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票据权利的保护和救济,票据法规定了三项重要制度,即,票据抗辩、票据的利益返还请求权和票据丧失的救济。前两者的概念、性质、限制或发生要件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惟有票据丧失的救济却鲜有学者去做类似的探讨。本文明确提出了“票据丧失救济权”一词,就其概念、性质、发生要件和行使方式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试图从理论角度在这一领域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论票据质押之设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第224条与《票据法》第35条规定了两种不同票据质押的设立方式,引起纷争。前者规定票据质押设立的要件为订立书面合同并交付票据,后者规定要件为作“质押”背书。二者在实质上并不冲突,为基础关系和票据关系的关系,二者设立的票据权利上的质押效力不同、行使方式不同。依据票据行为特征,根据《票据法》设立票据质押更有利于保障质权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制度在于化解原票据权利人与最后善意持票人之间的冲突。善意取得票据权利必须符合严格的条件方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本认为,从票据当事人之间利益的衡的要求以及票据法促进票据权利的流通,转让的要求,以及整个票据法体系所追求的效率,公平等价值目标而言,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设置都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旨在保护善意受让人,以增强票据在流通和使用上的安全性,其构成要件有四:须从无权利人取得票据;须依票据法的转让方法取得票据;须基于善意而取得;须付出相应的对价。适用善意取得时要注意四点:一是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表现为受让人原始取得票据权利,而不继受票据证与人的权利瑕疵;二是受让人能够依背书连续证明自已为合法持票人;三是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应以有效成立的票据为前提;四是要注意票据善意取得与票据抗辩的限制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佟林  谭德库 《华章》2007,(3):102-102
票据的无因性已经成为众所公认的一条票据法的基本原则.无因性原则包括内在的无因性和外在的无因性两个方面.在物权行为无因性领域,外在无因性是指处分行为的效力不以该行为以外存在的负担行为的效力为前提;内在的无因性,是指处分行为本身在内容上也是无目的的,这就是说,处分行为的当事人无需就给予财产行为的目的达成一致.票据行为之无因性,系外在之无因性;大多数之票据行为,为不要因行为,但是为担保票据债务之履行所为之附属的票据行为为其例外.  相似文献   

7.
论票据权利     
票据权利是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它是固定的、单一的、完全的金钱性权利。票据权利的取得必须符合背书连续、无恶意或无重大过失及给付对价等条件。票权利的行使方式是提示承兑与提示付款,保全方法有提示票据、拒绝证明、中断时效三种。票据权利因债务人付款、消灭时效、票据毁灭等原因而消灭  相似文献   

