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则军 《新闻窗》2008,(6):95-96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闻样式,体现了新闻传媒的平民化趋势。县级报纸作为党在基层的新闻舆论工具,更应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策划组织传播好反映百姓愿望和情感,为政府分忧,为民众解难的民生新闻,为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建生 《新闻传播》2012,(4):156+158
随着县级党委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大,县级电视台顺应形势加大了对民生问题的报道力度。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的新闻媒介,由于和群众接触最多,对群众的生活最了解,对民生新闻的播报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县级电视台如何把握好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新闻报道,给民生新闻的报道增光添彩,是县级电视台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朋 《新闻知识》2012,(7):96+98
民生新闻报道在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构成中属薄弱环节。本文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指出了民生新闻存在的三个问题,系统阐述了搞好民生新闻需把握的四个要点,从而提高县级民生新闻的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冶 《中国广播》2007,(12):82-83
目前,各媒体的民生新闻声誉鹊起,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而作为县级电台,由于离农民最近,其民生新闻自然不能缺失农民。县级广播电台倾全力关注与服务好农民,这既是其自身肩负的责任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所在。然而现实却是,县级电台以农民为主角、为农民所关注的民生新闻并不多,究其原因,既有媒体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更多地从老百姓的角度播报,尽可能多地体现民生的视野、态度帮情怀,呈现和反馈百姓的疾苦与主张。笔者认为,民生新闻除了在内容、形式上不断创新外,更要注重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注重效果,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倩玉 《今传媒》2024,(1):31-34
民生新闻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任。做好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民生新闻,是县级融媒体得以凝聚人民群众、突破自身困境的关键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近代著名民生新闻报刊——《边区群众报》的办报特点以及县级融媒体发展现状,提出县级融媒体应从更新理念、创新内容、培养人才三方面入手,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旨在为县级融媒体做好民生新闻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鲍丹萍 《新闻传播》2013,(2):111-112
人的和谐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也是民生新闻与和谐社会的共同精神内涵;民生新闻倡导的公共意见以及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相比传统的社会新闻,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主要用平民的视角报道,以人民具体生活内容为题材;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百姓视角、民生角度出发。因此,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结合我国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对民生新闻节目把握和创新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前存在的不足 民生新闻以其贴近性、时效性以及本土化的特征而深受观众青睐.一些县级电视台也开设了民生新闻栏目,但报道的民生新闻多是日常琐事,常常出现有闻必录、就事论事的现象,县级台在民生新闻报道上大致存在以下弊端.  相似文献   

9.
李胜瑜 《新闻窗》2014,(3):61-62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县级媒体的需求逐渐提高,而作为县级媒体中的主流宣传载体,越来越多的县级电视台充分发挥“离老百姓最近的新闻媒体”的优势,尝试开办具有各自特色的民生新闻栏目,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广告市场的青睐。从民生新闻引发的收视浪潮我们看到了民生新闻独特的生存价值,那么办好一档民生新闻,除了准确新颖的节目定位外,更应该从民生新闻采访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何为民生新闻?通俗地讲,民生新闻是都市类甚至一些县级新闻媒体把大家的困难告诉大家,让大家关注大家、帮助大家。进一步说,民生新闻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从百姓的视角看问题,把老百姓身边刚刚发生的困难事、不幸事、不平事告知社会,通过新闻传播和评论发挥和强化媒体动员社会救援力量的信使功能,进而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部分,但已经独立成为都市类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中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特色板块。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上下各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办得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甚至于县级台也办起了民生新闻来作为第二档新闻,而且开创了县级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民生问题、民生新闻等,不仅是我国新闻界大力推进的传播新潮,而且成为一个理论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后民生新闻时期的到来进一步昭示大众传媒应秉持受众这一理念,坚持以民为本这一原则,作为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则是县级电视台现在以及将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县级电视台应从健康、医疗等方面贴近群众,应着力于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发挥其特点,在文化多元化的现在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刘力 《新闻前哨》2012,(9):64-65
2002年江苏南京的《南京零距离》播出后,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走过10个年头,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琐碎化,让观众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于是,作为电视民生新闻一种创新和延续,帮忙类节目应运而生,如《范大姐帮忙》、《小溪办事》、《帮女郎》、《帮女郎帮你忙》等等,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为百姓办实事,贴近生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其具有一般媒体所不具备的地缘优势,在报道民生新闻的时候更容易受到广泛的好评,同时,收视率也会不断地一路飙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县级台民生新闻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冀晓琴 《大观周刊》2012,(31):47-47
近几十年来,传媒产业飞速发展,民生新闻逐渐在新闻事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它接近民生,拉近了百姓与媒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得列受众的喜爱.那么。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笔者认为,作为新闻制作基础环节的新闻采访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好的采访可以得到好的素材,可以吸引受众的更多美注,从某种程度上说,民生新闻采访的质量是新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得益于“视觉要素”的观感效果形成了深度体验。利用好“视觉要素”来呈现民生新闻内容,有利于提高民生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从描述要素、线索要素、价值要素等角度分析了民生新闻“视觉要素”的构成机制,结合新媒体短平快、立体化、重细节的“视觉要素”优势,提出了描述要素“短平快”直观呈现,线索要素“立体化”全景表达,价值要素“重细节”情感升华等建议。旨在发挥新媒体“视觉要素”优势,提高民生新闻的报道质量,为讲好中国民生故事创造行之有效的视效画面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清 《视听界》2014,(3):100-101
2007年4月,帮忙类民生新闻栏目《张慧帮你问》在徐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开播。栏目以主持人张慧命名,张慧以记者型主持人的身份,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和职能部门之间,为百姓遇到的大事小事奔波咨询、问政问责。7年来,《张慧帮你问》已从一档民生新闻的子栏目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民生新闻栏目,时长从开播初的5分钟拓展为30分钟,  相似文献   

18.
秦靖 《视听界》2012,(5):110-110
电视帮忙类节目面向生活、走进基层,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特点,为老百姓帮好忙、办实事。在这类节目中,女性记者的角色定位对实现节目的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扬州电视台利用女性记者在帮忙类节目中独有的亲和力和对社会民生的观察力等特征,创建了一档《新闻女生帮你忙》节目。节目自2011年初从《新闻女生组》改版开播以来,  相似文献   

19.
高智强 《出版广角》2021,(16):68-70
民生新闻以民为本,具有新闻的一般属性,同时也承载着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为适应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民生新闻应创新民生主题,增加深度报道,丰富新闻呈现形式,同时保障民生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发挥好舆论引导、有效监督、交流互动的功能,助力新媒体构建良好的舆论风尚.  相似文献   

20.
如何做好县级台的民生新闻报道,制作出受老百姓欢迎的、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已成为许多从业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一直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着眼于如何做好县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这一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