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宋瓷艺术收藏与研究领域活跃着一位年轻才俊,他就是北京"亿艺堂"堂主、收藏家吴一毅。这个当年"头脑一热"迷入古玩收藏行业的吴一毅,如今已是公认的"宋瓷通"了。从"宋瓷迷"到"宋瓷通",也仅仅是十年的时间。吴一毅是广东省珠海市人,1991年,他辞去了公职,下海经商,在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很快,他掘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创业过程中,他结识到了一些高层次的文化界人士,也接触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并深受影响,开始将自己的原始积累投放到古代艺术品收藏。  相似文献   

2.
丁莉 《收藏》2014,(11):65-69
徐仲南(1872~1953年),名陔,字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南昌人。徐仲南出生于贫苦家庭,儿时仅读了几年私塾。之后父亲送他到南昌,在一家瓷店“红店”当学徒,出师后在南昌做瓷画工。在南昌学徒绘瓷期间,他勤奋刻苦,绘瓷技艺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3.
丁莉 《收藏》2014,(21):65-69
徐仲南(1872~1953年),名陔,字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南昌人。徐仲南出生于贫苦家庭,儿时仅读了几年私塾。之后父亲送他到南昌,在一家瓷店“红店”当学徒,出师后在南昌做瓷画工。在南昌学徒绘瓷期间,他勤奋刻苦,绘瓷技艺突飞猛进。清末民初之交,他名气渐显,求画者众多,后在汉口开设瓷店,自画自卖,开“改良瓷店”之先河。1918年,徐仲南受江西瓷业公司之聘到景德镇担任瓷业美术管理之职。由于其画风与当时的绘瓷风尚格格不入,又洁身自好,不愿应酬,不合潮流,不久即被解聘赋闲居家。1922年他应邀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沈明华 《收藏》2008,(11):45-45
俞子明是清末的瓷绘画师,如今他的浅绛彩瓷画炙手可热,市场上几乎不露面。笔者有幸藏有一把俞子明作浅绛彩贤士图直筒壶。  相似文献   

5.
吕晓涢 《收藏界》2012,(9):51-52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庚子和辛丑是两个不平静的年份,那一年"拳匪"作乱,八国联军进北京,两宫西狩,至翌年与洋人签下不平等条约答应了巨额赔款,才终于得以回銮。但纷纷攘攘的国是,似乎并没有影响草民平静的日常生活。在景德镇的瓷器作坊里,瓷绘艺人依然在瓷上画着他们心里的雪月风花。手中的这两把残壶,竟仿佛就是那段岁月的见证。其中一把购自去年初春,到我手中的确切日子是二月一日。壶是海棠形,流与柄均已不存,惟有壶身是完整的。壶上画一凭窗而坐的思春女子(图1-1),另一面有题字:莺花催意绪,蝶梦恼情怀。作者许达生,署款辛丑秋月(图1-2)。  相似文献   

6.
正三国东吴末期,江苏南京长岗村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褐彩羽人盘口壶(易家胜《南京出土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文物》1988年第6期),是目前所知瓷绘人物纹装饰的最早实例。此后,历经唐、五代、宋的长期发展,从元代开始,磁州窑、吉州窑和景德镇窑瓷绘人物纹内容逐渐丰富,画工日益精湛,取得了瓷绘艺术上的一个又一个新成就。本文以实物资料为依据,简要梳理一下瓷绘人物纹中的重要装饰题材——三顾茅庐图。三顾茅庐的故事最早记载于《三国志·蜀志》卷五:"凡三往,乃见。"后《诸葛亮传·前出师表》又有详细表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自古以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流传广泛,被视作尊重人才的典范,在元代以后的瓷绘装饰上有很多精彩的画面呈现。  相似文献   

7.
陈建欣 《收藏界》2010,(1):35-37
文人绘瓷现象始于浅绛,经过新彩瓷绘过渡发展到新粉彩瓷绘,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认知。 关于浅绛彩瓷的创烧年代通常有以下几种提法。 1.部分学者认为浅绛彩瓷画创烧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盛行于清末的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8.
杜建新     
《中国收藏》2017,(1):160-160
出身景德镇陶瓷世家,父亲是已故当代著名原景德镇艺术瓷厂老一代艺术家杜浩生,祖父杜晓楼也是景德镇近代绘画界知名人士,继承家父传统在陶瓷的理念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专用瓷质温润如玉。淡淡的墨彩花鸟、仕女、老翁童子画不掩瓷,相互衬托体现瓷绘之美。  相似文献   

9.
陈树群 《收藏界》2014,(6):83-86
在晚清近千名浅绛彩瓷画师与匠人中,顾海林、张肇源、程友石、胡友侬因其作品的雅致、文气而被浅绛彩瓷收藏者称为“浅绛四文士”,其中顾海林和张肇源因同在江西鄱阳云林阁绘瓷,被称为“云林阁二君子”。扬州派画家顾海林在鄱阳绘瓷本人曾有文章专门论述,本文再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下张肇源。  相似文献   

