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健康养生方面的学习兴趣、探究力度也处于持续增强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虽然从某种层面上说,我国的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形式多样、内容涵盖面广,但依旧存在节目质量差、过于重视收视率而忽视创新、改革等现象。然而,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都应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不是电视台或相关制作单位纯粹的盈利工具。为了提高我国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制作水平,促进其发展,本文就其现状着手分析,并研究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还重点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杉 《声屏世界》2014,(10):28-31
<正>随着讲坛类、养生类节目的火爆荧屏,人们对电视媒体传播知识的方式与功能又有了新的思考。本文即以荧屏养生为例,探究知识在电视媒体话语体系中的传播方式。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大电视台养生节目已有百余档,内容涉及中医、食疗、运动、营养、疾病防治等各方面。其中影响较大、收视率较高的节目有《健康之路》《养生堂》《养生》《百科全说》《健康最重要》。国内目前养生节目数量众多,模式基本相似:即专家主讲、主持人串接、群众参与。在这一模式中,体现出电视媒体传播知识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视节目的创新繁荣让中国电视制作进入了升级换代的时期.在受众需求、媒体竞争和收视率指标等多重力量下,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典型电视节目,如电视情感类节目、电视养生类节目、电视法制节目、真人秀节目等节目在策划中存在一些侵权现象,本文从节目类型、侵权方式、节目对象、侵权特征等几个方面,对这一话题作出宏观分析,并简单探讨在策划中避免侵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果 《新闻世界》2012,(11):25-2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健康,因此传播健康知识的养生类节目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本文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养生节目对受众的影响,提出了目前养生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今后养生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热播
  2009年北京电视台推出《养生堂》栏目,节目方式采取访谈结合专题片的形式,以“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为宗旨,秉承传统医学理论,向观众介绍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同时选取热点话题进行讲解与访谈。节目开播以后,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自2009年第一季度月平均收视率约为0.8%,5月上升到1.58%,到7月底已上升至2.15%,12月底已达到3.4%,最高收视率达到4.92%。从这些数据中看出,《养生堂》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并拥有了固定的收视人群。2009年底,湖南卫视也推出健康养生类节目《百科全说》,节目以综艺娱乐脱口秀的新颖形式迅速刷新了良好的收视率效果。在节目开播后的半年内,累计全国观众规模达到约3.9亿,其中每期观众的人数规模达到2800万,由此可见,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巨大号召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健康养生类节目是以一个专门针对广大受众健康问题的平台,通过介绍正确的养生方式,引导受众逐步提高健康意识,传授正确的健康养生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健康养生的水平。健康养生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将直接对节目的整体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健康养生类节目电视主持人专业素质的定位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其专业  相似文献   

7.
黄厚珍 《新闻界》2007,(2):89-90,88
最近,电视栏目短剧的发展成为了电视业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各电视台纷纷上马栏目剧,它在节目形式变化的表象下,涉及到电视戏剧类节目制作诸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向,可以说,这类节目已经成为了电视节目新的生长点和电视机构利润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生新闻被视为电视界冲出的一匹“黑马”,至2006年全国已有20多家省级电视机构开设了此类节目,并很快成为当地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但是,民生新闻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节目内容肤浅、结构散乱;有些节目夹杂一些色情、暴力、低俗等负面话题;有些节目采用夸张的叙述方法和虚构的报道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9.
