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芳 《地理教育》2010,(6):34-35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地理学习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激发兴趣,同时培养搜集、处理信息以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到底如何开展?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进行?这对教师是挑战,也是实践。可能有部分人认为,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课外进行,但学生的课外活动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实施。其实研究性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其实施要因“题”而异,即根据选择的课题来确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地点及形式。  相似文献   

2.
张彦龙 《考试周刊》2009,(22):209-209
研究性学习在当今高中地理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杨丽波 《中学文科》2007,(10):43-43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和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不能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足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梅 《中学理科》2006,(11):69-70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括起来其核心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同时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地理学科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有独特的优势:①学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背景,有利于建构新知识.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化等,学生在学习前都有一定的经验背景.同时,许多地理问题本身就没有僵化的结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创建,赋予不同的意义.②地理内容通常是真实性任务,有利于情境性教学.如城市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问题都是情境教学的很好内容.③地理学习有较多的背景知识、真实性任务及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措施,都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组织合作式教学的有效性.可见,地理学科特征决定了建构主义在这一领域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己主动去探索、  相似文献   

7.
崔坤连 《地理教育》2013,(Z2):48-48
地理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获取并运用相关知识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的地理学习活动。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更加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 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兼容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和地理学科有关的知识在学生身边无处不在,所以,地理学科中可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很多,非常适合在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科自近代以来一直被视为"科学之母",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也一直能看到相关的问题。但是因其学科特点,地理学科的学习一直都困扰着部分同学。本文将从地图辅助学习、储备知识和生活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鑫 《陕西教育》2007,(11):72-72
什么是“开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2.
学习的意义     
众多先哲都曾说过,知识改变命运.比尔·盖茨说,知识是基础,成功靠头脑.这些都是学习对人生意义的最好诠释.在科技高度发展、知识快速更新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依靠,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可以让我们获得自己今后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可以让我  相似文献   

13.
胡书慧 《考试周刊》2012,(79):147-147
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地理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地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要求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强调的是让学生树立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其核心是使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研究过程中的体验,通过实践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张建霞 《成才之路》2011,(11):61-6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因此,在这种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具体实施的三个阶段中,注意重视运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23):143-144
获取知识的过程是由内而外的过程。也就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习者在进入学习情境之前,已经具备部分基础知识,即在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生活体验,这些"体验"将是学习者获得新知识的"母体"。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自身的兴趣为前提,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一些探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于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简单说,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的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相似文献   

18.
探究性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信息,应用知识解  相似文献   

19.
陈宽秀 《时代教育》2007,(6Z):104-104,105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注重结果,但更应注重的还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