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全媒体"虽不再是时髦名词,但仍是热门词汇。"全媒体"不是"跨媒体"时代的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全方位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乃至通讯的全面互动、网络媒体之间的全面互补、网络媒体的自身的全面互融,总之"全媒体"的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全媒体已是大势所趋,而且势不可当,一些具备实力的传媒集团已经纷纷踏上"建设全媒体"的征途,比如,时尚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2.
方媛 《青年记者》2012,(25):63-64
传播媒体种类的不断扩展大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促使着市场竞争从单纯的产品、价格竞争转入到品牌竞争中。而对于媒体市场来讲,由于其内容产品的强外部性和易复制性,通过多渠道的媒体整合更易实现范围经济效应,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全媒体的价值对全媒体的研究,目前国内学界还  相似文献   

3.
王方  朱俊男 《传媒》2020,(1):68-71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正在走向深度融合,从技术融合到机制融合,再到节目内容和节目形态的融合创新。重大选题的全媒体整合报道能力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融合,超线性叙事、交互叙事的互文性呈现,矩阵化、跨圈层、多圈层的立体传播方式以及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视频化趋势,都展现了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作品的“融合与创新”之道,同时也出现了节目的技术创新不足,内容垂直领域深耕仍有发展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是业界近来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之一。全媒体,通常指媒体机构通过记者采访编辑,运用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表现手段,通过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一媒体内容的媒体形式。全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在改变1.传播主体在改变。新的传播时代,新闻传播的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及配套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我国媒体形态从以"纸媒+广播+电视"三大渠道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逐步过渡到以"移动终端、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卫星通信"等多种媒体全时段、全覆盖、全受众的"全媒体时代"。本文以"现实需求促进业务更新"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全媒体时代高校教材出版现状、创新手段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部分研究结论进行量化建模与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席卷而来,广电行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媒体时代。与以往不同的是,全媒体时代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并激烈竞争的态势,媒体竞争也不再是同质媒体间的竞争,而是多极面、多媒体的竞争,打的是媒体立体战。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全球化的寻找全媒体转型的时代,作为浙江都市传媒的钱江晚报必然无法置身事外。全媒体运作能使传统纸质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更为凸显,使其价值观、文化追求及品牌效应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发布平台,而是通过对纸媒、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各种传播媒介及终端的资源共用。融合互通,形成既各有专攻、又浑然一体的全媒体化辐射。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形态呈现的新兴媒体风起云涌,势如破竹,极大撼动着传统广播媒体的传统地位和影响力。在这种崭新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下,传统的广播广告能否在坚守自己的传播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传播优势的基础上,主动走进当今全媒体时代,是捍卫广播广告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这种选择既是广告商业市场资源的一次重新配置,更是广播广告经营业态的一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2023,(2):7-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如何推动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长沙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紧紧抓住“党媒姓党”这个核心,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媒体发展规律,摸准全媒体时代的脉搏,坚持内容和技术“两翼齐飞”,全力打造内容生产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手段也持续增多,新旧媒体均进入全媒体时代,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带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巨大影响,也为电视新闻栏目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栏目需抓住时机,创新自身的新闻内容和形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在总结全媒体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栏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给出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及传播策略,为提高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全媒体时代,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甚至是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人人都是受众,人人又都是传播者,信息膨胀乃至爆炸的媒介环境使得受众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体现。以往的传播理论核心是注重传播者对受众的导向性,而这一模式在今天的全媒体格局中已经失效。全媒体时代对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和挤压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区域覆盖面窄、传播影响力弱、人才储备不足、经营压力大的地市级广电媒体的挑战更加明显。地市级广电媒体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传播,才能在竞争中开辟出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记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肩负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已经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一个时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掌握全媒体传播技术,不断学习革新知识,是这个时代记者要面对的课题;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超越自我,是这个时代记者要具备的意识。记者只有不断适应时代传播的特点,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先机,才能不被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淘汰。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IPTV等)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中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1亿,手机用户逼近4亿;分别住居世界第二与世界第一。中国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  相似文献   

14.
卢迪  陈宇楠  邱子欣 《传媒》2023,(7):46-49
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也是未来媒体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全媒体时代,利用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拓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和任务。5G消息是5G时代出现的具有技术“原生”属性的一种新媒体业务,其具有典型的全媒体传播特征和基于手机短信“入口”的传播优势。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阶段,传统媒体应重视5G带来的新媒体平台和移动传播新入口,尽早融入5G终端原生业务,积极探索5G创新应用,建立5G时代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媒体结构,从趋势来讲,是三大板块即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加移动终端,这个趋势从媒体形态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上,决定了未来报业发展的方向。全媒体与媒体社会化的趋势全媒体时代对报业的挑战,从三个问题思考,一个是新媒体的冲击,第二个是新闻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提出了全新的"四全媒体"论断: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带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1]。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各个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档案工作者也应顺应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的理解2008年至今,一个名为"全媒体"的词语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包括"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广告"等。学术界对全媒体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主要观点有"营运理念(模式)说"和"传播形态说"。前者的代表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她认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是近年来在新闻界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词。“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传播”“全媒体出版”等字眼儿,经常跳入传统媒体人的眼帘,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传媒生态,以传统纸媒为主要介质的产业形态正陷入数字技术的挤压之下——新时代的读者越来越多地习惯点击鼠标纵览天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利润被新型媒体抢先分羹;越来越多的纸媒读者正在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分流……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媒体中流传着一句话:网络新闻只能活15分钟。网络媒体最初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海量。当这种海量新闻已经达到一种“不见庐山真面目”的态势时,就需要网络编辑摸索出网络新闻整合之道,带领受众走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标题整合——网络编辑的最常态新浪的陈彤曾经说过,“如果网络新闻编辑是完美主义者时问题就“严重”了。因为超链接等各种编辑手段的“发明”,使网络编辑们为了追求完美可以在一篇文章或者专题里做数个超链接。对网民而言…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理念是近几年多种媒体并存并激烈竞争的前提下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理念。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作为老牌媒体的广播,在面临电视、报纸不断冲击的今天,想继续保持其媒体的地位并不断有所突破,全媒体运营概念的引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