杨琳 《新闻窗》2009,(3):68-69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于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个全新的节目形式,但随着这种节目形式的异军突起,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便已赢得了大众的青睐,收视率节节攀升,成为各大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强档节目。然而在各种谈话类节目铺天盖地的情形下,需要电视工作者静下心来,理性审视该类节目在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寻找新的出路,以促进电视谈话类节目向着更健康,更繁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肇燮  曹家麟 《新闻世界》2013,(5):103-104
近年来,健康传播类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攀升,但该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却存在缺少专业背景知识、人文关怀匮乏等诸多问题。只有主持人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意识,拥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把握好主持人的作用,具备恰切通俗的语言风格才能使该类节目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本文从健康传播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运用出发,提出改进健康传播类节目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因此传播健康知识的养生类节目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阐述了电视养生节目对受众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戚晓通 《声屏世界》2006,(11):57-58
近年来,一些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因满足了受众的收视心理、契合收视需求而频创收视高峰,引得有些人颇有微词,说什么“追求收视率导致节目庸俗化和媚俗化”,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因为“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社会反响非常好,但收视率却不理想。”①庸俗和媚俗倾向是不是仅仅由追求高收视率造成的很难说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庸俗、媚俗的节目都能带来高收视率。收视率就是一个数据,单纯无辜的数据怎么就成了“万恶之源”?数据不会说谎,说谎的是使用数据的人。理解一:“绿色…  相似文献   

13.
星河 《中国广播》2014,(12):87-87
针对有些电视台播出的养生类节目存在夸大夸张宣传,嘉宾不具备执业资质等问题;有的采取植入产品功能介绍、宣传产品经销企业热线电话或现场观众作证明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为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院等做广告等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关于做好养生类节目制作播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电视台坚守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养生类节目制作播出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养生类节目内容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徐锦杭  陈钢 《新闻传播》2010,(9):115-115
近两年来,随着各类打着养生保健旗号的专家“横空出世”,人们对养生保健的节目越发青睐,养生类节目和养生类书籍也是大行其道。图书销售排行榜、电视节目收视率,都把“养生热”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网友发帖称,“现在是养生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你不懂得食物颜色搭配,不知道足三里穴位在哪,没听说过阴阳五行,那你肯定是不看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的非现代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创新创优自办电视节目日益成为地方卫视收视率稳步上升的重要增长点,有些栏目的收视率甚至超过热播电视剧,这改变了以往收视率主要依赖电视剧的局面.今年,各卫视改版推出新栏目不再局限于娱乐类节目,而是将创新资源向多种节目类型转移,电视节目类型结构更趋丰富合理,更趋向于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多视角的收视需求.电视人在目前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在改革创新中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收视率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逐步增强,融娱乐性、情感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法制类电视、广播等节目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法制类节目已经成为广播电视节目中收视率位居前列的节目之一.总体来讲,当前的法制类节目发展是迅速而且积极的,但是在发展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在全国几百个法制类栏目当中能让公众青睐的只有寥寥几个,所以亟待我们从不足之处人手去进一步提升节目的质量,促进节目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万晶 《新闻世界》2004,(9):44-45
近年来,电视谈话类节目异军突起,并以其独特魅力和风格赢得了大众的青睐,收视率节节攀升.成为各大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强档节目。然而在这种谈话类节目铺天盖地的情景下,我们仍要静下心来,用睿智的眼光来细细审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得与失,乐与哀.优势及不足,以促进电视谈话类节目向着更健康,更繁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专题类节目编辑要深度挖掘节目的内涵,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准确定位整个节目的主题,从节目的前期撰稿到后期制作,都要一步步地发掘节目的精彩之处,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情感体验,从电视专题类节目的细节安排入手,提升吸引力,提高电视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电视天气预报是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气象局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的,作为一档实用性相当强的服务类节目,在其后的20多年中,其节目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中国电视气象事业的发展,各省级市级电视台也开始制作自己的天气预报节目。这里,笔者将天气预报节目分为新闻板块的天气预报节目和一般的天气咨讯类节目两大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受众本位"理论出现与实践,天气类节目呈现出许多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法制类节目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法律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但是目前我国法制类节目往往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选材和制作过程中没有遵守应该有的严肃性,导致节目中法制含量不够一、法制类节目的发展现状1.对暴力事件的宣传过多由于媒体竞争的加剧,很多媒体将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收视率的竞争上,在一些法制类节目中往往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选择一些矛盾冲突较多的刑事案件进行报道,充斥一些暴力、血腥的内容,为了获取较高的收视率,还会对这些暴力行为和犯罪细节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就容易造成对观众的误导,尤其是对于未成年观众,很可能激发他们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促使他们模仿节目中的犯罪手法走向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