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这些孩子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  相似文献   

2.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2,(6):F0002-F0002,F0003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偷谷子》的小说.讲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们几个孩子到收割后的稻田里拾谷子,天都快黑了也没有拾到多少.最后用挎包到装满谷子的海簸里去撮,而被一个汉子抓住,用绳子反捆在夜幕下的故事。小说是可以虚构的,那个被捆在夜幕下的孩子不一定是我,但那种事情经常发生,这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生存状态。那时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粮食、肉类、鸡蛋、红糖、布料等等,几乎没有哪一样东西不是定量供应。尽管家家户户都想方设法弄些洋芋、山药之类的杂粮来作补充,但还是没有哪一家的粮食能吃到月底。于是,很多城里人便把饥饿的目光投向农村广阔的田野。当稻田里的稻谷收割过后,我们这些城里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的奇幻儿童文学巨著《纳尼亚王国传奇》是一部有关孩子们精神成长的作品,小说以大众读本的形式和奇妙魔幻的童话故事为它那个时代的孩子创建了一个充满自由、博爱、亲情、友情、仁慈、宽容的精神家园——纳尼亚王国。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家长、教师等都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得更为优越了。如此优越的生活条件在为孩子们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可能给他们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孩子们失去了体验逆境或挫折的良机,导致意志品质脆弱,出现了“精神缺钙”现象。一旦生活出现波折,孩子们就显得束手无策,常出现懦弱、孤僻、任性等心理状态。因此,对孩子们进行挫折教育,是关系21世纪人才素质的大事,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教孩子独立去对待、去战胜,让孩子在困境中去经受磨练,摆脱困难,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  相似文献   

6.
回想起童年的我们,就有说不完的乐趣,一个个好伙伴,一个个百玩不厌的游戏,伴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那时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那时的我们是快乐的。今天的生活条件优越了好多,我们的孩子有了先进的电动玩具,书包里有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沉沉的书包,沉得孩子们背都背不动。孩子的玩伴少了,孩子们出门就坐汽车、电动车,活动少了。虽然几个大人一起看护着一个孩子,但还是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孩子们得不到愉悦心情的释放。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使孩子能快乐、健康、茁壮的成长,我们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主题活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喉咙常年地嘶哑着;我们的手臂,已变得僵直,再也比划不出一个优雅的动作;我们也渐渐地忘却了那些动人的歌谣——只有听到孩子们唱起时,才又把我们带回那个年轻的时代.毕竟,我们已经不是当年能歌善舞的大孩子了,银丝和皱纹悄悄地诠释着岁月的年轮.我们老了,老得不能再完整地唱一首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鲜活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孩子的作文表达不足也一定不是因为缺少美,而是不懂得感受美、表达美。对于生活中的美,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去寻找,又如何让这种美进入孩子们的作文里呢?如何让孩子们去发  相似文献   

9.
学会享受     
一个时代的逝去,是另一个时代的诞生。我们祖辈、父辈生活过的那个年代在渐渐老去,随之老去的还有那个时代的荣耀———艰苦朴素。我们再也听不到“我要与贫穷为友,与朴素为伴”的声音,那个声音已经属于逝去的时光,它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回忆。回忆是美丽的。无数青年曾经为了“艰苦朴素”而热血沸腾,那个时代,“上山下乡”与“艰苦朴素”是等同的,也许,如果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们同样会义无反顾地追求“艰苦朴素”。然而,创新和竞争的时代是无法用“艰苦朴素”去诠释的,我们需要勤劳,更需要聪慧,我们需要朴素,却更需要及时地享受美好的青…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大人们眼里,孩子们尤其 是城里的孩子们不知怎么越来越不顺 眼起来,"小太阳"、"小皇帝"、"小霸 王"等头衔不容置辩地加到孩子们的 头上,有的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呼 声,似乎再不对孩子们管束严点,我们 的孩子们真的会变成"垮"了的一代。 家家都有孩子,平心静气地想一 想,究竟有几家孩子真正享受到小皇 帝、小霸王那样饱食终日、肆无忌惮的 生活?如果有人问当今的社会谁最苦? 我要说不是挣钱养家的父母,不是日 理万机的领导,不是寂寞度日的老 人,不是搏击商海的生意人,不是流浪 街头的乞丐,最苦的可能是我们的孩 子。  相似文献   

