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上的360行大概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我称之为“个体性劳动”,不是个体劳动者,而是说目的重在个人成就,方式也是以个人奋斗或者以团队奋斗为主。知识分子的劳动也是个体性的劳动。第二类我把它叫做“社会性的劳动”,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劳动者首先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社会性的劳动主要是两类人,一方面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就是大量的公务员;还有一类就是新闻工作者。这些人的劳动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一开始他们想的就是为民众服务。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2,(2)
插队知青严彤由陕北农村调入陕西日报社时,作为陕报的下放干部,我还在陕南农村插队劳动。那时把知青叫“小广”,系从最高指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中提炼出来的称渭,把下放干部叫“老广”,乃是最高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一个谑称。不久我也调回报社,  相似文献   

3.
宋徽宗赵佶自己喜爱作画,把考画家也列为科举制度中。一次画家考试,主考官出的作画题是“深山藏古寺”。应考者,根据题意,有的把古寺庙画在山间丛林深处,有的把古寺庙画在崇山峻岭中一山腰处;古寺庙本身,或画出一角,以表其“藏”意,或画一段残墙断壁,以示其“古”意。只有一幅画,根本就没画古寺庙,画面上,崇山之中,清泉飞流直下,泉水边一个老态龙钟的和尚,在用瓢往桶里舀水。主考官看了连声  相似文献   

4.
画蛇定律 <战国策>里记载了一个让人们至今耳熟能详的故事.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祖之后,把一壶酒赏给自己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只有一壶酒,"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过酒正要喝,却又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可没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相似文献   

5.
傻子     
余华有篇小说叫《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写一个叫来发的傻子,所有人都以欺辱他取乐,还把一条流浪的母狗说成是他的女人。等傻子把流浪狗养大之后,众人为了吃傻子的狗,和他套近乎,第一次叫了傻子的名字,傻子激动地把狗从床底下叫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相传,从前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牧牛图》,让裱糊店老板给裱一下,店老板见这幅画画得非常逼真,牛和牧童的神态跃然纸上,便爱不释手,把这幅画藏了起来,另外模仿复制一幅裱好。画家来取画时一看,发现不是自己的原画,而老板说是原画。两人争执不下,结果到官府去打官司。县官问画家:“你说这幅画不是你的,有什么凭据?”画家说:“我画  相似文献   

7.
我在光明日报先搞副刊、后搞电影评论、而后又编副刊的那些年里 ,结识了一批青年朋友 ,有的至今还保持着联系。记得我到文艺部当美术编辑不久 ,一个青年人来到编辑部 ,他衣着随便 ,不修边幅 ,一头乱发像一丛野草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腋下夹着一幅白布蒙着的油画。他自我介绍 ,他是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学生 ,画了一幅画想请编辑看看。我帮他把白布揭开 ,一看是一幅人物画 ,画面的正中是一个女邮递员 ,两手握着身旁的自行车把 ,画名叫《信鸽》 ,我觉得此画不错 ,人物形象美丽生动 ,心里暗想可以刊用 ,就请老美编、版画家荒烟(已故)来看 ,…  相似文献   

8.
梁衡 《新闻前哨》2006,(10):1-1
社会上的360行大概分成两大类,一类我称之为“个体性劳动”,不是个体劳动,而是说目的重在个人成就,方式也是以个人奋斗或以团队奋斗为主。知识分子的劳动也是个体性的劳动,第二类我把它叫做“社会性的劳动”,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劳动首先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社会性的劳动主要是两类人,一方面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就是大量的公务员;还有一类就是新闻工作。这些人的劳动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一开始他们想的就是为民众服务。  相似文献   

9.
时尚词典     
《出版视野》2010,(3):34-34
什么叫偷菜 偷菜是指开心网及类似网站所开设的农场游戏中的一种活动,即在好友的农场里,收获好友的虚拟劳动果实。属于网络交际类游戏。  相似文献   

10.
张志霞 《大观周刊》2012,(32):240-240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男孩;父母均是高级知识分子,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从小便博览群书。非常广泛,应该称得上颇有才气。然而.就这样一个孩子,在一节美术课上,却画出这样一幅画。老师要求画一幅画,把你心中最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同学们都展开自己的想象,一幅幅憧憬美好未来的嘶面展现在老师面前,老师一页一页地批阅学生的图画作业,这时,一幅与其他图画极不协调的画面展现在老师面前——一个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断头台”上,躺着一个人.头颅已经被砍下来,鲜血满地,画面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11.
邓夏子 《声屏世界》2013,(12):30-31
电视直播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现场的声画同步播出,时效性、现场感强,观众的参与感强。强烈的现场感与参与感,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两大特征,也是赢得高收视率的两大优势。当现场直播把动态事件带给观众的时候,他们已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他们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置身于新闻事件之中。现场直播给予观众的不仅仅是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电子出版》1999,(2):26-26
Amiable公司推出的PhotoPrint一直是喷画机的好拍档,它的特点就是价钱平、易用。今次再推出PhotoPrintderver,把PhotoPri血推上一层楼。一般的PhotoPrint只能接驳一台喷画机,但PhotoPrintServer则完全突破这一点,可以接上超过一台喷画机。PhotoPrintServer版是安装在PC的Windows95系统上,只要PC上有超过一个ComPort,便可以接上两台喷画机了,而且用户更可设定多个喷画机控制驱动器,所有传送至PhotoPrint的档案都可以自由选择在哪一台喷画机输出。当PhotoPrint完成读取档案,并把数据传至喷画机打印时,它同时间已开始计算…  相似文献   

