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问冯小刚如何做电影,冯小刚很有感触地说,他之所以被广大观众认可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接地气"。赵本山自认一群农村人拍《乡村爱情4》这样一部农村的戏还算有把握。"我们这种接地气的,观众比较喜欢。"不接地气、远离现实一度是央视春晚的软肋,近年央视春晚一改脸谱化,吸收草根明星加盟。无论是"西单女孩"还是"旭日阳刚",都传递了一种对底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张国立登台。话音刚落,观众席就响起一片掌声。台下坐在第一排的冯小刚会心一笑。这就是他想要的,张国立式的主持风格。幽默、亲和,接地气儿。如果仅从张国立的开场来看,几乎符合冯小刚对一台“冯氏春晚”的完美想象。  相似文献   

3.
薛宝海 《视听界》2013,(6):126-126
9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广东接到毕福剑的电话:“明天我在央视节目推介会上采访冯小刚,你帮我想想怎么跟冯小刚交流。”我的撰稿思路是.抓住两个关键词:冯小刚,春晚。“冯小刚”的呈现就是他的几部电影片名,也就是说,用冯小刚的电影名字来套用他跟春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宽 《东南传播》2016,(4):22-24
冯小刚作为我国银幕上一位异军突起的导演,曾致力于对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电影模式的反叛,致力于电影艺术潜力的感性挖掘。1997年他开创了内地贺岁片的风潮,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喧闹的当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戏谑、反讽等特点,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推向了极致。本文试图归纳出冯小刚电影的叙事规律,以期从中折射出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为今后对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正封面反馈@ Allen: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是在矫情,但这电影,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月如sunny:感觉不像陈凯歌以前的电影,《搜索》接地气,甚至有点类似冯小刚风格。  相似文献   

6.
内地的贺岁片,冯小刚即使不被称之为“鼻祖”,起码也是一个永远无法绕行的建筑。冯小刚曾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写到:“1997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个导演在中国拍了一部贺岁片,神话般地传遍座座城市,奇迹般堆起了票房的金山……”我们不知道冯导演的青春都献给了谁,但可以肯定他的青春有不少都砸在了贺岁片身上。  相似文献   

7.
冯小刚是中国有数的几个从来不让投资方失望的导演,他的新片《天下无贼》上映仅8天就收得5000多万的票房。 其实这些年每一次看冯小刚的电影都觉得他在进步,特别是在电影技术上。令人完全想不到的是,《天下无贼》这样一部以小偷为主角的影片竟然有 600 多个特效镜头,这种将偷盗  相似文献   

8.
冯小刚:我不当贺岁片的奴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大腕》在京上映后,期待已久的观众开始重返影院,各大影院的生意重新红火起来,票房收入一路飙升,疲软的电影市场再次出现生机和活力。 虽然业界对冯小刚的电影褒贬不一,但电影院里观众那爽朗的笑声,无疑是颁给冯小刚的最高奖项。他以他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再次满足了影迷的心理预期。这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观众为什么喜欢冯小刚的贺岁片?他拍的片子为什么具有票房号召力?  相似文献   

9.
许宁 《新闻传播》2010,(4):115-115
本文通过介绍冯小刚其人、贺岁片的由来和"冯氏"风格的六个特征来详细阐述"冯氏"幽默,重点阐述了其风格的形成和特色,并举例具体说明每个特征。最后对冯小刚的地位做了肯定并期待他会有更优秀的作品公诸于众。  相似文献   

10.
累死冯小刚?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3):164-164
<正>由于中国影业运营模式单一、创新水平低下,冯小刚便成了独孤求败式的商业大片之王,被资本绑架。是解放冯小刚的时候了。在奉行丛林法则的商业社会,早日成功、获得财务自由是每个角逐者的梦想。不过,冯小刚不行——即使他已经名震中华,身家过亿。或许,他唯一的牵挂是如何在有生之年拍出中  相似文献   