12.
指挥使孩子感到烦恼,家长越想指挥,孩子们变得越具有反抗性。诚恳的请求带来了合作和奉献。当我们把孩子当成宝贵财富而不是一件物品,请求他们参与,而不是指挥要求他们干这、干那,孩子们会感受到鼓励的。这样,帮忙做事将是发自内心,干完之后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幼儿生活故事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不能只是对生活的实录,而需要对生活作艺术的提炼。△幼儿生活故事主要是写孩子,但不仅如此,它也可以写成人,只要这些成人的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能理解的。△幼儿文学作品中的情趣,应该是盐。它既有调味、添趣的作用,也要有滋补孩子的营养价值。尽管,我们也十分欢迎那些能让孩子大开胃口的生活笑话,但我们也得提醒作者们:不要出孩子的洋相。因为,它可能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 △为孩子们写作,应该把“寂寞”、“弥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所有家庭和老师最关注的问题,在这些年和家长的不断沟通和孩子的接触中我感悟到:不管是从做家长的角度还是做老师的角度,都让我羞愧万分。很多自认为不错的年轻家长和我们这些像模像样的教育工作者的行为给孩子成长带来的伤害和为他们创设所谓"优越"的环境是如何与真正的快乐成长背道而驰的。越来越多与自然不相协调的复杂教育让孩子们过早承担了本该不属于他们的压力,失去了最快乐、幸福的童真年代。  相似文献   

15.
锦囊妙计     
自己解决矛盾 我喜欢聚会,每个周末都会请几个有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多给孩子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我们几个大人也能联系一下感情。可是孩子在一起矛盾就多了,时不时就有一个孩子跑来告状,不是这个打了那个,就是那个抢了这个的玩具。一个上午,我们几个大人说不了几句话,就不停地在调解这帮小孩子。后来我们跟孩子们说好,要玩就不要怕有矛盾,有了矛盾全都自己解决,不要来找大人告状,还规定,在哪个孩子家里玩,哪个孩子就当头,解决不了的纷争由他来做决定。这个规定一下,孩子们有了矛盾自己在那里唧唧喳喳地调解,我们就清静多了,也锻炼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滔滔妈(宁夏)  相似文献   

16.
好书推荐     
《师道》2006,(8)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今天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想象,而作为社会大环境的细胞家庭,更直接点说父母对孩子们成长中的缺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个性品质,总能从家长身上找到根源,无论是勤奋、宽容、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还是懒散、自私、不负责任的不良品格,都不是孩子先天所固有的。作者是一位从教近30年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家长。她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了自己在实践中的大量案例,剖析孩子们的烦恼,解答家长们的困惑,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件事:两个孩子出去玩耍,其中一个孩子不慎掉到河里,另一个孩子却不声不响地回到家里。等到大人追查起来,才吞吞吐吐地说,他不是在河里吗?对此事,我感慨颇多。我也想听听我们的小朋友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我组织孩子们讨论:如果你是那个没有掉下河去的小朋友,你该怎么办?孩子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回答大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洗袜子,洗内衣、内裤一类的生活中的小事。随着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女孩子在青春期时有了生理变化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做的这些生活“小事”也应当有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作为父母,我们尽到关心的义务了吗?  相似文献   

19.
崔隽  孙海东 《山东教育》2003,(23):98-99
在幼儿园为孩子们上消防课时,我问孩子们火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竟没有一个回答上来的。这些孩子并不是不聪明,他们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将唐诗背得滚瓜烂熟……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消防教育做得不够。童年是人生的起点,如果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消防常识,具备基本的生存、生活能力,必将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20.
成长之殇     
成长是破茧而出的美丽,也是疼痛。最近听到很多人在唱朴树的《那些花儿》,没有感觉,他们没有唱得掉下眼泪,他们没有带着哭腔,他们不是孩子。2003年朴树的《生如夏花》卖得很好,可是我想念唱《白桦林》的朴树,那个声音温暖粗糙,眼睛前面挡着长长头发的孩子。但我只是想念,而不是伤心,毕竟那个孩子已经在笑,不再一个人哼唱着悲伤,他长大了,所有的人都要长大,我们不是彼得潘,也不是小王子。我只是为那些正在长大的孩子们失落,因为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少了一个人给他们安慰和陪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