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黑子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2,(19):74-75
在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sunspot)。黑子本身并不黑,之所以看得黑是因为比起光球来,它的温度要低一两千度,在更加明亮的光球衬托下,  相似文献   

2.
太阳上的风暴6年前,1956年2月23日中午,一种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当全国千千万万听众正在聚精会神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时,收音机忽然不响了。是收音机坏了吗?收音机没坏。是电台的机器出了故障吗?也不是。那倒底是什么原因呢?人们揣测纷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天文学家回答了这个问题。原来那天在太阳上发生了一次大风暴,使无线电波失去了傅播的能力。高悬空中的太阳,看起来是静悄悄的,实际上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时常发现在太阳表面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我们把它叫做太阳黑子,黑子之所以黑,是因  相似文献   

3.
炫目的磁场     
首个电脑生成的完整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磁场异常区域)模型能帮助研究人员追踪太阳磁场的变化,理解并预测太阳是如何会在黑子附近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在深色的中心区域(或称之为阴影的部分),磁场的强度极强,几乎是太阳平均磁场强度的1000倍,从而封锁了通常在太阳表面翻滚的气体。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10,(10):8-9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近期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黑子的磁场在过去20年内呈稳步下降趋势。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16年,太阳表面的黑子将变得了无踪迹,并将维持至少数十年。此一现象上次发生时,正是17世纪地球的长时间低温期。  相似文献   

5.
浩瀚的宇宙用斑斓绚丽的星烁展示着它的恢宏气势,它那无穷的能量和运动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乃至人类自身。在古代,由于认识的局限,人类对每一门学科的研究几乎都是封闭单一的。如面对宇宙,人类就曾孤立地研究过太阳与地球、月亮与地球、其他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关系。然而,它们三者谁在操纵地球的命运呢?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与地球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古代,人类对此就已有一定的认识。如《续汉书五行志》曰:“黑色大如瓜,在日中,则水泛溢”。这就是说,当太阳上有黑子活动时,地球则要发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研究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时也发现,当太阳黑子数量多时,我国长江流域的大面积地区雨量较大,当太阳黑子少时,雨量则偏小;而黄河流域则正好相反。竺可桢的发现证明了古人观察的正确性。在20世纪的1909年、1931年、1954年、1975年、1997年,都是太阳黑子的双周期年,在这几年当中我国的长江、黄淮流域都出现了特大洪涝。另外这些周期又正好是我国的几个地震活动期,像甘肃、内蒙、河北、东北、台湾都在这些时期发生了大地震。科学家还发现,当太阳表面发生耀斑爆发时,地球上雷暴的频率会比平时增加50%以上。另外太阳上的活动还会影...  相似文献   

6.
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规律与太阳活动周期完全吻合。科学家对太阳黑子数和黑子面积统计表明,太阳平均每隔11.04年有一个周期性变化,该周期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周。在太阳活动周期里,太阳黑子由少到多,由活动不太剧烈到十分剧烈,此时,太阳耀斑最多。太阳黑子活动剧烈时,大气中氡的浓度就会增加,它对气候和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氡可以使人们精神饱满、朝气蓬勃,也可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当太阳黑子剧烈活动时,地球上就会有一次重大的创造发明。 例如,提出了光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光辉的太阳上面常常出现黑色的斑点,这种斑点叫做“黑子”。黑子有时候单独存在,有时候成双结对,有时候形成一群。大黑子的中心部分总是比较黑一些,叫做“本影”或“核”;近边缘的部分比较淡一点,叫做“半影”(图1)。本影和半影都可能单独存在。在一个大黑子群里面常常会发现在一片半影中有几个大小不同的本影。大的黑子群,在日出或日落的时候,用肉眼也能够看见。黑子在我国历史上就有不少的记载。“汉书”中的“五行志”里说:“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段话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2,(4):56-57
太阳巨型黑子面积增加一倍或将爆发耀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面上一个巨型太阳黑子在过去的几天内面积已经增加了一倍,现在它将可能发生一系列对准地球的耀斑爆发事件。尽管目前这些爆发的严重性尚未可知,但是一部分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1610年,意大利天学家伽利略偶然地发现太阳表面有几个黑斑。经过研究之后。他证实了这些黑斑是太阳自己产生的,而不是地球和太阳之间存在其他星体所造成的,伽利略将其命名为太阳黑子。人类自此开始了对太阳黑子的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最近,香港旅美宇航科学家、现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教授翁玉林认为:1644年明朝灭亡,与太阳黑子消失关系密切。翁玉林指出,黑子出现会改变紫外光和能量,黑子愈多紫外光愈多,黑子愈少地球天气愈寒冷。他发现,在明朝灭亡前后约70年,太阳黑子消失。那时候欧洲出现小冰河时期,中国则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319-320
天文专家表示不会对地球和人类造成太大影响 最新发现与创新 据新华社天津1月13日电(记者周润健)近日,太阳表面突现一组较大的黑子群,目前,正在向太阳中心移动。天文专家表示,黑子群的出现是太阳活动剧烈的标志之一。就目前来看。本次黑子群不会对地球和人类造:成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面上一个巨型太阳黑子在过去的几天内面积已经增加了一倍,现在它将可能发生一系列对准地球的耀斑爆发事件。尽管目前这些爆发的严重性尚未可知.但是一部分科学家指出这一黑子将可能爆发中等强度的耀斑事件。这样的爆发事件将可能导致地球上高纬度地区的无线电通讯中断。随着太阳逐渐进入活跃期.日面活动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3.
一架“目光”敏锐的望远镜发现,太阳黑子周围紧紧环绕着奇特的丛状低温等离子带,就像一个带静电金属球上许多辐射状飘起的丝带一样。磁场肯定限制了这些黑暗的气体带,但物理学家们尚未了解其中的细节。太阳黑子指的是那些常常比地球还大的不稳定磁斑。这些斑点之所以看上去较暗,是由于它们比太阳表面其他温度为6000℃的区域低2000℃。在太阳黑子的黑暗中心(被称为“暗影”),磁场沿垂线方向突破太阳表面。磁力线水平伸向周围的半影(像炽  相似文献   