11.
和导演冯小刚相识,算起来总也有10多年时间了。尽管互相来往也说不上特别密切,但通过对他的数次采访、与他的多次交谈,自信对他也还算是有一定了解的。 从当初认识冯小刚到现在,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他身上和在他心里,多少总带着几分狼狈劲儿。而且这种狼狈似乎是他一直以来的某种生存基调,他拍电影、电视剧大获票房成功时如此,遇到坎坷运气不顺时更是如此。用他自己一段话来形容:要是让我带一帮人和另一帮人隔着长江打仗,谁要最后赢了江两边的天下就全都归谁,就算我已经把对方打  相似文献   

12.
"冯小刚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他拿得起、但不是很放得下。"与他结识20年的院线人高军说。最近让冯小刚"放不下"的,是对《私人订制》的各路差评。2013年12月19日影片上映,票房10天突破5亿,但吐槽恶评也与票房成正比。12月29日,沉默数日的冯小刚终于爆发,连发7条微博炮轰影评人。在亮相《私人订制》的拜年会时,说起被影评人"误解",他把自己与张艺谋相比较时坦言,"我不能像张艺谋那样,任别人侮辱就是不吭声,那样会得病的。  相似文献   

13.
在《手机》的首映式上,有记者问葛优、张国立、冯小刚、刘震云这些成功的男士们,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片中的麻烦而用手机说谎时——几乎所有的中年男人选择了顾左右而言他。 《手机》所揭示的中年危机,正是冯小刚们的中年危机。冯曾私下对朋友说,在《手机》中,他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按照老板的需要出炉的又一部冯式风格的贺岁片而已  相似文献   

14.
震还是不震     
李承鹏 《视听界》2010,(5):11-11
有人批评冯小刚在撕一个民族的伤疤。不带这么表扬他的,这么多年来国家机器和知识分子一直在帮助电影界捂伤疤,撕伤疤这样的善举至今我还没在公开院线里看到,说冯小刚撕伤疤,是在揭发审查部门把关不力。  相似文献   

15.
冯小刚和他的电影在业界一直都可算得上是于个“异类”。除开他相当独特的聪明人调侃讥讽的个人风格之外,在这个功利的时代争相标榜自己的“艺术”和“化”的时候,冯小刚大概是唯一一个高举商业电影大旗,以票房为直接口号的中国电影导演。  相似文献   

16.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3,(17):80-80
可能是受“铁哥们”王朔的影响和启发,冯小刚越来越热衷于“炮轰”同行,而且轰炸的还都是重量级人物。 这次被冯小刚不屑的对象是王家卫,他在为宣传新书《我把青春献给你》而接受专访时表示,在所有  相似文献   

17.
党君 《东南传播》2010,(4):94-97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一直以来都高居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榜首。本文运用叙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冯小刚七部贺岁喜剧的情节及语言、演员及角色、投入产出及广告等方面变化的分析,指出冯小刚贺岁喜剧有正剧化和大投资、大制作的倾向。外部压力和冯小刚对电影的追求、电影市场的要求和观众的期待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月13日,我有幸被选派到义县头道河乡侯家岭村任第一书记.按照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潘文德同志的说法就是:"选派干部到农村担当村书记是统筹城乡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他要求选派的机关干部干部要"扑下身子接地气,一心一意为农村".所以,春节假后我立马到侯家岭村"走马上任"了.  相似文献   

19.
常华 《声屏世界》2006,(3):66-67
作为公众知情权的执行者和急先锋,媒体究竟应该如何行使“知”的权利,拿捏住“知”的尺度呢?在2004年《天下无贼》的一个发布会现场,制造了“冯氏幽默”的冯小刚导演在极力为新片做宣传时,并没有给各路娱记们什么好脸色,不仅如此,有一位娱记还险些被这位冯导搧了耳光。原来,让冯小刚大为光火的是这家报纸将他的住址报了个一清二楚,连日来不堪其扰。在这起事件中冯小刚确实有些不够冷静,但是回过头来反省一下,媒体是否把握住了“知”的尺度呢?我们不否认知情权是受众赋予媒体的权利,但知情权不能被无限放大,滥用知情权最终将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20.
冯小刚接下了春晚,然后陷入了舂晚。他历经过犹豫、坚定和踌躇满志,当他一个一个把所有节目磨合完毕,最终才明白“众口难调”背后的复杂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