13.
工人的画     
工人日报上的《工人的画》副刊,于一九四九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是我国报刊上第一个工人自己画自己的画刊,一直很受读者欢迎。文化大革命中停刊。粉碎“四人帮”以后,工人日报复刊,《工人的画》副刊也获得新生,内容更加充实了。画刊编者为了把这个画刊办得丰富多采,想了许多办法,开辟了《读者点画》专栏,介绍读者喜爱的作  相似文献   

14.
自画像是画“自己”,更是画“自我”。因为自己并不完全等于自我,所以自己常常画不好自我。这就是为什么在谁更像普希金、卓别林的表演比赛中,参加角逐的他们本人,不得不分别把优胜奖拱手予人。  相似文献   

15.
正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位著名的塔莎奶奶,一个按自己方式在乡间过着简朴的生活,却不断地将生活中的美好画出来的老太太;在上海,也有这样一位从容、优雅地生活着的女画家,她叫董蕾。这位颜文梁先生的女弟子,绘画是她从小的梦,如今,她依然说自己梦犹未尽……青果巷董蕾曾为自己的出生地画过一幅名为"青果巷"的油画:古老狭长的小巷深处,一个小姑娘边走边吹着肥皂  相似文献   

16.
2010年2月18日,《新民晚报》B6版刊登有《虎猫同宗》一文,文中说:"在动物学上,虎属于猫科动物,类虎古猫是现今虎的祖先。"这是毫无疑义的。文章还说:"猫与虎外貌非常相似,俗语画虎不成反类猫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有些猫的皮上还有虎纹,这种猫在西方称为tigecat。"既然"猫与虎外貌非常相似",那么能把老虎画得像猫的样子,已经不错了,可以说画"成"  相似文献   

17.
不该批评王安石不知道是不是从北宋时代开始的,人们就一直流传着一个王安石错改他人诗稿的故事。说是王安石有一回,路过一个小地方。当地一位诗人拿了自己写的一首诗,求教于王安石。诗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明月当空叫, 黄犬卧花心。王安石觉得此两句文理不通:“明月”怎么能“叫”?偌大的“黄犬”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赫鲁晓夫去参观一个抽象派画展,看着看着,他大骂起来“:这叫什么画,一头驴子用它的尾巴可以画得比这更好。”他把负责画展的恩斯特叫来臭训一顿。不料,恩斯特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当面顶撞说“:你不是艺术批评家,也不懂美学,你对美术作品一窍不通。”赫鲁晓夫自然不理会这个,反而说出一番令人大开眼界的真心话来:“当我是一名矿工时,我不懂;当我是党的一名低级官员时,我不懂;当我在往上爬的各级阶梯上时,我不懂。但今天我是总理,是党的领袖,因此,我现在当然懂得,不是吗?”赫鲁晓夫评画  相似文献   

19.
美式奖学金     
卿晨 《档案管理》2006,(5):93-93
卿晨,生于七十年代。卿是母亲的姓,晨是最爱的时光。外文是生活,外交是职业,飘泊是常态,写作是道小点心。奖学金确是美国大学生的重中之重。与国内短兵相接式的高考相比,美国孩子上大学,更像一场拉锯战。美国大学不叫考,叫申请。申请的基础是成绩。包括平时成绩的总评GPA,参考SAT(相当于我们的高考)成绩。然后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学校所在地域,等等。而最后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钱。一个钱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学费,这是你要付的;二是奖学金,这是你可得的。美国大学号称有两千余所,除去社区大学,高中毕业生们的申请,也无非两类选择:公立…  相似文献   

20.
插队知青严彤由陕北农村调人陕西日报时,作为陕报的下放干部,我还在陕南农村插队劳动。那时把知青叫“小广”,系从最高指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中提炼出来的称谓,把下放干部叫“老广”.乃是最高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一个谑称。不久我们也调回报社,“老广”“小广”便相识了,掐指一算,恰好20年,正与改革开放全程造印。幸运的严彤,编辑写作生涯便整个儿处在新时期的聚光灯下了。 记得初识严彤的瞬间,脑子里跳出一部德国电影的片名;《英俊少年》,这个印象一直保持到现在,只是岁月给他增添了一分谨慎,一分谦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