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闻摄影画面的前景,虽然景物不多,但位置重要,运用好了,不但能够夺人耳目,强化主题思想,而且可以充实画面空间,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创造一定的空间感。新闻照片拍照的对象,大多数是由多层次多景物构成的。距离我们最近的被拍物体,到距离较远的被摄物体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人们往往把靠近镜头较近的景物叫做前景。由于前景处于靠近镜头的位置,因此呈像大、色调深,对于画面影调的配  相似文献   

2.
诗人靠音韵写下铿锵的绝句,音乐家靠旋律谱下欢畅的乐曲,摄影则是运用影调的明暗组成优美的画面。前面三章讲到了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由于光线的照射,使不同物体产生不同的亮度。这些不同的亮度经过摄影显影制作之后,在照片上形成黑、灰、白各种深浅的明暗反差,就是摄影画面的影调。由于这些影调显示出了景物不同的亮度和明暗关系。从而使人们在照片画面上感觉到景物的形状、体积和质感。所以人们称影调是构成摄影画面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滤镜用在黑白摄影方面,可以对物体阴影的处理提供较佳的控制、中和或加强黑白对比等特别效果;而在彩色摄影方面,滤镜的功能更为显著,它可以将物质反射光线的色素变换成独特的摄影效果。怎样才能将物体的真实色素完整地转换到照片上,许多摄影家在这方面都有成功的经验。在此,我所要谈的是:在使用滤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项问题。  相似文献   

4.
立体感     
评论一篇新闻报道的好坏优劣,有很多尺度。我们常听到人们这样的赞语:“这篇稿子写得有‘立体感’!”看来,有“立体感”是好新闻作品的特征之一。新闻报道是运用文字,通过叙述和描写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它与运用形、声手段来表现客观事物的绘画、雕塑、电影、音乐等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其美学规律是相同的。怎样才能使新闻作品富有立体感呢? 我理解,增强稿件的立体感,有以下几种手段——一、泼墨写意,工笔传神摄影,讲“景深”、“层次”。景深越远,画面表现的容量越大;层次越丰富,画面的立体感越强。绘画,讲“泼墨”,“工笔”。  相似文献   

5.
美的摄影画面人见人爱。 怎样创作,即怎样构图,才能创造出美呢? 摄影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是指画面形象及其构成要素的纵横交错关系。若能处理好这些复杂的结合关系,使它们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在多样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多样,那么画面就会呈现出美。 (一) 在摄影构图中,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多样统一,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对比与均衡。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幅反映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流浪人群的摄影作品。画面中,一名无家可归的妇女带着年幼的女儿疲惫地倒在火车站站台上沉睡,背后一辆列车高速疾驰而过,一静一动的拍摄物体,把画面分割两半,形成鲜明对比。整幅图片中没有哀嚎、疾病、瘦骨嶙峋这些关于贫困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却依然令人深感震撼。  相似文献   

7.
通透,常作通明透亮、通彻透辟、通风透气等理解.在摄影中,通透是画面色彩影调层次丰富通明、空间感透亮深远、物体轮廓清晰明确等各种视觉和心理的综合体验.层次,清晰,视觉,这些关键词同设计中所强调的信息的有效性获取,版面的清  相似文献   

8.
顾笑冬 《记者摇篮》2012,(10):49-50
电视播出的画面是受众者面对的,电视画面的质量是影视艺术创作人员共同关心的。受众者看的是画面美不美;导演看的是画面的整体艺术效果;演员看的是他在画面中的表现;美工师看的是画面中他的创作成果。能否达到上述标准,是摄像师对电视画面中物体造型元素有机整合并进行二度创作所决定的。电视画面中物体造型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光线、色彩、影调等方面。下面分别谈谈这些元素在物体造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线条线条是画面造型的最基本因素,任何一个画面都离不开线条,线条是物体造型的骨架。线条有粗细、曲直、浓淡、虚实之分,我们在摄像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  相似文献   

9.
《十五的月亮》取材于航空部黎明机械公司职工业余文工团的舞台演出。现将摄制过程简介如下: 《十五的月亮》这幅作品,是在演出结束后拍摄的。根据主题的构思,为了使画面简洁,突出主题,显示舞台摄影的特点,在摄影构图上,我强调了对人物的用光和画面的表现形式。1.以单灯勾划人物的轮廓和投影。2.画面以暗黑调为主,这样既表现了画面的空间感又消除了舞台上其它物体的干扰。3.使画面中的人物有露有藏、有虚有实,亮暗对比、相互呼应,以变化克服人物与投影的重复,以明暗求人物在构图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为达到上  相似文献   

10.
微距之美     
新闻摄影中,广角有广角之美,中景有中景之美,特写有特写之美。 有些人常把特写画面与微距画面混淆,认为有些特写画面就是微距摄影。现在的变焦摄影镜头有些都带有微距功能,用这样的镜头拍摄的微距画面,不归入微距摄影似乎不对。但是这样的微距摄影很难体现出微距的真正效果。  相似文献   

