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每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所谓的“差生”。“差生”包括知识方面的“差生”和品德方面的“差生”。究其产生原因,不外乎学生自身素质缺陷及教育关注的偏差两个原因。如何使这些学生尽快摘掉“差生”这顶帽子,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健康成长,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科学地“转差”。一、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其上进心和自信心人各方面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或欠缺的方面。所以学生某一方面差并不能说明他各方面都差,他一定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就要挖掘…  相似文献   

2.
“差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绩或表现不好或兼而有之的学生,如今一般称为“后进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待进步生”等。在应试教育的所谓“择优录取”面前,“差生”成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心头痛。  相似文献   

3.
学生如同幼苗 ,在成长的过程中 ,由于风雨的侵袭 ,有的会斜着长 ,这就需要园丁的扶持。学生的优与差 ,除了先天的因素 ,大都是后天的影响教育所造成。学生的“差”往往表现为 :思想消极、习惯不良、基础知识差、思维不灵活这几个方面。对待这样的学生只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们。如果用“刺激”的办法只能使他们更消极、更悲观 ,导致破罐子破摔。把学生划等级 ,有着鼓励和激将的正面作用 ,但也有着使“优生”妄自尊大和“差生”自卑自怨的负面影响。什么叫“差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往往成绩差就叫“差生” ,实际上一些“差…  相似文献   

4.
“差生”这顶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难道“差生”真差吗?否!中小学从来就没有哪一方面都不行的“差生”,只有你这方面行,他那方面行,随时可以开发、随时可以奋起的“潜能生”。那么,“差生”从何而来呢?“差生”是机械的教育评价的牺牲品。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地强调甄别和选拔,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为核心,学生成绩一个方面差了,就以偏概全地界定为“差生”。轻率地将其一个方面不成功,说…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苏霍姆林斯基的“差生”教育观是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亮点。他从人道教育、和谐教育理论出发,把“差生”分为“思维尚未觉醒”“天赋尚未发掘”和“学习有困难的”三种类型,要求教师要善于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和“隐性天赋”,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差生”转变。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对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精神有借鉴、参考价值。只有成功转变“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6.
对差生作文的评语写作,要注意:提升差生作文中“闪光点”的知名度,帮助差生找回失去的自信感;以鼓励、表扬为主,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建立差生作文档案,做到心中有数;设立“学生想说的话”栏目,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增加作文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7.
赵民 《甘肃教育》2011,(2):26-27
所谓“差生”是指一些表现不好,缺点较明显的学生。他们在学生中是极少数,但非常活跃,对班集体的负面影响很大。提起“差生”,没有老师不感到头疼的,但是班主任却不能对“差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何让班上的“差生”转化为好学生呢?笔者认为“差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取决于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还需要有一颗爱心和独特的教育技巧。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班级,不可避免地会有少数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不强的学生,即所谓“差生”。“差生”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笔者从教多年,在“转差”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来转变差生,这是“转差”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王敬娜 《考试》2009,(2):19-19
传统观念认为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优”“差”的依据,事实并非如此。文中笔者对“差生”以及如何转化“差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差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差生肯定是必然的,哪个班没有几个差生呢。从成绩来分析。学生都是按照成绩排名的,有了第一名也就有了倒数第一名,怎么可能没有差生呢;从品性来分析,每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当教师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衡量班级学生时,有了道德优秀的学生也就有了道德不足的学生,怎么可能没有差生呢。可是,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谁被沦落为差生,则是非常偶然的了。哪个学生一进校门就愿意成为差生呢?可是,他们又是如何沦陷到差生这个地步的呢?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学视角看弱势群体"差生群"生成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后雄 《教育科学》2005,21(5):9-13
弱势群体“差生群”问题是中国教育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通过社会政策、学校体制、教师、学生和课程等要素的考察与分析,得出贫困、教育公正失衡、社会排斥等是“差生群”生成的重要的社会因素。就我国基本国情而言,解决弱势群体教育及“差生群”问题应作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价值最大化的突破口,遏制“差生群”的生成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习「差生」的诊断和指导兰州市教科所詹崇恩一、什么是学习上的“差生”?如何诊断一个学生是学习上的“差生”,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评价标准来确定。当前兰州市按照不同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的“差生”。1.以学生所在团体(班级或年级)的平均成绩作...  相似文献   

13.
学生优、差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状况。这是所有课任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非常关心的问题。如何才能缩短优生与差生之间的距离呢 ?“分层施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主要从“分层施教”的形成、“分层施教”的实施、“分层施教”中的课堂教学、“分层施教”后的反思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转化“差生”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去转化他们,引导其迷途知返,由“差”转优,是教师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永久的课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新教育要求人的全面进步。然而,在我国庞大的学生当中,存在一部分弱势群体,他们被人们称为“差生”。差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长久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整体素质。“差生”行为又是我们急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有感于5000万"差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说我们教育带给家庭的情绪体验,我想只有两句话:“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未知其数,一定很多;愁的已有统计:5000万《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25日的一篇报道说: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一总数相当于1个法国或10个瑞士或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总数。“差生”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业已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问题孩子”,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为了班级的“多余人”,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提高毕业班大面积合格率,除了抓住“优生”外,关键是如何解决好后进生问题.而“非智力型差生”在后进生中占很大比例.如何提高后进生中这绝大部分非智力型差生的成绩呢?首先,我们要分析非智力型差生形成的原因.非智力型差生是指智力因素达标,也就是说智力和一般学生相同,完全能学好的这部分学生.形成这类差生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身内在因素方面,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如何做“差生”工作——班主任工作艺术之一四川省汶川县威州中学吴开秀一、何谓“差生”任何一个班都免不了有“差生”。所谓“差生”主要是指学习差和品德差的学生。严重者则是这两者兼而有之的“双差生”。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双差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双差...  相似文献   

19.
加强领导做好“三差生”的转化工作阎占义人们把那些品行欠佳,学习后进,纪律涣散的学生称为“三差生”。这些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同学中的影响和破坏力却很大。而且我们的任务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尽量不使一个学生掉队,所以如何转化“三差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脑科学的发展与"差生"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今学校教育中所谓“差生”存在的现象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与认识,并结合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利用大脑的不同机能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来探讨影响人的发展和造成“差生”的原因,并希望通过这一科学认识,让学校教育重新审视对“差生”的认识和评价,树立起一个真正科学的“学生观”,让每一个青少年儿童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