易康复的,特别是肺气肿,根本好不了,可是我通过多年来打太极拳.不知不觉这些病都痊愈了。同时还推迟了我的衰老,有人叫我“年轻老汉”,这就是锻炼的结果。我自己也觉得不像78岁的年迈人,总有充沛的精力从事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6.
我学练健身太极拳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的。到90年代退休后,我又把学习太极拳与群众性的晨练健身运动结合起来,并将她变成自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终生相伴的“业余事业”,这就是我老年生活中的“太极梦”:愿太极、健康与同练的健身友常伴。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在1963年跟王锦程工程师学简化太极拳,对太极拳理及其健身作用并不了解,“文革”后就忘光了。1979年后在热心友人的指导下学了一套“四合一”的48式太极拳,大大提高了我学练太极拳的热情,同时对进一步巩固24式太极拳和学习88式太极拳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7.
周关华  李文月 《武当》2000,(6):24-24
长期晨练太极拳的同志一定会有这样一种可喜的感觉,就是一天筋骨轻松,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干活、走路总有股耐劲。这是太极拳锻炼的最显著的收效之一。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太极拳运动改善了人体微循环的功能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在东单公园西南角的一块场地上,每天清晨,都聚集着几十个打太极拳的人,其中有一位精神抖擞、身影矫健的女士,她就是北京市太极拳一级教练员梁秀珍老师。 62岁的梁老师是一名小学高级教师,退休后,便将自己全部心血奉献给太极拳事业。 梁老师说:“我之所以痴迷上它,还得从我年轻时谈起……”“在我刚刚30多岁时.病魔就找到我头上。先是腹膜炎.没过几年,多种疾  相似文献   

9.
我叫姜研,今年九岁。在安徽省固镇县实验小学上四年级。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我爱打太极拳,舞太极剑。我是怎样爱上太极拳的呢?这要从头说起。听妈妈说,我在幼儿时,身体非常瘦弱。我也恍惚记得,我已上小学了,还为不愿吃药打针而哭闹过。我身体不好,学习不好,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当他们为我犯愁时,胡启贤爷爷创编的“原地少儿太极拳”开班教学。妈妈听说,跟胡爷爷练拳的孩子身体学习都很好,就赶快给我报了名,于是我就成了这个学习班年龄最小的学员。当妈妈对我说让我学太极拳时,我问妈妈什么是太极拳?妈妈说:“早晨广场上爷…  相似文献   

10.
我悟太极拳     
自1988年仲夏起,我开始迷上了太极拳和太极剑,至今已有八个年头。在这二干八百多天的日子里,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是酷暑袭人,还是寒风刺骨,我都能做到黎明即起,坚持晨练。 在常人看来,这是又苦又累又麻烦的事情,而我却感到这是一大乐事,而且其乐无穷。因为太极拳、剑,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体操,它不仅仅是一种机械的运动,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文化。太极无论是拳还是剑,都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魂宝,东方文化中的一种特有的健身之道。而且功效神奇,妙趣横生。它要求练习者意专心静,动作呈圆形或弧形路线。这一点对于初  相似文献   

11.
如今,学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但有的却练着练着就停练了。拳友们很关心,派人去询问,听到的回音却是:“练着练着,感觉没什么意思。”对于这样的人,许多人往往都从太极拳的健身角度来劝解,但是,人家却说:“其他的体育项目也都有健身的作用。”于是,只好看着自己的队伍中少了一位拳友。与此同时,有的拳友虽然还在练太极拳,但一直没有出现内在感觉,甚至连基本的健身效果也没出来。为什么会练着练着兴趣索然呢?为什么练了很多年太极拳却没有内在的体会呢?原因就是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没有体验到独属于太极拳的特殊感觉,或者是没有找到正确的练太…  相似文献   

12.
《武当》2008,(10):I0001-I0001
哈尔滨尚志公园西广场每天有百余人晨练太极拳,这就是哈尔滨太极拳协会第44晨练站。900平方米宽阔平坦的方形广场是适合集体练拳的好场所,十多年来有千余名拳友在这个站晨练普及、竞赛传统太极拳。由于这个站中老年练拳祛病延年的效果显著,加上44站在省市太极拳赛中成绩辉煌,成为全市200个太极拳站的楷模。站长刘德增虽然是知名动物学专家,省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3.
路迪民 《武当》2000,(10):44-45
在深圳荔枝公园晨练队伍中,有一位太极拳名师,以传授“杨班侯太极拳”著称。“班侯拳”的传授场地,还有香港的一些学员每周前来学拳,这在深圳大概是少见的。这位名师叫苏学文,1966年生于杨式、武式太极拳故乡——河北省永年县,现任河北省永年杨班侯太  相似文献   

14.
吕春亭 《中华武术》2005,(11):32-33
笔者常年与老年拳友在一起晨练太极拳之余,大家几乎从未间断地相互矫正动作外形,至今仍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使我深深感到太极拳的外形犹如雕刻艺术,需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功。习练太极拳第一道关就是外形关,过不好外形关,将一套好的拳打成“歪拳”,不说拳不像拳,就连健身成效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要练好太极拳,人人都需要下一番苦功,首先雕琢好自己的外形。  相似文献   

