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的发展影响和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展,使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形态发生新的变化并带来新的问题。要保证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城市和城郊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建立起同土地可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制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集中的地域,具有不断演化的动态特征.随着GIS技术的发展,以往定性地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方法开始向定量化、可视化发展.在分析开封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GIS软件研究了开封护城堤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些变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CBERS-2影像在汕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汕头市区2004年和2006年各1景国产卫星CBERS-2遥感数据,通过实地考察,选择典型地物,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CBERS-2遥感图像上对应的波谱特征;将不同地物的波谱特征作为先验知识,建立决策分类法数学模型,获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图;结合相关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汕头市土地利用/覆被(特别是城市建设用地)变化过程的驱动力.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汕头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大连城乡结合部界线、分析城乡结合部空间演变的基础上.探讨了大连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结构、特征及其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3S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市生态环境调查中,通过3S和遥感的技术手段,将野外采集到的地块数据进行了坐标变换和匹配,并将之与历史影像数据进行了对比判别,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实现对土地利用的遥感监测.最后,提出了一套通用的城市生态环境遥感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Google Earth与3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全站仪、GPS测量方法在土地利用调查中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而较易获得的遥感影像空间分布率较低,不能满足调查的精度要求,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费用成本又太高.Google Earth平台,为中国很多重要城市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同时,兼有GPS导航功能、GIS管理和分析等功能.结合淮南市乡镇第2次土地现状详细调查工作的实际,利用网络在线提供2009年5月26日的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影像数据和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件,完成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2005-2009年期间土地利用动态调查.研究表明,利用GE平台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问题和矛盾是新时期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采用以实地考察为主的方式获取数据,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的现状与特征,揭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矛盾的本质与根源,提出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合理规划等城乡结合部土地高效利用的对策,以期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绵阳市2009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为例,选用2007年和2008年两个时相的中巴资源卫星02B遥感图像作为信息源,用GIS作为遥感数据处理工具来识别土地利用变化地块,利用GPS进行地块实际测量来确定监测图斑的位置和面积,探讨了3S技术在土地卫片地执法检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中心城市的发展质量。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9年河南省17个省辖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用决策单元在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对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平项山、许昌、郑州、三门峡、濮阳、漯河、安阳和洛阳八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为DEA有效;开封、周口、驻马店、焦作、信阳、商丘、鹤壁、新乡和南阳则属于DEA无效;处于土地利用无效的城市,投入都存在不同程度冗余,部分城市产出不足。因此,提升中心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提高中心城市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的基本对策,而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是该地区土地利用总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乡边缘带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应从综合考虑土地可持续利用价值,建立动态的土地利用机制和法律措施,整治环境污染等方面着手,切实做好土地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及空间差异是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根据2005年和2010年2期coverage 格式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和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及空间差异。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水域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地显著增加,而林地和草地变化不大。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从土地利用综合区来看,豫北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最大、耕地减幅最大;豫西南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最小、耕地减幅最小;中原城市群区的林地显著增加,而其余3个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二是从省辖市来看,鹤壁等市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较大,而三门峡等市的增幅相对较小;郑州等市的耕地减幅较大,信阳等市减幅较小,洛阳和三门峡稍有增加;开封等5个市的林地显著增加,濮阳等13个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研究结果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土地的物权化是大势所趋。农村土地改革的目标是破除城乡二元法律思维.建立符合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完整的农村土地物权体系。但农地物权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风险,这些矛盾和风险的根源在于农地物权承载过多的、价值取向各异的负荷。  相似文献   

14.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否合理是决定流转是否能够持续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以安徽省相关制度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安徽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分析其存在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应当以市场化为导向,分阶段确定收益分配方案,规范政府行为,以税收的方式进行收益调节,最终实现对流转收益分配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南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定量分析2015年和2020年南宁市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状况,科学测算这两个时点南宁市、县(城区)建设用地缺口,最后提出增加南宁市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中原地区水陆交通发达,当时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可以通往全省各地和周边重要都市。由于南北、东西交通的要道、商路也多经过河南,因此中原地区客商云集,不仅使开封、洛阳等大城市以及交通沿线的中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而且为中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律对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界分以地域为标准,特别是将城市土地绝对地规定为国家所有。这种界分标准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也是由于立法者受时代的限制而未能对土地界分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城市"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以"城市"作为土地的界分标准势必会导致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边界的模糊。从权利发生的视角考虑,我们可以规定某一时点的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并用权利证书的方式固定下来,使其成为权利变动的基础,但是我国土地总登记并不登记国有土地。从权利变动的视角考虑,这种界分标准在没有足够且正当充分理由的情况下给予国有土地所有权特别的保护,破坏了物权变动规则。其结果是加剧了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不平等,地方政府借现行界分标准肆意征收集体土地,严重侵害农民权益,引发社会矛盾。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彻底打破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各种制度设计都是不现实的。鉴于修改《宪法》、《物权法》之难于操作,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以土地总登记为基础,完善土地征收、司法救济等制度,弱化现行界分标准的负面效应,从而达到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化中心扎根江南,北方本土文学逐渐衰落。然而,开封府由于特殊的经济文化原因,三百年间作家辈出,成为明代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明代北方文学的衰落状况进行数据描述,详细考证了开封府的作家数量、质量,并揭示出开封府作家辈出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