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效课堂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创建高效课堂,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抓住学生的"情",抓住学生的"神"。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组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做过调查,调查后发现49%对数学感兴趣,接近一半,把所有学科按照学生的喜爱程度排序,排在第一的只占了8%,在此我们不论调查结果的科学性,数学学习中情感的严重缺失却是普遍现象。多年来以学科为本的数学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固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架之中,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情感上是被动的,态度上冷漠呆滞,方法上愁眉苦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与情感体验成为新课程改革方向之一,教师不能做学习数学的"传声筒",必须用"心"施教。  相似文献   

3.
丁惠琴 《考试周刊》2014,(97):84-84
<正>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课堂要么成了众说纷纭的"群英会",要么成了悄无声息的"电话会",要么就是匆忙"走过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懒惰学生的"避风港"、优秀学生的"展示台";各类公开课虚假表演;对某些  相似文献   

4.
巧用"五学"(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而且能让学生会学、乐学,能让学生真正"学进去"并且能够"讲出来"。正如中国著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巧用"五学",学生自主预习、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课堂上学得轻松、愉快,提高了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巧用"五学",学生学得扎实,学得透彻,产生了良好效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我国高校继续刮起的"抢状元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育究竟为了什么和应做什么?教育是为了"育才",而不是"制器";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少数的"尖子"或"状元";是为了学生的成功和幸福,而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为此,教育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负责,坚定不移地推行以"综合"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教育必须有清醒的生命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教师应成为尊重学生、引领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的探索者;高考必须在素质教育的框架内和指导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刻板的、"井井有条"的课堂教学会不断降低课堂效率,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反而是"适度混乱"的课堂更能取得高效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发生"混乱"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适度"混乱"现象并不可怕,有时还需要教师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适时地添"乱",在教学中采取扬长避短的手段,使"适度混乱"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打造课堂的"另类"精彩。  相似文献   

7.
"心育"模式是针对当前中学生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适应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教育模式。"心育"模式不同于"智育"模式,它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性情。"心育"模式是一种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中国,大力提倡"心育"模式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自己会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有效的“行知”课堂正是践行这一教育理念的方式之一。那么“行知”课堂的有效实施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把握一个参考值:“行”的比例;控制课堂中的两个“行”:身“行”与心“行”;确立判断“行知”课堂有效的三个标准。从课前的预设计、课堂的展开、课后的检测三管齐下才能真正保证“行知”课堂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解决四大问题——教师"转变观念"、扎实"抓好四基"、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走向创造",才可以构建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文章重点探讨如何解决这四大问题,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心理学专家周红五老师曾说:"做好老师的第一要素是眼睛永远看着学生,第二要素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作为十几年班主任的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觉得班主任工作更应该如此。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要求班主任对班级"心有所属",而且要求对学生"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9):1-2
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而学生的进步,反过来又会促进集体的发展。一个班集体想要发挥积极作用,需要依靠班主任的培养、管理,以及正确的引导,才能成为一个优化的环境。笔者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结合本班的实际,开展了"启自信心之源""展赞赏心之翼""奠责任心之基""引团结心之路"四步"心"路历程的探索,最终使一个松散的班级,转变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新集体"。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问题",通过解决三类"学生的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要注意分析引导,有效解决好"学生提出的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及时纠正"批阅中发现的问题";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好"课堂中随机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写作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氛围,"外啄",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学生主动"内啐",在诗情画意中去感受花开与花谢、过往与擦肩、欢笑与泪水。在教师的"外啄"与学生的"内啐"互动中开启作文的绿色通道,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渴望写作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在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参与式学习"教学的内涵及必要性;其次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策略,重点介绍了新课导入阶段、师生共学阶段、知识内化阶段、数学应用阶段以及知识整合阶段如何促进学生参与;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5.
课堂讨论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讨论内容、讨论形式与讨论时机是课堂讨论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挑细选,把握讨论内容的"精度";"掌握火候",把握讨论时机的"准度";精心组织,把握讨论形式的"效度",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课堂讨论更高效。  相似文献   

16.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所追求的教学效果,即课堂教学用最经济的方式获取最优的收益,尽可能缩短学生"成才"与形成学科素养的周期。为此,教师便需以小学生的自主探究来实现"以学促教",因为只有让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思维,养成探究学习习惯,才能够以学生的能动性来有效构建数学课堂。对此,笔者认为,关键便在于"舍得",即教师要懂得放手。本文将从以学情确定学习任务、以学生探究代替被动接受、以动手实践拓展学习范围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结合Mercer的课堂话语理论,分析具体课例的话语"过程"与"方法"。由于课堂教学阶段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话语"过程"和话语"方法"也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是显性的话语主导者,学生是话语的"倾听者";在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学生逐步参与到教师的话语建构过程中,与其余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对话,此时学生的角色不是"倾听者",而是课堂话语的"建构者"。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效益。在设计提问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坚持提问要"全""小""进""趣",从而"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让政治课堂活起来,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74):70-72
复习课,不能让学生拿着昨天的"旧船票"登上今天的"新客船",只是进行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复习课也不是"炒回锅肉",而要"好吃又有营养";复习课更要"旧瓶装新酒",让学生能品尝到新的"数学味"。因此,在复习课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教师应把复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整理、归纳、应用、评价等过程,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的"天窗",让学生尝到熟悉的数学也有新鲜的味道,也让学生看到数学道路上的美景。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寻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到数学思维带来的挑战和愉悦,感受到理性思辨的力量。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不停留于"浅尝辄止",仅关注知识的表象,而着力于"寻根究底",追问知识背后的"为什么",注意思维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让学生的学习深入知识的堂奥。由此得到几点思考: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研究"寻根究底";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习"触类旁通";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思考"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