8.
票据权利不是一种天然存在性质的权利,是为实现票据的市场功能、并通过一定立法思路而设计的一种票据功能载体,不同的票据权利设计都是不同市场环境的产物。本文试从解析票据权利的“一体二用”结构着手,从票据权力结构二重性的法定原因及目的、二重性结构内部逻辑关系等相关角度,论述了票据权利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因性是一个市场环境的度量指标,在我们市场信用相对缺失的环境下,无因性必然受到限制,具体表现在票据权利取得行为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9.
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持票人丧失了所持票据,其权利行使便失去了法律依据.为补救失票人也为保障票据的正常流通,我国票据法规定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提起诉讼三种补救措施,三种补救措施的特征和操作程序不同,各具特色.对当前票据丧失补救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应得到法律的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10.
郝慜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A01):33-36
票据抗辩制度是对票据的安全性的保证,却对票据的更根本的作用一流通一产生限制。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就需要对票据抗辩进行必要的限制,从而保证票据的流通。票据无因性也正是由这里体现出来的。票据抗辩限制不应该适用于直接当事人之间。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情况并不否认票据无因性,因为在那些情况下对安全性的要求超过了对流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吴岳 《华章》2013,(32)
善意取得制度源于民法上的动产取得制度。票据权利也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实行票据权利善意取得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票据的流通性和安全性,充分发挥票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论票据关系     
票据关系是票据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于票据的性质的特殊性,票据关系表现出与其他法律关系不同的属性,同时在票据法上,票据关系与其他几个相关联的法律关系联系很紧密,在实践中当事人因没有搞清楚它们的区别而引起的票据纠纷是非常多的.这些问题对票据法学习者而言也是一个难点。笔者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对票据关系作以全新的阐述,以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票据纠纷中,当票据债务人以票据的基础关系存在瑕疵为由来拒绝履行票据义务,票据债权人往往利用票据的无因性作为自己行使票据权利的盾牌。根据我国票据法的有关规定,票据行为一旦成立后,其成立的基础关系是否存在、是否合法,均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此谓票据的无因性。但是,票据的无因性不是绝对的,在票据的基础关系当事人与票据关系当事人重合时,票据关系受票据的基础关系影响,以方便解决当事人间的权利纠纷。本文从一起票据纠纷案例中,通过分析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发现票据债权人与票据债务人同为票据的基础关系当事人,但票据债权人企图利用票据的无因性来割裂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逃避因票据基础关系带有瑕疵而导致实现其票据权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票据纠纷案件大幅上升,而其中尤以因丧失银行承兑汇票所引发的纠纷为甚。由于对《票据法》的生疏,法院的判决标准与尺度出现偏差,对此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希望能促进票据纠纷案件的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票据担保实践中以单纯交付方式设立票据质权的情形屡见不鲜,对此理论界纷争不止,司法实践也未能达成共识,甚至存在矛盾与冲突。《民法典》出台前,有关票据质押的法律规范,如《担保法》《票据法》《物权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存在诸多矛盾冲突之处。《民法典》生效后,根据第441条之规定,应当认为《民法典》与《票据法》之间是相互分工而非互斥关系,有关票据质权的原因关系由《民法典》调整,设质背书行为之作为与效力问题当由《票据法》调整。是故,票据质押须满足质押合意、设质背书、交付票据三个要件方可设立。  相似文献   

16.
票据代理是指有权实施某种票据行为的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亲身实施该票据行为而由他人代为实施的一种票据法律制度。票据代理应具备如下特有要件:票据行为的代理人必须有票据代理权;应在票据上载明代理的意思,写明被代理人的名称;应由代理人自己签名于票据。票据的无权代理必备下要件:票据上须载有无权代理人自己的签名;票据代理人没有代理权;构成无权代理的代理行为的无瑕疵。衡量票据的越权代理应注意:票据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越权代理行为是由代理人所为的行为;越权代理人在票据上记载有代理人和本人的签章,而且一般记载有存在代理关系的文句;越权代理行为应当是没有瑕疵  相似文献   

17.
任静 《重庆师专学报》2006,5(1):57-60,77
诉讼的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对票据纠纷的认识不清,审判实践中,法官对有关票据纠纷的诉讼常因适用法律不当或者相关原因而作出有损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判决。本文对我国现行的票据诉讼制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以便捷和效益为原则,就票据诉讼特别程序的构架与程式作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票据保证人责任具有从属性、独立性、连带性等特性,且独立性优于从属性。票据保证人的自有抗辩权包括对物抗辩权和对人抗辩权。票据保证人对被保证人对物抗辩权的援引,仅存在于得由被保证人主张的对物抗辩的部分情节。票据保证人对被保证人对人抗辩权的援引,应采用票据保证人责任独立性为主从属性为附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浅析票据犯罪的特点、防范措施及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票据犯罪的不法分子越来越多,票据犯罪的特点呈现多样化、智能化和集团化。针对票据犯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加大对犯罪分子的处罚,以利于票据市场的规范化,减少和杜绝票据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票据制度是促进票据功能充分发挥、保证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套规则,这套规则的设计和执行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对于我国票据制度理论基础的争论,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张应该跳出“有因无因”的争论,深化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认识,适时推出融资性票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