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1,(12):125-126
《清儒学案》共208卷,民国徐世昌等编纂。继承《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的体例与宗旨,详记清代学术情况,共收清代学者1169人,内容之宏富远超先前诸家学案。同时,在编辑思想、体例以及学术资料选编等方面均有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
《两汉三国学案》是清末民初一部重要的学案体著作,在编辑思想、体例和按语上均特色鲜明,对当今的学术史编纂仍有参考借鉴价值:编辑思想明确,以“明道”为根本宗旨;编辑体例创新,综合了学案体和纪传体两种体裁,对学案体史书进行了大胆创新;按语精辟,编纂者的学术独立性鲜明.  相似文献   

3.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体特征。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案体文献中的人物及关系数量予以统计描述以了解学术背景;在中观层面上,对学案传承、学术源流进行可视化;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先驱→同辈→后继”这一关系序列构建学术传承网络,以发现学案中的“学派”。本文展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跨时代儒家学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学案体文献之间的联系,为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图7。表2。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4.
创立编著学术史的新体裁,提出学案编纂架构的新规定,是黄宗羲对于古典编辑学理论与方法的重大贡献。他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后完成的学术巨著《明儒学案》,六十二卷,近百万字,系统地总结了明代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清道光年间何绍基所刻《宋元学案》百卷本,是该书初刻定本醉经阁本的修订本。和醉经阁刻本相比,该本增加了370版以上篇幅,增加字数约20万,是《宋元学案》定本中体例最完善、内容最丰富的版本。本文考察此本对醉经阁刻本的增补修订,主要包括体例的完善、结构的调整、内容的增补、史误的纠正与文字的校改。厘清这些问题,此本的修订情况以及文献价值,也就一一呈现了。  相似文献   

6.
《中州集》是元好问在战乱之时对当代文献保存的产物。《中州集》的编辑思想主要有:体例布局以保存文献为主;将诗选与诗人小传、诗评结合,具有诗集学案体的性质;重视当代资料;编纂目的是为存一代史志。  相似文献   

7.
编著书籍,应择定体裁,须讲究体例,是我国编辑史上古老而优良的传统。如能创体开例,为著述之林提供新品种,则是对学术的一大贡献。南宋史学家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便是值得称道的一项创造。袁枢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版了一批我国著名学者的各类学术论文集,在各类论文集中,有关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尚不多见;而溶思想史、哲学史、学术史为一体的,更属少有。最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蔡尚思《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可以说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提供了一本有益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编纂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学案体史籍在中国政治思想、学术文化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陈祖武教授所著《中国学案史》无论是对中国学术思想主流的把握,还是对各个学案内容细致入微的分析考证,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获意义的新见解,显示出卓越的识断,吸引研究者的注意,启迪人们在思想史、史学史和文献学诸方面以更多可以开拓的新领域。此外,该书表现出的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学风,对于今日的学风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坤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2):140-145
[目的/意义]《清代著述考》是顾颉刚编纂的一部有关清代学术的目录学著作。书中所体现顾颉刚的治学路径、思想和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方法/过程]通过对《清代著述考》成书、体例及创新点的分析,结合顾颉刚早年有关目录学与清代学术的相关文献论著,探索其早年治学观念,揭示其构建清代学术统系的路径、内容和影响。[结果/结论]经过《清代著述考》的编撰,顾颉刚深化了对清人治学成果的吸收,对他形成"由经入史"的治学路径,在古史研究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打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1,(8):110-112
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的一种特殊编纂形式,其源于传统的纪传体史籍,系变通正史中的《儒林传》《艺文志》,兼取佛家灯录体史籍之所长,经过长期酝酿演化而成。所谓学案,就其字义而言,意即学术公案。公案本佛门禅宗语,即档案、资料之意。顾名思义,学案体史籍以学者论学资料的辑录为  相似文献   

12.
时培霞 《兰台世界》2012,(16):14-15
梁启超是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和创始人之一,他的清学史著述主要有两种:《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梁氏的清代学术史研究非常有特色,目前学术界已经有一些研究,笔者从自身研读的  相似文献   

13.
俞传正 《图书馆》2008,(1):19-21
范并思先生最近出版的<图书馆学理论变革:观念与思潮>是一本个人著述集,共收录其二十年间公开发表的论文26篇.本文认为该书反映了二十年间中国图书馆学的观念史、思潮史以及学术思想史,同时也是其个人学术史.  相似文献   

14.
杨晓斌 《图书与情报》2004,(6):113-115,118
文章对李铭汉先生的主要生平事迹、著述及其史学地位作了考述,并对《续通鉴纪事本末》的成书、体例、内容、价值及其版本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有助于正确认识李铭汉先生的史学地位及其《续通鉴纪事本末》的学术价值,并为全面研究纪事本末体史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向文献编纂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刘向于西汉成帝时期开展的皇家文献整理活动重新审视,全面探讨其从事文献编纂活动的全过程.全书以刘向文献编纂活动、编纂思想、学术贡献及文化传承角度为切入点,提出其在整理官方藏书时采用的"校雠+编纂"模式;回望历史,以西汉政治史和学术史为背景,重新审视刘向在文献编纂工作中表露的儒学思想和济世情怀;系统总结了刘向在开启"定本时代"与构建古文献学科方面的贡献,彰显刘向在中国古代图书制度史、学科史方面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刁俊 《兰台世界》2020,(2):152-153
清代宁夏文人谢王宠历康雍两朝,是宁夏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愚斋反经录》被辑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通过对《愚斋反经录》版本、写作目的、写作体例和著述特点的分析研究,对进一步夯实宁夏古代学术史基础,挖掘宁夏古代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是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学术和文化发展的引领者和见证人,也是富有争议的人物。《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真实、全面和客观地记载冯友兰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以及学术界与社会上对他的研究和评价,为研究冯友兰和20世纪学术史和思想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胡朴安作为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专家,毕生致力于文献编纂,著述等身.《中华全国风俗志》和《俗语典》即明确地体现出他的文献编纂观:坚持以经世致用为目的;注重资料的系统纂集;注重对学术史的整理和编撰;力求学术创新,不落窠臼;着眼于风俗、俗语等传统学术边缘学科.他的文献编纂观及其实践在当时即处于学术前沿,起到承上启下的文化传递作用.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学术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道术为天下裂"之后,秦汉之际又伴随一统政权的出现重新呈现出回归一统的大趋势。太史公准确地把握时代的文化学术脉搏,自觉地通过著述《史记》承担起整合分裂的文化学术的重任。《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说的"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就是对《史记》学术渊源和学术宗旨的简要概括——它表明《史记》有王官学六经异传和诸子百家之学两大学术渊源,说明《史记》的学术宗旨是要将经  相似文献   

20.
姜虹 《兰台世界》2012,(7):58-59
在中国近代史学界,钱穆先生是继梁启超和章太炎之后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又一位大家。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有几个重要问题必须阐明,如清学渊源、分期、学派划分、写作体例等,方能表现作者对于清代学术的全局性认识。钱穆先生对几个重要问题,都有别于他人的独立见解,这些观点也是他的清学史研究的特征。本文就以上几个重要问题,对于钱穆的清代学术史研究展开论述。一、清学渊源对于清代学术的渊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为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理学反动说",强调清学产生于对明代空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