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勘测定界系对采用征用、划拨等方式提供用地的各类项目,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以供土地管理部门对用地进行审查报批的测绘技术工作。本文将主要探讨提高土地勘测定界精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下列两项重大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住房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并是住房业发展的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中国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实行行政划拨,无偿无期限使用,禁止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的制度,实践证明存在许多弊端。引导住宅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既需要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更要从总体、宏观战略角度把握住房消费的适…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矿业用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许坚  骆云中  谢德体 《资源科学》2004,26(3):116-122
矿业用地是采矿业和矿区土地复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矿业用地的制度安排直接影响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区土地复垦的成效,而矿业用地制度安排又与地权制度和矿权制度紧密相关.文章从我国地权制度变迁的角度,考证了矿业用地制度的变迁,分析了现行矿业用地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现行矿业用地制度与矿业权制度中之间的主要矛盾.文章认为,矿业用地获得方式以及矿业权和矿业用地使用权的分别取得是形成现行矿业用地制度弊端的两个主要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完善现行矿业用地制度的对策,即改革现行的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矿业用地的制度,而采取通过临时用地制度、年租制、土地股权制等新模式取得矿业用地.在矿业权制度与矿业用地制度之间的关系上,采用将土地使用权与矿业权合并处置、矿业权对抗原土地使用权等协调矿业用地制度与矿业权制度之间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国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过去形成的不计成本的划拨用地模式和习惯,是造成目前城镇存量土地闲置、粗放、低效利用的根本原因。因此,市场机制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在动力。主要阐述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的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地权属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进行技术服务性工作。本文主要对行政境界和土地权属界线的调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论述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阐明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土地共有制为基础,从而总结出了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意义,并提出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在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中,都必需切实做好土地的勘与测两方面的工作。土地的勘与测它为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等工作提供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使用范围.位置的测定;界址点的确定,用地面积的计算等。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用地和管理地籍提供第一手准确、科学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土地的踏勘1.土地的踏勘的资料收集:在进行土地的实地踏勘前要进行必要的资料收集。必  相似文献   

8.
杨东朗  李淑卓 《预测》2004,23(3):23-26
本文从我国原有土地制度的弊端出发,提出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分析城市土地使用权现状出发,提出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两务路径,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两个条件,结合博弈理论.对这两条路径进行有效性分析,并提出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使用权市场是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成果,并已经成为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方式。土地使用权市场有效地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显化了土地价值。而城乡土地权利不平等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平衡成为诸多矛盾的根源。集体建设用地灰色市场是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开辟并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符合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土地制度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将住宅用地、宅基地等使用年限延长至300-1000年”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耐所长周天勇日莆在微博上提出建议.以解决当下土地所有制带来的问题。周天勇认为.土地所有制和管理体制雏持现状,问题会越积越多。在私有化道路也不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第三条改革道路:印坚持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公有制度不变,延长企业、住宅用地、宅基地.耕地、林地曲使用年期至300—1000年不等。这样可以确立土地使用者的使用年期产权,可以交易、抵押、入股和继承。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土地产权管理和土地产权流转的意义上规范城镇和国家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供给,可以最终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成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探索盘活存量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热点工作,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土地使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在发生转变,集约用地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用地观念。土地储备制度是地方政府为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而进行的积极探索。一、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为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于1996年出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要求土地管理方式要逐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借鉴国外经验在市区旧城改造、国企改革土地资产处置和消化闲置土地的工作中探索出了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制度是地方政府在经历了土地市场跌宕起伏后,顺应我国土地利用制度和市场基本规律而进行的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制度创新。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设之所以成为土地管理制度中的新热点,关键在于中央采取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限  相似文献   

13.
自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政策实施以来,为土地估价行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平台。土地估价行业是一项服务于建设用地、土地评估等领域的服务业,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方法,不仅大大提高土地估价行业的应用性,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稳步上升。结合土地估价原则展开介绍,并对土地估价原则对各评估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为我国土地估价行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是人口基数大,所以人与地的矛盾在当今社会日益突出,节约用地,集中用地,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建设用地过于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下,可用资源过少,土地的后续成长空间不足,征用农业用地当作房屋用地等等一系列问题。经过有效的规划、调控,让闲置土地尽其所用,建设制度规范化,相关部门着力督促,落实用地责任,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深入人心,保持我买过拥有18亿亩耕地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土地利用的实践表明,中国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配置的要求。从我国征地制度的概念谈起,透析目前集体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进而提出改革的紧迫性,并就改革的方向提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印度和1970年前的日本一方面出台政策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又对土地的集中设定一定的上限。1970年后的日本,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财力的不断增长,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对农地法的修改,取消了拥有土地的上限,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要加快农地流转,努力完善土地承包制度,要坚持耕地保护政策不动摇,要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转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浅析集资建房在房改中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资建房是改变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制度,实行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通过筹资金,进行住房建设的一种办法。各地对集资建房在房改中的认定及处理各不相同,争论不休。以浙江省余姚市集资建房实际情况为例,通过回顾分析集资建房历程,为以后妥善解决房改中的集资建房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受到包括土地政策制度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用地审批是控制土地用途转用进而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重要制度之一。1995年以来,中国用地审批权配置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审批权上收至国务院、省级政府和适度调整"下放"。为分析用地审批权配置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梳理了中国用地审批权改革历程,采用2000-2013年全国23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用地审批权上收至国务院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只在局部地区有明显减缓作用,审批权"名义下放"对建设用地增长也只在局部地区产生了影响;(2)用地审批权上收至省级政府对抑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具有区域差异性,东部和西部地区审批权上收省级政府抑制作用明显但其他地区无明显效果;(3)土地督察制度在全国层面显著减缓城市建设用地增长。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用地审批制度逐步成为中国土地管理的重要制度和手段之一,土地审批制度也历经了多次改革。为分析土地审批制度变化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中国土地审批制度的改革历程,选取199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审批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全国当年审批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每增加1hm~2能够显著引起当年及次年实际耕地被占用面积分别增加0.25hm2和0.36hm~2,即当年建设占用耕地1hm~2中约有0.25hm~2由当年审批用地所致、约有0.36hm~2为前一年审批用地所致、约0.4hm~2为其他年份审批以及违法占地等所导致;国务院审批土地比重的增加使得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国务院审批面积比重每增加1%约能减少耕地占用面积2351hm~2;1999-2005年审批权限上收期比2006-2013年审批权限调整下放期在耕地保护的作用更为显著。建设用地审批权限的上收减缓了建设占用耕地速度,但后期的审批权限调整下放并未显著影响建设占用耕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东三省2004~2014年二三产业增加值、资本存量、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四项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的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国有建设用地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进行分析,发现东三省尤其是吉林省长期以来的土地供应和土地财政制度逐步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了资本使用效率,导致国有建设用地投入和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出现了负相关。说明东三省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具有可持续性,转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