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本文立足“人教A版”教科书必修第一册数学建模活动“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实例,从教学建议、学法指导与评价实例三个角度,阐述对数学建模活动“教”“学”“评”一致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而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又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四能”的要求之一.首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为期半学期的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选定具体建模活动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数学问题以解决该建模问题;最后,学生分组自选建模题目,课后解决该问题并展示其研究成果,从打分结果和提出问题个数发现分数与提出数学问题个数成正比,说明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对数学建模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凯  陈锋 《中学数学月刊》2023,(4):37-39+43
数学建模与数学表达互相交融、彼此促进,数学建模活动是培养初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有效路径.文章分析了数学建模与数学表达的关系,以苏科版“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1)”为例,呈现以实际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数学建模教学设计,提出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初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策略:规范化表达、多元化表达、数学化表达和结构化表达.  相似文献   

4.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考察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合到大学数学类主干课程的一些想法和实际做法;同时结合我校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数学建模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数学建模活动的普及对新形势下的理科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触角的不断延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新时代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高校数学建模活动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高校数学建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进行了探讨。指出应通过数学建模培训、竞赛,引导学生树立起“组网”“用网”和“入网”意识,让学生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能力体系,将个人的发展积极融入整个社会网络中去。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学的应用所推动的.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然而现实问题往往是极为复杂的,怎样从中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来进行定量研究是问题能否获得解决的关键,即数学的建模过程成为问题获得解决的核心“环节”.因而“中学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就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数学的应用性,提倡通过数学建模等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文章在研究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探索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数学建模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开展中学数学建模活动的实践情况  中学数学建模是中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它不仅仅是为了“解题” ,而重要的是在于通过建模对各种实际问题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即提高双向“翻译”的能力 ,也再现了一种“微型”的科研过程 ,这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笔者在所从教的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所做的实践探索 ,目的在于探讨中学数学建模训练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规律 ;探索利用数学建模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 ;探讨怎样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建模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建模写作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有效路径.文章从数学表达的视角阐释数学建模和数学写作的内涵,分析数学建模与数学写作的融通机理,指出数学建模写作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和阐释,最终形成文本性研究成果的过程.基于广义数学模型和狭义数学模型的理解,探索数学建模写作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溶入数学建模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用“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启发学生对数学公式、定义的理解与认识;用“数学的普遍性”特征,启发学生思考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运用高等数学中的“变换观点”,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颖 《数学教学通讯》2023,(18):52-53+60
高中数学学科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就是高中数学学科教育核心之一.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当大部分教师重视灌输定义、定理、公式,以快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往往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脱离了数学建模实践,而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对数学作用的质疑,认为高中数学不过是高考选拔工具罢了.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可以简称为“知识建模”.但实践证明,取向正确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数学建模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生活味”,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可以简称为“生活建模”.它包含着“知识建模”,看似影响的因素更多,却更接近学生的学习核心.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强调数学的应用性,提倡通过数学建模等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文章在研究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探索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数学建模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数学教育、数学建模和数学建模竞赛的有关问题,对今后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重点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尤其是数学建模核心素养。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适时地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又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专题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实现利用数学思维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简化、抽象后所得到的数学结构,一般用数学语言、符号、数量关系式或图形等描述。“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义的数学结构的过程。下面是一位青年教师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沈虹 《中学教研》2021,(5):19-21
概念的深度理解是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认识不等式”一课为例,对以建模活动为载体的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试图让学生在数学建模活动过程中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重情境中应用模型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类比迁移深化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溶入数学建模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用“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启发学生对数学公式、定义的理解与认识;用“数学的普遍性”特征,启发学生思考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运用高等数学中的“变换观点”,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强调数学应用现已成为当今各国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特点.美国提出了“用数学于现实世界”的口号.近年来,我国对数学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学数学教学也开始进行建模教学的探索,北京、上海等地每年还开展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不少地方也开展了中学生数学小论文评比活动.然而,相对于全国乃至全球参与度最大、开展最为广泛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中学建模活动还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对比中学数学建模与大学数学建模,探讨中学数学建模活动如何更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和具体事例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而问题情境是数学建模内容的主要载体。以人教A版、沪教版高中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分布”“类型及数量”“真实性水平”“表征特征”“建模层次”5个维度比较两版教科书数学建模问题情境,研究发现如下几项特点:两版教科书中数学建模问题情境的内容分布相对集中;各类问题情境下多少不等,较少渗透“数学文化情境”;沪教版注重真实性水平中的“纯现实情境”,而人教版更关注“真实情境”;表征特征相对突出“复合型表征”,对“综合型表征”运用极少;人教A版重视“理解模型”,沪教版则更关注“建构模型”。据此得出数学建模问题情境在教科书编写与教师教学方面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