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冀望追求的此岸目标,劳动解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手段。马克思通过揭露社会现实提出异化劳动理论,认为走出异化、走向自由发展的基础在于劳动解放、根本在于人的主体性的复归。马克思从异化的四个阶段阐释复归的四重要素,这不仅指向了人的主体性复归的"美的主体行动"方式,即立足劳动之基、把握美的行动规律、复现人的类本质,也为当代劳动者的美的主体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异化"一词虽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但他在<19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做出重新的解读,在劳动中阐释了"异化"的含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异化劳动"的表现,从而得出人的本质的复归要靠实现对异化的扬弃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而人性异化中的"异化"指的就是在异己力量的作用下,人的主体性受压制导致人的本真自我同现实自我发生分离的现象,主体性与自我实现自由的缺失是人性异化的重要特征。本文对小说《芳华》中主要人物产生异化的原因与其人性异化的表现进行揭示和剖析,同时对人性异化后尚未泯灭的人性产生的自我救赎作进一步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教育的人性异化:去总体化 现代教育的异化、物化及其所导致的主体缺席、交往异化、意义崩溃等问题,使教育人性化成为重要议题.教育人性化需要恰当的价值理论解释与可行的实践路径,最终是人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性和社会关系,成为一个真正的理想状态的总体存在,他"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他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但网络只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进行控制的辅助工具.当人过分依赖网络技术时,人就放弃了对客体的控制和判断权,也就是放弃了自身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在网络交往中导致个性异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增强人的主体性意识,健全网络管理监督机制以及教育人们正确处理网络交往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方面入手,摆脱由于过分依赖于网络交往而对人个性发展所造成的束缚,从而在现实生活与网络交往的有效结合中促进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育主体在与数字化技术的碰撞下面临主体性缺失的风险。文章从主体性概念的哲学探究出发,解析出师生主体性缺失与技术异化问题的内隐与外显现象。师生主体性缺失自然地发生于教学活动中,内隐且难以觉察;技术异化现象具有外显性,代替主体性缺失暴露在观察者的视野之内。基于视角主义理论,从“人”“教育”和“技术”的三重视角和两两关系审视技术异化现象,构建“三位一体”异化关系分析结构。究其异化原因,追溯至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形而上学根基,通过链式逻辑分别演化出“有机体—环境”和“主客体依存对立”的存在模式,进而衍生出技术意向性和技术不当使用的归因实体。对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主动遵循数字技术的意向性逻辑、借由发展实践修复师生主体性的缺失、超越原有建构模式以回归师生主体性本身的复归策略,以期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筑牢师生主体性根基。  相似文献   

7.
名师是官方价值的颔首、社会价值的延伸及个人价值的标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关于名师的价值取向却时常出现偏离,具体表征为本体异化、评价异化和价值异化,这些异化导致名师本真意蕴失落.因此,名师价值亟待复归,复归的着力点则在于名师评选途径、监督途径和成长途径的矫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异化"理论的同时,提出了重要的"复归"理论。事实证明,复归理论同异化理论一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和解释人本质和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维度和视角。通过马克思对形形色色复归理论的批判,使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复归理论的深刻性、严谨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自由本质复归"的共产主义,其实不存在固定的路径范式,这就是马克思声称的"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孙全民 《文教资料》2008,(16):76-78
20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析了主体异化现象,指出社会由于"物化结构",从而人丧失了主体性,沦为"单向度的人",并破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产生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故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抨击和揭露,对人的主体性予以关注,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异化,而这种异化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崇尚物质主义的生活原则造成的,从而导致现代人生存处境的荒诞和虚无。盖茨比的一生就是这种荒诞、毫无意义的社会的牺牲品,对死亡的选择是其实现自我复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世界具有三重维度,它是由技术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这三重不同的维度所构成.网络空间的三重维度中蕴涵着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虚拟与现实之间存在四种基本关系,即差异性、同一性、对立性和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现实社会呈现出了"虚拟化"的征候,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促进虚实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虚实和谐.虚实和谐是人类在网络时代应该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绿野仙踪》在艺术创作上借鉴、模仿了《西游记》,是比较有价值的神魔小说。《绿野仙踪》中的主人公冷于冰和《西游记》中的唐僧,都具有"内儒"的性格特征,他们是深谙儒家思想且付诸以行动的现实人,两者"人"的地位与身份有着相似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两个形象的塑造放大了现实的真实,也放大了寄托彼岸世界的虚幻。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在带来极大娱乐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人异化作用。反观游戏的本质精神,这种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个体的游戏行为、消费行为、人格心理等方面;网络游戏媒介的虚拟特性、网络游戏的商业殖民、教育的游戏缺失等是异化产生的重要因素;构建游戏与现实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呼唤传统游戏精神的回归是消除异化的理智之策。  相似文献   

14.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娱乐游戏,以及建筑设计等领域。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也有广泛的用途。文章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及VRML语言,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实验中的应用。如果虚拟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教育中,将对远程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按照经济与教育互促理论,新经济需要新教育与之适应。传统“实体”教育变革,尤其是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引发的校园教育的结构性变化,从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轨迹和走势中,能够得到许多启迪。经济的虚实结合带来了业态的结构性变化。教育的虚实结合,混合式教学创新,将会对教育组织的变革产生影响。互联网的精神已经穿透了学校的围墙,各级各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以新的思维融入到了教与学的再度整合之中。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的MOOCs开放生态链和以学历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生态系统在互联网时代正在融汇进化中,大学转型升级、大学联盟建立、新型大学诞生,已然发生。在当今网络环境不断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虚实结合发展的走向,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新经济也孕育着新教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人已经成为网络第二大主体,涉网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虚拟认知行为、虚拟交往行为、虚拟实践行为构成了其虚拟行为的三大基本类型,面对网络内容与环境的诱惑、现实社会规则和各种教育指导失效时,主体性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在网络生存中出现了虚拟行为异化问题。本文试图挖掘未成年人虚拟行为异化的根源,找到矫正其虚拟行为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是深层次的,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模式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虚拟现实中的大众文化;自由和平等的交往关系;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校园文化是一种“果树”型的结构层次,由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和支撑层构成,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基因”文化。  相似文献   

18.
This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vestigated whether interactive virtual reality enhanced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to reduce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problems. Boy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problems (N = 115; Mage = 10.58, SD = 1.48; 95.7% born in Netherland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ree groups: CBT with virtual reality, CBT with roleplays, or care-as-usual. Bayesian analyses showed that CBT with virtual reality more likely reduced aggressive behavior compared to care-as-usual for six of seven outcomes (ds 0.19–0.95), and compared to CBT with roleplays for four outcomes (ds 0.14–0.68). Moreover, compared to roleplays, virtual reality more likely enhanced children's emotional engagement, practice immersion, and treatment appreciation. Thus, virtual reality may be a promising tool to enhance CBT effectiveness for children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problems.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复仇题材的作品应怎样表现才能具有人文及美学价值?这是复仇类题材创作的基本问题。它十分考验一个艺术家的美学修养及人文素质。在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中,庄姬的临终托孤之言象征该片虽已升到美学之堂,但整个影片的表现却最终没有进入美学之室、抵达一种人文精神的灵境,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原有交往模式的突破,虚拟主体及间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同现实主体及间性相比,虚拟主体及间性更能反映人们的自然本性等,因此,在网络时代对虚拟主体及间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情况来说,这一研究也才刚刚起步,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