15.
老王虽年过古稀,天天参加锻炼可没说的。从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寒冬、酷暑一直坚持。怎么,这几天未见锻炼呢?原来,秋风一阵阵吹过,秋雨绵绵,温度骤降。年迈的老王心想:俗话说“春捂秋冻”,今天虽然天气很凉,还是秋冻的好时机。天下着细雨,集体锻炼都停下来了。他仍在室外坚持锻炼。谁知天不从人愿,回家就感冒了。到医院打针、吊水才渐痊愈。今天锻炼,一见面老王就向我打招呼:“杨老师,你身体为什么这样棒?你年过八十,为什么不怕冻?”我先安慰他一番后,直接告诉他:“你闯了秋冻的红灯了。老年人适应能力差,秋冻是老年人的禁区,要接受教训啊…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拳种,每一招一式都有它的攻防含义。在套路练习中,要懂的每一个式子为什么那样打,通过多年的锻炼,动作熟练后,就可以在技击方面发挥作用。不过我现在不是探讨技击方面,而是研究太极拳在健身、疗病方面所起的作用。我学练太极拳三十四年,太极拳在健身、疗病方面确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练拳前患有肺气肿、胃病、脱肛、胃  相似文献   

17.
Avalox P500 这是笔者使用的第一块进口底板,笔者将其看作是“世界第一纯木底板”。记得那应该是十多年前.笔者还打专业的时候就开始用它了而那支底板一直到现在还被我保留着.一来是其有纪念价值,二来是因为它仍然能用。这第二个原因也正是笔者将P500称为“世界第一”的理由,一支底板打了十多年还没坏,这可不容易,现在它除了手柄有点脏以,外其它地方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来,打太极拳已成为我每日“雷打不动”的锻炼。一遍下来,顿觉周身微热,气血通畅,四肢轻灵,精力倍增。 我刚过“而立”之年,当时,我已患风湿性关节症多年,不时发作,虽经多方求医问药,也不见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向朋友学了一套杨式大架太极拳。自那时起,每天清晨至少要打一遍,无论天气变化和节假日,从不间断。几个月过后,只觉得手脚灵便多了,症状大有好转。后来,不仅沉疴痊愈,而且身体健壮,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王本德 《武当》2007,(4):19-21
一、我是怎样练起太极拳的我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也是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从学校毕业,又进学校任教,六十余载没有间断过体育锻炼。不过以前练的都是一些比较激烈的项目,如蓝球、乒乓球、单双杠、长短跑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逐渐衰退,我也逐渐感到那种高强度的体育项目,对自己已不适宜,就希望找一种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而又不太激烈的锻炼方式。大约六十多岁的时候,看到有人打太极拳(那时我们这地方打太极拳的人还不多),觉得这项运动缓慢柔和,消耗体力不大而又能活动筋骨,很适合老年人,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学练太极拳。没有料到从此迷恋上了太极拳,太极拳也就成为我晚年主要的运动形式,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我开始练拳只是机械地模仿动作。后来在拳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学习钻研,提高了理论认识,明白了动作的要领与含义,动作逐渐比较规范,又加强了柔功与桩功的锻炼,身体的柔韧性明显改善,腰腿也有了一定功力,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逐渐找到了太极拳的“感觉”,初步做到了心静体松、立身中正、上领下沉、柔中有刚,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节节贯穿、连贯一气,快慢相间、虚实分明、合开有变、舒展稳定。近年来,四肢开始发热发胀,有针刺感,这也就是“气感”吧!又配合动作,调整呼吸,用逆式腹呼吸,收吸开呼,随着小腹收放,内气鼓荡,口中不断有津液涌出。打起拳来,心静体轻,身心舒畅,兴致盎然,欲罢不能。从旁观者的反映来看,也觉得动作舒展优雅,赏心悦目,因而经常有人驻足观看。特别是人们看到我虽然年事已高,但身轻体健,精神矍铄,都称羡不已。这样无形中扩大了太极拳的影响,先后有二三十人随我学练,我也尽心尽力去教。能为推广太极拳,促进周围人们健康做出一些贡献,我也由衷地高兴。当然我心里明白,面对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我还只能算一个小学生,仅仅接触到太极拳的皮毛而已。例如与人推手,一搭手,不是转换不灵,就是东倒西歪,破绽百出;心静体松、气贯全身、内外三合还都没有做好,更谈不到实战较技。可见,距离太极拳的真功夫,还很远很远。即使如此,习练太极拳强身健体祛除疾病的效果,在自己身上已有明显成效。确实感到只要习练一分,功力就长一分,健康也就增加一分。  相似文献   

20.
传统太极拳,有六十几势、八十几势,还有一百零几势的。名为太极拳的一套拳,仅有十几个拳,两种钩型,掌多达几十种。几代拳人,多在掌与掌中间下功夫,在拳与拳中间变换、漫游。初练拳的人,用现代语讲,一时找不到太极拳的感觉,就是练拳多年的人,也难以找到太极拳的奇妙之处。为什么?皆因没练“太极脚”” “太极脚”说并不耳生,拳论上早有定论。 太极拳的功夫从浅到深,“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脚下的功夫是筑基功,不能忽视。练过多年拳的人,不能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