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贴近媒体一线踏实实践,共建新闻业界交流家园。2011年11月23日,《新闻实践》杂志2011年度编委会在金华举行。浙江省11家市级党报和省内30余家晚报都市报、专业报、县市报的社长(总编)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贴近媒体一线踏实实践,共建新闻业界交流家园。2011年11月23日,《新闻实践》杂志2011年度编委会在金华举行。浙江省11家市级党报和省内30余家晚报都市报、专业报、县市报的社长(总编)出席会议。《新闻实践》编辑部负责人汇报了一年以来的工作。针对新闻宣传、媒体发展的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杂志进一步关注媒体发展、传播媒体信息、评价媒体产品、推进媒体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3.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4.
如何贴近读者,是包括企业报在内的各类报纸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报处在独特的办报环境中,因而报纸內容,版面编排有着自己的工作思路。一、企业报办报环境的优与劣企业报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一方面,不利的是新闻源相对狭小。企业报新闻主要源于本企业生产经营、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以及职工中发生的事件。同时,企业各项工作尤其是生产经营活动,有相当数量的是经常性工作,年年如此、月月如此,缺少新闻事件。而且,企业报出报周期一般较长,某些新闻往往被企业广播、电视等媒介先行传播。报纸既出,已成隔年皇历。难怪部分企业报  相似文献   

5.
“三贴近”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突破口。在新闻实践中如何实现“三贴近”?《哈密报》根据党委机关报自身的特点和所承担的任务,强调既要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又要渗透现代办报意识:在改革中增强党报的新闻性、突出贴近性、强化可读性,并用这“三性”来统揽《哈密报》的版面,将《哈密报》办成高品位高质量的报纸。  相似文献   

6.
贴近实际到一线贴近实际,从宏观来讲,就是贴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目标。从微观来讲,就是贴近某个行业、某个企业、某个单位、某个部门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也就是紧紧围绕着中心工作开展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我是《中国石化报》沧州输油处记者分站站长、政工师,《石化管道报》特约记者,从事专职新闻宣传工作已达13个年头了。长期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是以某个特定的行业领域为主要报道内容,为这一行业或关心这一行业的读者提供信息的传播媒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报原来赖以生存的旧的行业机制正在消失,加之各种新闻媒体也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渗透到各行业,与企业报争夺读者,企业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此情况下,企业报必须认清形势,在服务行业的同时,贴近读者,拓展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媒体脸谱     
《北京社区报》亮相北京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2月28日亮相。该报以咱家的报为宣传口号,办报理念注重家长里短。《北京社区报》的前身是《北京社会报》,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9.
为政治和经济服务是包括企业报在内的党报党刊共同的职责和任务。与地市党报相比,企业报的服务主体是企业,服务对象、服务区域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企业报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域优势——拥有相对固定的受众群,能够少受报业激烈竞争的困扰;二是资源优势——企业报大  相似文献   

10.
晚报是市民报,也是生活报。百姓在茶余饭后除了要看新闻内容,对专刊感兴趣的人已越来越多。专刊是晚报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是晚报的“后花园”,花园里只有鸟语花香才能引得行人驻足观赏。因此,一张好的晚报,专刊的功能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最年轻、最基层的党报——企业报如何在万千报林中导找并确定—个合适的“坐标”,扬长避短,独树一帜,真正成为“后起之秀”,较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长沙烟厂报》在党委、厂部的领导下,坚持贴近企业、贴近员工、贴近生活的办报方针,较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4日,一个月光皎洁的初春之夜,武钢工人报第一采访组记者和特约记者一行登上前往南京的汽车,拉开了武钢记者万里行活动的帷幕。至4月13日,第三采访组从潇湘大地返回,武钢工人报与武钢用户服务办公室、销售公司、股份公司销售部联办的大型市场采访活动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3.
报纸拥有的读者量的多少决定着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将报纸办得读者喜闻乐见,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产品,是深入进行新闻改革中各级各类报纸必须研究的至关重大的问题。作为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县(市)报,又如何做好这篇文章,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读者呢?我们仙桃市报围绕贴近性问题,在宣传的主题、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探索,有一些收获。 第一、在宣传主题上要贴题。县(市)报是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它的一大属性。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宏观的,不可能具体管到某个部门、某个乡镇、某项工作如何做,这就要求我们找准自己的“坐标”,找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的结合点——县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然后,围绕县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这是县市报始终要把握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4.
那丽 《记者摇篮》2005,(8):55-55
“三贴近”是当前新闻界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企业报而言更是一项责无旁贷的艰巨使命。企业报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企业重要的宣传阵地和“喉舌”。在新闻界全力推进“三贴近”的进程中,企业报更应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的放矢地纳入企业宣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少在短时间内仍会是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但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信息待遇,大众传媒对农村受众的漠视,广大农民在媒介内容中的缺失,这种关系的持续发展从而形成:媒体对农民的忽视;农民对媒体的漠视。大众传媒与广大农村受众之间的关系的疏远也成了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尴尬的局面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大众传媒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贴近读者     
报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拉近了读者和报纸的关系,宣传报道的内容离读者愈来愈近。特别是近年来,报纸的改版、扩版、不仅增大了信息量,加强了报道深度,而且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作为我省唯一一张面向农村的综合性报纸,《河南农村报》自1997年9月1日更名改版以来,版面内容不断创新,坚持指导性,突出实用性,加大服务性,增强可读性,愈来愈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和肯定。  相似文献   

17.
颜智强 《传媒》2002,(9):43-44
当前,面对日趋激烈的传媒界的竞争,各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拿出看家本领,使尽浑身解数。尽管招式纷繁,路数各异,但笔者认为,立足的根本谋略只有一条,就是:贴近党和政府,贴近读者和受众,简而言之就是“两贴近”。 实施“两贴近”,是“喉舌”性质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贴近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贴近读者。近几年来,辽宁农民报在办报中千方百计地做足"贴近"文章,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媒体脸谱     
台湾首份专门报道大陆新闻的报纸《旺报》创刊《旺报》由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创办,为8开版小型报,平日40版、周日32版。英国将推出文字、图片会动的报纸据《澳大利亚人报》援引英国媒体的报道,英国一家公司即将推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令报纸上的文字和图片  相似文献   

20.
郭万江 《新闻三昧》2001,(10):42-43
企业报要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足与发展,必须研究和了解读者,更好地贴近读者。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贴近呢?第一、加强策划,多做公众话题,吸引读者参与,这是报纸增强贴近性的一个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触动参与式报道,即新闻媒介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通过策划或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