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雷 《华章》2010,(32)
在知识社会,知识型员工将是社会劳动的主体.全面理解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培育和激励,成为所有知识型组织团体和企业的迫切任务.文章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育激励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型员工队伍不断扩大,凭借掌握着先进的文化知识,在企业中处于创造知识、利用知识、使知识增值的重要地位,因而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也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因此,掌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并遵循基本的激励原则,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必须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知识型员工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知识的转化与分享。在研究知识型员工的内涵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主要需求,根据实行知识管理过程的SECI模型即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提出了有效激励知识型员工分享知识增强组织竞争力的对策,包括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形成模仿和实践的习惯、促进员工知识的外部化、建立良好的知识分享机制、对知识的分享实行奖励、重视激励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注重成就激励情感激励以及文化激励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使用价值高 知识型员工普遍表现为高学历、高技能,他们的价值在于将有价值的知识带给企业,并促使这些知识商品化,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这种作用是其它任何生产要素所无法替代的,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知识型员工视为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成为企业或非企业最值钱的资产。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的竞争重点在知识、资讯、科技综合体——知识型的人才,而经济管理中对各种要素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高素质人员——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这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阐述了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原因,提出有关解决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企业间争夺的对象.本文探讨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并由此入手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提出了一套变管理为服务的制度以及防范该类员工流失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减少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降低流失风险,已经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问题。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主要影响因素是员工对现有工作及环境的满意度和员工需求期望的实现程度。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防范应从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入手,留住知识载体——知识型员工,并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实现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型职工 关于知识型职工有不同理解,有的学者把知识型员工作为与技能型员工相对的一类人。认为坚持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育造就了大批的被塞满知识、而不懂具体生产操作的半成品。有人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凭知识、智能资本从事工作,为企业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殖,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再有就是彼得·德鲁克的定义,即"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根据一些学者的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吸引、挽留和激励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组织认同是个体与组织保持一致并归属于组织的一种认知,通过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认同将显著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减少企业因知识型员工流失而造成的损失。根据目前知识型员工管理现状,文章以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为切入点,归纳知识型员工高专业认同而低组织认同的特殊性,分析造成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特殊性的知识型员工个性特征、工作特征和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的有效途径,旨在指导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0.
浅论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知识型员工也就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激励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工作激励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知识型员工日益频繁的全球流动,成为当今社会人才流动的一大特点,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不可避免会面临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对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如何减少本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降低流失风险,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1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1.1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因素。知识型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他们追求终身就业能力而非终身就业饭碗,为了更新知识,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因此希望到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流动实现增值。这种个性特征使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生在一个组织工作。1.2企业因素。知识型员工可能更多地忠诚于他们的专业而非所在的组织。他们不断追求对知识的探索,追求事业的发展,而企业要求他们能够创造价值,这就产生了企业与员工在目标方面的不同。从企业实践来看,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与企业相关的因素主要有:(1)薪酬不能反映贡献或不公平的薪酬;(2)看不出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市场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便是人才资源,知识型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促使知识资本产生更大的效能,成为当前市场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知识型员工的界定,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征、需求与激励原则,最后提出了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13.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是由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9年在其著作《明天的里程碑》中最早提出的,他将知识型员工的内涵界定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当时他指的是经理或执行经理。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2000年在她的著作《管理知识员工》中指出:“简而言之,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干预措施,从而促进知识型员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组织绩效的改善,保持知识型员工在组织中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转向知识型管理,这就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是围绕知识型员工的特殊性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特点展开的,因此我们必须对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及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相应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及激励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是诸多企业核心能力的拥有者。目前企业知识型员工成为了各企业间争夺的焦点。如何合理使用知识型员工,如何有效的激励知识型员工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力,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本文在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的、富于变化的、不可预测的知识型工作成为主要的工作形式,知识的管理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更多的取决于知识的拥有、创造和利用。因此,企业的知识资本所有者—知识型员工就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了解他们的需要,有效地激励他们,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选取了知识型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影响这个群体行为的激励因素的研究,来找到适用于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式,从而为中国企业激励知识型员工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首先指出了激励、激励机制及知识型员工的基本概念,其次指出了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整合激励机制运行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之间竞争 ,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 ,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的实现 ,本文试图在对知识型员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探索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殊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有效利用和保留企业的知识生产力成为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管理策略和制衡机制,探讨了对知识型员工的动态管理,对企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握知识资本的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的最宝贵资源.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笔者从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流失原因以及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入手,提出了如何有效防止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