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起宋词,就不得不提宋朝词人中的代表人物——苏轼,他一生书写了大量的词,其中一首家喻户晓的词便是《水调歌头》。该词不仅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更可以从中探寻到古人在度过中秋节时的节俗文化。本文分析了苏轼《水调歌头》中蕴藏的多种中秋节俗文化,并以词观史,从《水调歌头》出发展开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一首中秋词,历来腾播人口,撼人心魄。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李冶《敬斋古今注》卷八云:“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异清  相似文献   

3.
《但愿人长久》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一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中我三次抓住“明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一抓“明月”,对比感悟师:(出示苏轼的《水调歌头》原文,引导学生边听录音朗读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当了多年的语文教研组长,参加过几次优质竞赛,有胜有败,得失之间常常引起我对教学的深刻反思。曾经执教过的《枣核》一节课,让我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而它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前一次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失败的教训。讲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市语文优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纷繁的文化领域节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宋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审美和文化心理,尤其是对传统中秋佳节有着独特的情感,并将相关的内容注入到词的创作之中,丰富了词的题材和内容。一、苏轼与他的《水调歌头》提到宋词,就不得不说苏轼。说到苏轼的词,就不得不说他的《水调歌头》。  相似文献   

6.
我喜欢苏轼的诗词,尤其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常常感慨,要是能和东坡先生见一面该多好啊!一天早晨,当我拿起《苏东坡诗词集》时,奇迹发生了——书上的苏轼画像金光一闪,随后我的眼前就出现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7.
正陈河的人生经历丰富而具有传奇色彩,他当过兵、做过经理、团委、党委书记,1994年陈河下海只身前往阿尔巴尼亚经营药品生意,曾遭遇绑架,五年后的1999年,他又闯荡加拿大。搁笔十二年,做了多年贸易生意的他,"发现自己心底那颗文学的种子又开始发芽了",他花了一年多时间写了《被绑架者说》,发表后,反响不错。此后《黑白电影的城市》、《沙捞越战事》、《布偶》、《我是一只小小鸟》、《红白黑》等接连问世,一发  相似文献   

8.
王汉申 《新作文》2013,(Z2):26-27
我是一只小乌龟,叫满满,我的小主人王汉申今年10岁。别看他年纪小,他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虫",他最喜欢的就是历史书了,他的书架上塞满了《资治通鉴》《宋史其实超好看》《明史其实超有趣》《明朝那些事》等乱七八糟的历史书。每天放学回家,他就一头扎进书堆里。我经常听见他对爸爸妈妈讲历史,有几次我爬上鱼缸央求他给我讲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9.
让我们先看一下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谈论《背影》的一段字:1928年.我家已搬至杨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睛,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人民政协报》1998.10.25)  相似文献   

10.
秋词     
自古逢秋志衷零我言秋日胜春朝。暗空一鹤湘卜云上,便引诗请到碧霄。 自古以来,每到秋日人们就悲叹它的寂寞荒凉,我御认为金色的秋天胜过明媚的春天。秋日,万里晴空,一只白鹤冲天而起,展翅飞翔,便把我浓浓的诗情带到了高远的蓝天。 这首《秋词》,以轻快激扬的诗句,描绘了一幅胜过春天的秋日图,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奋力向上的精神。秋词@刘禹锡  相似文献   

11.
心中流淌的歌读穆青的︽十个共产党员︾●刘淮这是一本朴实无华的书,不算厚,但掂量起来却沉甸甸的。它的名字叫《十个共产党员》,是中外驰名的记者穆青50年来采写的人物通讯报告的选集———他的心血之作。对于书中的一些人物,如县委书记焦裕禄、铁人王进喜、植棉模...  相似文献   

12.
商刘敏 《教学月刊》2007,(11):35-37
一位语文教师正在兴致勃勃地教《水调歌头》,有几个学生却趴在了桌子上。老师一看,正是几个所谓的数理"高才生",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师:《水调歌头》里面蕴涵着不少自然科学的道理,谁  相似文献   

13.
仝根章 《教育艺术》2004,(11):59-60
前不久,我在西安外国语学校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 这是一节教读课,目的是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子,教学生学会读古诗。  相似文献   

14.
明月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舒缓的音乐声唤起了我对明月的向往,把我的心带进了那一片梦幻的美景……  相似文献   

15.
当《收获》杂志刊登李辉“沧桑看云”专栏时,我就一篇一篇复印了他的章。现在《李辉集》出版(花城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我又买了《沧桑看云》,重又通读了几遍。我觉得我读到了好章,又结交(神交)了一位坛挚友!我和李辉素不相识,但我觉得我们的心相通。我们都是1978年考人大学,1982年毕业。  相似文献   

16.
每每诵读古人的精美篇章,常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而研读其写作奥妙时常看到一个可贵之处:借鉴前人却不老调重弹,浑然天成却有迹可寻,推陈出新且技高一筹。且看苏轼:李白《把酒问月》诗云"晴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在他的《水调歌头》开篇便说"明月几时有?把  相似文献   

17.
在文人墨客中,我最爱的是苏东坡。一首词让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敬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好几个宁静的夜晚,我抬头凝望那轮不  相似文献   

18.
惊悉文学评论家、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先生十一月九日在北京逝世的消息,深感悲痛.悲痛之中,想起了三十年来不断向李先生请教的往事.我虽不属于先生的嫡派弟子,也不是他的忘年至交,但他作为一位学者的风范,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我是一九五八年认识李先生的.那时我在天津读高中三年级,而李先生早已是闻名海内外的南开大学教授和《新港》杂志编委之一了.是秋日一个礼拜天的上午罢,天津市的上空没有平时那么多烟雾,天气晴朗,和平路上,特别是胜利公园附近一段,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19.
用心聆听     
耳畔又响起了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恋曲。那婉转动人的音乐深深打动了我,是那支《秋日私语》。泉水丁东般的琴声敲击着我的耳畔,恍惚间我走进了那个阳光暖暖的秋日午后,独坐金色的梧桐树下,仔细聆听那丝丝耳语。那“秋日的私语”如同一股温暖的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耳膜,使我深深地陶醉。清冷的月光,无语;清冷的晚风,无絮。天下第二泉的泉水依旧在丁东作响。月光透过树影,在泉水中  相似文献   

20.
我是从一部名叫《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历史文化散文专著开始认识张宏杰的,因为他与我同龄,都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看到他的这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作品,使我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横生敬佩之心,于是,我成为了他的义务广告推销员。当有人让我推荐一些可以阅读的书籍时,我会在历史方面的作品中推荐两部作品,一部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