14.
太阳黑子     
太阳的光芒很强,如果想用眼睛直接望太阳,眼睛一定张不开;如果从望远镜里看太阳,眼睛也立刻会受到损害。要观测太阳表面的情况,最好在望远镜后面放一张白纸,让太阳光投射在纸上,造成清晰的像。比较简单的办法隔着一片深色的玻璃望太阳,或者用一盆水,上面散布些墨汁,看太阳在水中的像。太阳面上的活动情形很多、很复杂,其中最容易看到的是值得很好研究的黑子现象,也就是这篇  相似文献   

15.
继《古今气候的变动》之后,本文拟将各国学者对近百年气候变动原因的初步研究,作一通俗的综述。上——太阳辐射的变化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投射出大量的幅射能。太阳表面状态发生变化,如黑子数目突然增多或减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24日,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发布的太阳地球环境预报说":太阳活动正处于由平稳转向活跃的状态,预计今后将更加活跃"。这时太阳表面出现大片的黑子区域。4天后的10月28日,太阳表  相似文献   

17.
<正>清晨,当太阳从漫天红霞中喷薄而出,将万丈金光洒向大地,一种蓬勃向上的激情油然而生。看到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人们不能不热爱和赞美赐予我们生命和力量的万物主宰——太阳。自古,太阳在人类文明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人类对太阳探寻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这是得到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有关太阳黑子的记录。不仅古人如此,时至今日,探索神  相似文献   

18.
清晨,当太阳从漫天红霞中喷薄而出,将万丈金光洒向大地,一种蓬勃向上的激情油然而生。看到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人们不能不热爱和赞美赐予我们生命和力量的万物主宰——太阳。自古,太阳在人类文明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人类对太阳探寻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这是得到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有关太阳黑子的记录。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19日,太阳表面爆发一个巨大的太阳耀斑,同时三个巨大的太阳黑子群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它们在此后的两个星期中共产生了124个太阳耀斑,其中三个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耀斑。伴随着电磁辐射的喷发,随之而来的是被称为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巨大的磁化等离子体云,这些不可预知的等离子体云由数十亿  相似文献   

20.
太阳的运动我们大家知道太阳是一个恒星,和晚上所见的星星是属于同一种类的,就是说,是自己发光发热的。而因为太阳是最近的恒星,並且离开我们实在太近了,所以它顯得特别亮,特别热。可是现在我们知道,所谓恒星,並不是永恒不变的星,它们有运动,有变化,所以太阳也应当有它自己的运动和变化。我们曾经谈过太阳是一个大火球,表面上有着种种的变化,但没有讲过太阳除了自转以外的运动情况。这一次我们不打算讨论太阳的真正运动,而准备来看一下因地球的运动所产生的太阳的假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