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志伟  汪苹 《收藏》2015,(7):116-117
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的胡适故居里陈列着胡适的书信手稿、著作手稿等诸多文物,其中最为引人关注且故事多多的要数高挂于故居右厢房板壁上的"努力做徽骆驼"这件胡适墨宝了。这件墨宝长约100厘米,宽约50厘米,安徽宣纸书写,金黄云纹锦裱。墨宝文字除了"努力做徽骆驼"主要内容之外,还有  相似文献   

2.
胡适(1891——1962),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胡适曾任职国民党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62年在台湾病逝。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胡适的地位与成就为世人瞩目,而在体育方面,胡适也有不少见地,而且刻意颇深。他的《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中国公学运动会歌》(或称《健儿歌》)等,情感交融,立意更新,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很值得研究与了解。 胡适早年信奉孔孟之道,青年时留洋美国,  相似文献   

3.
本文原作者约翰·立托为美国“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员之一,会刊《李小龙》杂志主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由李小龙夫人琳达女士授权全权整理、出版李小龙笔记手稿、训练日记、书信录音、录像、纪录影片的专栏作家,已整理出版有“李小龙图书馆”丛书第1-6卷,受到世界各国截拳道理论研究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4.
方耀成 《收藏》2009,(4):148-148
《收藏》2008年第3期第91页《一页周恩来题词手稿》一文,读后颇感“题词手稿”存疑,特提出几点商榷意见。一、国家对国家领导人手稿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题词手稿既已盖上“档案馆(密)“的条章,证明已进入档案馆作为密件保管了,怎会夹在旧报纸中流出呢?而且,档案馆的报纸,每到年终,均会整理装订成册存档保管,不会作为废纸出售的。  相似文献   

5.
图书简介     
《郭润康集邮日记》 郭润康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集 邮家,也是邮学家和集邮活动家。为 了帮助广大邮人了解郭老的集邮经 历和集邮理念,贵阳市郭润康集邮研 究会推出了这本《郭润康集邮日记》。 该书收录了作者从2003年3月 23日起至成书时以日记体所撰写的 文章,是《郭润康集邮日记》系列的第一部。郭老的文 风,朴实厚重,平易近人;郭老的文章,内容丰富,论述 精辟:读者可以从这部日记中感悟出来。  相似文献   

6.
李锦藩  孙建国 《武当》2004,(5):24-26
河北永年是杨、武氏太极拳故乡,也是中国太极拳中兴发祥地之一,中国六大门派就有四大门派繁衍于此。武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嫡系传人李锦藩(1920-1991)恩师,系李亦畲之侄曾孙,深得其家传,不仅继承了武氏太极拳家传系列十八种套路,还掌握了“廉让堂太极拳”大部分资料和手稿,并著作四部“拳谱”:《旧谱再缮》、《掘遗缀初》、《诲艺精言》上下册等等;《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是恩师在世前整理的手稿:为免于流失,经与广大太极同道商榷核实,借《武当》杂志一角,公布于世,敬请同道友人参阅。  相似文献   

7.
若水 《收藏》2012,(7):140-142
2009年,91岁高龄的周汝昌出版了《我与胡适先生》一书,详细讲述了他从20世纪40年代因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大文豪胡适先生书信交往而走上研究《红楼梦》之路,并为之倾注一生的心迹历程。  相似文献   

8.
乙酉年,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菜花金黄的日子,郭老自贵阳给我寄来了他的新作《郭润康集邮日记》,真乃喜出望外,如春风吹拂送来邮书芳香。这本书是郭老继《集邮传真》、《郭润康集邮文选》一、二卷之后的第四部集邮专著。《郭润康集邮日记》是从2003年3月23 日至2003年12月31日,以日记体裁所写的集邮文章,共26篇,28万字。目录以写作时间为序。为方便查阅,内容又分:心系“非典”、邮苑新枝、邮海泛论、邮缘邮谊、释疑解惑、封片戳卡、偶拾随笔、票品评介、邮会邮刊、邮旅记事10个专题。篇篇生动朴实的集邮日记均由短文组成,邮识丰富多彩,文理精湛动人,通俗流畅易懂,紧随邮事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以集邮作“大文章”,以集邮阐发哲理,以集邮指点人生,以集邮愉悦生活……  相似文献   

9.
若水 《收藏》2012,(13):140-142
2009年,91岁高龄的周汝昌出版了《我与胡适先生》一书,详细讲述了他从20世纪40年代因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大文豪胡适先生书信交往而走上研究《红楼梦》之路,并为之倾注一生的心迹历程。周汝昌自幼因母亲手中有一部日文版的《石头记》而初识《红楼梦》,上南开中学时,常与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黄裳先生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莱辛三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野草歌唱》、《金色笔记》和《简萨默斯的日记》为例,探讨作家对于男女二元关系的不断探索,以及最终如何消解了男女二元对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