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尊重人归根到底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个性既是创造教育的基本追求,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学校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并要使其养成良好的个性。其具体途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磨练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也必定是一个崇尚合作的社会。个性使合作成为必要和可能,人与人的合作,又能促使个性健康发展,所以崇尚个性就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师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本文拟简要介绍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是体育理论的一个新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外教育界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我国目前也很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在学校体育方面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为什么要强调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4.
罗志龙 《教师》2012,(9):109-109
每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思想基础、知识背景、学习习惯和个性特长,他们都是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和发展中的人。在“教育就是服务”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归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5.
赵文超 《物理教师》2013,(12):35-37
每个人都是一个有个性的个体.社会要高效发展,就需要每一个人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要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课程、教材、教学都应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本文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需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它是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其重要方面是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正如大自然是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我们的课堂也需要不同的色彩。落实个性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还有助于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基本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人的基本发展是人的现实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现阶段,应该在人的基本发展基础上,肯定个性、坚持个性、彰显个性、保护个性,促进人的个性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性本善的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联 《教育探索》2003,(9):30-32
任何教育在面对受教育时,心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抱有某种人性假设,以何种人性假设的教育思想对待受教育,关系到受教育的个性能否健康发展。人性是个性的基础,个性促进人性的完善,人性通过教育对个性发展产生影响。人性本善的教育,通过提供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及发展人的独特性来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放在首位,重视孩子个性学习。教师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尝试了发展学生个性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0.
罗才泉 《时代教育》2012,(8):149-150
具备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人的个性在当今的心理学当中指的是个人稳定心理特征的综合,个性心理学涉及到一些人的先天心理特征,并且还与后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尊重个性的倾向性也就意味着将人独特的个性因素借助于自我教育以及外部教育方法来加以培养,使人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升华和提高,甚至能够将一些潜意识因素也逐渐地整合到更为稳定以及更为自觉的理性活动当中。当今的美术教育在强化学生的创新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发展学生独特个性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个生的培养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化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开放性的教学,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感悟。具体来说,就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是一项浩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习数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经常表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出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具有创新个性的人,往往表现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等特点。发展人的个性.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提倡“个性化”教育已成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下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淡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遵循良好的社会规范,张扬个性特色是现代文明社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向.然而,中国长期的教育理论研究始终没有对规范教育和培育个性提供一个明确的思想方法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对规范涵义的解读辨析和教育实践中对规范学习与个性培育的审视思考,依据人发展的社会化要求和个性化需要,主张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把规范教育和个性培育和谐地统一在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 ,因此要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 ,兴趣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 ,学生才能学得主动 ,积极思维 ,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效率 ,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人的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讲 ,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健康发展。高中学生入学时正是十五六岁 ,这时的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 ,智力飞跃发展 ,个性心理正在慢慢形成。个性心理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体意识倾向性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高中生仍然具有较大的可…  相似文献   

15.
王宏 《中国教育学刊》2006,(7):68-68,78
一创造力及其个性特征 创造力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潜能,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事实上,教育对人的潜能开发存在双重影响: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抑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人的核心理念。读新课程标准.我认为通过激趣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发现个性,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也就是个体化教育,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学习方式的改革,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为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与人格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军 《教育探索》2005,(5):22-23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我国从小学到高中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人格教育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他“以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研究性学习的人格教育价值是,有利于学生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按照未来社会对人格发展的要求,为了更大程度地获得研究性学习的人格教育价值,必须做到科学素质与人精神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和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个性的培养,是基于对个性的尊重和主体的回归,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首先,每个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各具特征的个人的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对某些个体的不公正。其次,每个人的独特性是人类文化多姿多彩、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个人的独特性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使合作才成为必要和可能。人类文化进步的动力就蕴藏在个人的独特性之中。再次,新课程强调个性并不排斥个体的一般性。社会要存在、要发展,就必须对它的社会成员提出共同的社会化的目标,如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准则、价值观等。这些共同的…  相似文献   

20.
钱爱萍 《江苏教育》2001,(14):24-25
个性发展是人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笔的体会是: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四个变化,把学生生命个体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为凸现学生的个性铺设一片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