10.
田军生  曹琳 《收藏界》2012,(6):43-46
晚清时出现的浅绛彩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瓷绘艺术"绚丽多姿,百花盛开",交映着无数迷人的美丽,凝聚着艺术创作者的智慧和感情,编织着无数精彩而遥远的故事。它把中国的文人书画元素融入到瓷器中,开创了一代瓷艺新风。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07,(10)
说到民国瓷器,有人常以质粗釉差、青花泛蓝、彩瓷磨损、款识无力、有形无神等概括之,却很少去认真研究浅绛彩、新粉彩瓷以及"珠山八友"等绘瓷名家的精细之作,实感遗憾。民国瓷器比起前清,可圈可点的独到之处就是彩绘瓷,它在民国制瓷业沉闷黑暗的夜空中,像一颗闪耀夺目的明星。民  相似文献   

12.
初国卿 《收藏界》2012,(9):43-47
历史有时候微妙得让人难以琢磨,如果不是20世纪末兴起来的浅绛彩瓷热,可能王凤池会永远湮没在历史烟尘中而鲜为人知。虽然他是饱学的翰林,虽然他也曾做过四品知府,但这些都不足以让他显赫。在浅绛彩瓷热兴起之前,他也只是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代翰林传略》和《兴国州志》里有简单的记载。他的诗虽然写得很好,但他的诗集也鲜为人知。因为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中,毕竟翰林太多了,知府太多了,诗人也太多了,王凤池的学名、官名和诗名既上不了电视剧,也进不了"百家讲坛",他无法让后人去追逐。但是让他自己都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一个世纪之后,他的浅绛彩瓷作却让他声名鹊起,他的名字与当年在景德镇画浅绛彩瓷的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并列在一起,成为晚清"浅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美丽的喀纳斯湖到喀纳斯湖,途经阿勒泰山脉和阿贡盖提草原。晚上,我们住布尔津,布尔津,维吾尔语是"发情公猪"的意思。我又拿朱老板开涮,不叫他"狗的弟弟",让大家改称他是"布尔津"。朱老板脾气好,反击我"你这个坏蛋!"其实,脾气好对养生健身最重要。有时,大家在开玩笑中,相互传播保健养生知识,我有早起喝一杯凉开水的习惯,我告诉大家,人经过一夜睡眠,从皮肤和呼吸器官散发出一部分水,再加上大小便排泄,使机体失水,如  相似文献   

14.
一个男人去参加同学聚会,回来之后就郁闷了。每天哀声叹气,话也不爱多说半句。问他怎么回事,他摇头扔下一句话:"我见同学受刺激!"原来,那次同学聚会上,大家的交流一直在围绕各自的老公、老婆、子女、房  相似文献   

15.
棠樾 《收藏界》2010,(1):49-51
在陶瓷艺术史论中,文人瓷画应当是指一种典型的瓷绘艺术风格,发展阶段包括晚清时期的浅绛彩瓷、民国时期的新粉彩瓷以及这两种瓷绘艺术样式在当代的传承流变。追溯文人瓷画的兴起,必须探讨浅绛彩瓷在晚清时期缘何得以应运而生;追溯浅绛彩瓷的应运而生,又必须探讨御窑倒塌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6.
章用秀 《收藏》2006,(11):122-124
自清代末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陶瓷艺术的百花园中产生了一种色彩浅淡柔和的瓷绘新品类,这就是风靡一时的浅绛彩瓷。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陶瓷艺术历千年而不衰,佳作叠现,名手辈出,人物、山水、花鸟、瓷塑各领风骚。有的苦心孤诣,经营传统,有的别出心裁,锐意创新。我比较关注传统一派,听说有一位擅画牡丹的绘瓷高手叫"洞庭一波",在北京见过他的几幅作品,质朴、淡雅、清远,既有富贵堂皇之气,又无行作俗艳之感。我在想,能把牡丹花这一传统题材画得如此超凡脱俗、清新雅丽,其人心境必定经过相当的修炼。我非常信仰"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期,中国文人瓷画在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艺术家的推动下,达到高峰。花鸟瓷画更是在"八友"之中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的带领下,以清新的构图、明快的色彩、活泼轻松典雅的画风、吉祥的寓意,迎合人们的需求。时称"神童"的邓肖禹就是继"八友"之后又一位花鸟瓷绘名家。  相似文献   

19.
张仲斌 《钓鱼》2014,(19):48-49
近日我在身边的钓鱼朋友中结交了一位老板,他就是黄道连钓友,因他经营着一家眼镜店,大家都称他为“眼镜老板”.他给我留下了好的印象,促使我很想了解一下这位不寻常的青年.现今生意场上赚了点钞票学坏的人也有,而赚了钱又痴迷上垂钓的老板也有.而他就属于着迷垂钓反而更有出息的,被钓友们亲切的称为“钓鱼眼镜老板”.  相似文献   

20.
正歌川国贞(1786~1865年)是日本江户晚期一位多产的浮世绘画家。从1844年起,他开始在作品上使用其师的名字——丰国,今人将他称为三代丰国。国贞最擅长、也是遗留数量最多的作品是"美人绘"(仕女像)和"役者绘"(演员像)。19世纪50年代之后,他设计了大批"役者绘",明艳丰富的色彩与布局均衡的构图在江户末年浮世绘作品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一幅"役者绘""役者绘"是从剧院用来宣传剧目的海报衍生而来的。每场演出前剧院都会挂上本场演员的角色画像,这样观众就会同时了解剧目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