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言,往往是通过简单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小学课文里,寓言很多,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会摇尾巴的狼》等。学习寓言的方法可采用“三步曲”:首先可以从故事的情节入手,然后再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最后再思考一下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发,这样就读懂了寓言故事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学会怎样阅读寓言、理解寓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寓言写作系高中语第五册的写作内容。笔以为学生大多喜欢寓言,但缺乏写作寓言的经验。从功利的角度说,考场上,考生若能运用寓言这种形式作,由于体的创新,给评卷教师耳目一新之感,同样能够得到较高的分数。因而,我以为有必要指导学生写好寓言。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姚海婴 《新作文》2004,(7):83-84
寓言是最古老的体之一。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巴比伦苏美尔人楔形字书写中记载的哀悼牧羊神坦木兹的寓言诗算起.寓言迄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学史家习惯上把中国、古希腊和印度并称为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寓言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之一,而刘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寓言作家。我读了刘基的寓言专集《郁离子》和刘基的其他寓言,也读了一些研究刘基寓言的文章,很佩服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思想家、政治家与寓盲家。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中,我也曾经列专题论述过他的寓言,然而,当一口气读完《刘基寓言研究》之后,我又有新的收获,以为这本论著具有全面性、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刘基寓言研究也是整个刘基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 全书从时代背景、作者人格价值取向、叙述类型、思想内容、思维走向、审美特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黄珍 《陕西教育》2007,(10):17-1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寓言。它们都是通过讲述一个情节简单、形象显明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每则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通过寓言教学让学生分析寓言形象,了解故事内容还不够,还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故事说明事理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寓言中的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能以此喻彼,以浅喻深,以近喻远,以小喻大,以古喻今,特别是我国古代寓言,比喻巧妙、贴切,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创作和语言的发展有着很大  相似文献   

8.
《课外阅读》2006,(9):38-39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伊索讲述寓言的天赋从何而来?这要追溯到他那离奇的身世。  相似文献   

9.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  相似文献   

10.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文体。自“语文”单独立科以来,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寓言的编选。现行教材中寓言更是得到了重视,无论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每套教材都有十几篇寓言故事。寓言以其独特的形式,明确的风格在叙事性作品中独树一帜。研究寓言的文体特点,探寻寓言的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