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芝兰 《新闻战线》2015,(5):213-214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是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近几年,新媒体技术成熟,社会迈入了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产物的媒介产品,以独特的手段与信息资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社会的主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推广与发展的基础,通过大众化,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念转变为实践指导,并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以独特的优势影响着世界各个角落。它在为人们带来新知的同时也成了各种思想的交流平台。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只有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传播的信息才能够有章可循,这就需要可靠的、经得起推敲的理论作为依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长期新闻传播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其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时代同样适用。本文根据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来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媒体时代的价值,进一步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科技发达的新媒体时代,实现了各种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广泛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来说更是新的历史机遇。社会各阶层也都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传播,以实现新时期大众思想建设的发展,对于我国高校学生来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抓好高校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基础。就当前的实践传播来看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广大高校管理者进一步探究传统理论与新媒体有效结合的路径。本文就当下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实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展开探讨,希望通过理论研究,能给实际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谢书楠  李汶静 《传媒》2022,(15):82-84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对青年学生的社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新阵地。本文基于时度效三个维度,立足传播的“时效性”“时机性”“时代性”,注重传播的“高度”“尺度”“力度”,追求传播的“效率”“效能”,形成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与此同时,伴随我国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入发展,政务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等领域所发挥的功能日益引人注目.在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由李勃所著的《新媒体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一书从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方式流变入手,分析了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机制,主张借助新媒体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这一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守正创新性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展开,以此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科学依据。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对传统媒体继承的基础上逐渐呈现新的特性:传播渠道多样、虚拟与现实结合、言论自由与开放等,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机遇与挑战并存,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之间、新媒体格局与舆论导向之间、人民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双重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面临的现实困境。唯有创新传播模式、改进传播理念、增强传播效果、优化传播内容,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张力,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创新、深化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下,应共享新媒体信息资源,借鉴新媒体优势,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作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主体,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力,本文对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拓宽传播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音乐传播成为音乐在现代化大众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技术开辟了广阔的传播领域,丰富了音乐传播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新生活追溯人类音乐传播的历史,经历了  相似文献   

9.
当前,信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以该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与地域界限,显著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并深刻影响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领域。近年来,新媒体在农村地区普及率显著提高,各类县级新媒体逐步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县级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升其传播力是相关机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改变新媒体的发展态势等发展趋势,从全球新媒体变迁格局中崛起的中国新媒体、新媒体成为与生活深度融合、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升级的引擎、从跨行业向全产业广度渗透的新经济驱动要素、积极的新媒体传播策略成为"净化"中国政治生态的助推器、治理与融合中的"新"传播生态等方面分析了全球新媒体发展背景对我国新媒体发展的不同影响,以期产生较强的理论及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是传媒领域信息化的表现,也是媒体进入信息时代的产物.本文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媒体融合运用,提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完善舆论监督机制,落实人才队伍培养等观点,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指导新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互联网与手机应用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生存的方式和空间,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博物馆将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如何利用新媒体以提升博物馆信息传播能力?本文将从新媒体、博物馆信息传播等基本概念分析入手,介绍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研究新媒体下的博物馆信息传播基本特征,探讨新媒体可能对博物馆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与演进,媒介传播技术的变迁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发展空间.以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技术、博客、IPTV技术、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形态层出不穷,加速了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步伐.尤其是微博的异军突起,建构了—个以“碎片之链”为新形态的“微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资源丰富。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民族文化由小众化传播慢慢转向大众传播,但是由于未能把握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时代相结合,民族文化产业得不到发展,因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当地经济发展中不能够产生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本文中,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文化为例,浅析在新媒体时代下发展拉祜族文化产业时遇到的困难和对策。通过此次分析总结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以及教训,从而推动拉祜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及转型。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的特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梳理,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点,如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等。在现状分析中,对新媒体的发展状况、影响力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进行了评估。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包括垂直领域的深耕、内容多样化与专业化以及内容与电商的结合等。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和把握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的形成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基于互联网信息浪潮的冲击,新闻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开始对信息的传播和质量提出更高的需求,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在发展变革当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新闻采编是新闻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环节,采编人员中多数是前沿的记者,他们的职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采编工作的质量。本文对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提出新媒体时代培养新闻采编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互联网技术和云传播等新型媒体传播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依据网络系统的众多优点,结合基于网络系统形成的新媒体传播结构,促进了信息传播平台的发展更新,尤其是新媒体中,存在互动性和反馈性等特点,使得新媒体的运营成为当前传播方式的主流。本文主要研究了新媒体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媒体产业结构的重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时代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各行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媒体传播范围、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渠道等,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新兴媒体,吸引了众多受众的眼球,对传统媒体的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传统广播电视需要对以往的管理模式和观念进行转变,同时,摸索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使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得以实现。本文就基于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所存在的劣势以及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目前传统广播电视发展现状,对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手机媒体、互联网、数字媒体的发展意味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以山西这一特定区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总和为核心的三晋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本文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对三晋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加三晋文化传播的形式,以博客、播客、BBS论坛、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多种形式,实现全媒体空间的立体式、交互式、开放式传播;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以互联网环境为传播机制,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在网站制作、程序创作的过程中,增强观赏性、审美性与趣味性;同时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是主要的受众群体,接受对象发生改变后,要有效针对青年群体进行自媒体方式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不断完善,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提升了文化传播力,丰富了社会文化,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方式。新媒体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新时代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新媒体对科技传播和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入手,分析新媒体在不同领域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