11.
茫茫雪原,一支徒步小分队在斜阳下呈战斗队形衔枚疾走,踏雪奔袭。这是一幅反映东北基层部队在严寒条件下进行军事训练的新闻图片,是光与影完美结合的摄影作品。拍摄者通过大光比造成的剪影手法,略去人物细节,刻画出训练中的战士轮廓。角度的巧妙选择.让雪地上的影子几乎充满整个画面,与战士奔跑的形象交相辉映,使得画面极具立体感和形式感。对角线构图合理,画面稳定。战士们雪野突击的形象呼之欲出,仿佛能听见积雪被溅起的沙沙声。优秀的军事新闻作品,不只是简单地交代新闻事件,还应该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拍出美感,使之  相似文献   

12.
千变万化的摄影角度,可以形成千差万别的视觉画面,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摄影作品。因此,角度的选择,在新闻摄影采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历来为广大摄影记者所重视。横看成岭侧成峰“拍摄角度的作用在于赋予一切事物以形状,即使同一样东西也可以由于不同的拍摄角度构成完全不同的画面。”“每一个物体本身(不管它是人还是动物、自然现象还是人为现象),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形状,这决定于我们从什么角度来观看它和描绘下它的轮廓。每一个形状都代表一种不同的视角,一种不同的解释,一种不同的心情。”“方位和角度足以改变  相似文献   

13.
画面切换效果直接面向观众,能够直接影响到观众感知,在电视摄像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有必要探讨电视摄影技术中的画面切换技巧。本文从电视摄影技术中画面切换的概念着手进行研究,探讨了电视摄影技术中画面切换在调节观众视觉节奏、丰富内容和满足观众需求上的作用;分析了电视摄影技术中进行画面切换时需慎用摇镜头、运用跟镜头、注意进退拍摄、抓拍时考虑客观因素、注重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使用窍门的要求;并提出了考虑普通观众需求、多用对比强烈的画面丰富内容和前期拍摄需考虑到后期制作需求这三种提升电视摄像画面切换效果的有用技巧。  相似文献   

14.
巧用阴影     
摄影是“用光来绘画”,因此,由光线照射而造就的阴影,自然也就成为摄影的一个重要因素。 照片画面中被摄主体的阴影虽源于物体的原形,但其细节层次已大为改观,只剩下一个鲜明的外表轮廓,而且在光线的作用下,往往会出现夸张和变形,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别具一番韵昧。像附图,就是个好例子。  相似文献   

15.
摆拍,是指摄影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出于某种需要(主题思想表达、人物情态表现、主体与陪体关系处理、摄影画面构图形式、摄影用光等因素的考虑),采用设计、调度、调整、改变等手法,对被摄对象进行局部或全部干预的一种摄影手段。这是摄影史上最早形成的一种拍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是通过图片面面和简略的文字说明来记录、叙述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它与文字报道的不同是文字报道用文字符号来表述,而新闻摄影主要是用画面语言来表达。它将事件的过程通过瞬间形象传达给受众,运用摄影的各种处理手法,尽可能多地浓缩新闻信息和对事件的认知导向,传达给受众。文字作品常通过形象的语言诱导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构架画面,新闻摄影则直接产生画面。它最终转换给读者的是画面所传达的视觉信息和思维信息,亦即画面语言的表达结果。 新闻摄影的画面语言由事件形象本身具有的表述能力和记者素养决定,其中尤…  相似文献   

17.
对于“意境”这个概念,见的地方较广,诗歌讲究“诗境”,作文也讲意境,特别是散文、通讯,都讲究意境;画画、尤其是国画,更讲究意境。那么,作为视觉形象艺术的摄影也应讲究意境,讲究“形象大于思维”,即画面给人提供的东西很多,大于人的思维。什么是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立体感的画面。这里讲的主观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综合素质的…  相似文献   

18.
没有光就不能照相,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我因早期摄影家刘半农曾说“光是画(摄影)的命脉”,摄影历来就有光绘画之说。光线对新闻摄影来讲,有两种重要的作用,一是解决胶卷的感光需要;二是决定画面的造型。前者是要用一定的光线,使感光材料的胶卷得到适当的曝光,从而把外界的景象如实地纪录在胶片上,拍出清晰的照片;后者则是决定画面的视觉形象,摄影画面的线条、影调、色块、明暗,都是由于不同的光线照射而决定的。每种胶卷都有一定的感光度,在什么光线条件下用多大光圈,是有一定规津的,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所以这里就不谈了。至于后者就比较复杂了,因为由于光线的巧妙运用,可以把黑色的物体拍成白的,同时也可以把白的物体拍成黑的。可以把蓝的大海拍得明亮夺目,也可以拍得平淡灰暗,甚至拍成墨黑沉重.可以运用光线照射的不同角度所产生的不同投影,拍出不同的线条和不同的影调。可  相似文献   

19.
强点是摄影画面中的视觉中心点,是画面中最为突出的趣味点。强点直接影响着受众的视觉习惯和视觉审美感受。正确理解和应用强点将有助于摄影记者在现场采访中获得更佳的图片;也有助于编辑在对图片的应用上进行后期的处理,使图片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让新闻图片在版面上展示出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是传媒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各种活动进行宣传的重要过程。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摄影,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摄影的具体内容、摄影主题、摄影画面的构成等,都会对新闻的传播效果带来很大影响,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兴趣往往也取决于摄影质量的高低。在视觉传播视角下,加强对各种摄影技术的应用成为当前新闻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利用光线、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