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园是新开办的幼儿园,周边新村居民人住率较低,因而,入园的孩子较少。为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生源。 一、密切家园配合,赢得家长信任 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生源。因此,我们从开办初就将为家长服务作为我园的重要工作来做。孩子还没入园,教师们就对每一位孩子进行家访,并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与老师一起游戏,让孩子与教师相互熟悉,消除陌  相似文献   

2.
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首先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和蔼可亲的印象。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对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有陌生感和惧怕感,我就主动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了解他们,适当地抱抱、亲亲、摸摸,用玩具逗引他们,使每个孩子都感到老师很喜欢他。每天早晨,我都做到用笑脸迎接每一位幼儿,力争使他们每天入园生活的开端就充满欢乐。去年五月,我因没有分到房子,又患了胆结石,双重烦恼一下压在身上,心情非常不好。但一到幼儿  相似文献   

3.
九月,是新生入园的时候,不少新入园孩子的家长往往为孩子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而感到困惑。怎么才能使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呢?让我们听一听方老师怎么说———方老师对您说家庭教育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出现哭闹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因为他们出生后的头几年生活...  相似文献   

4.
新学年又将迎来一批天真活泼的小班孩子入园。为了使这些孩子稳定情绪,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必须认真做好迎新工作。要尽快使孩子熟悉老师、阿姨,产生信任感;熟悉周围环境,产生安全感。要运用园内优美的景物,有趣的玩具,通过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周围成人和小朋友对自己的爱的感情,使他觉得在幼儿园跟在家里一样愉快、温暖,甚至更  相似文献   

5.
程霞 《早期教育》2000,(12):35-35
为了给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提供发展自主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开展了"快乐玩具城"活动.活动中,幼儿可以将家中的一件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每次带来的玩具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不同;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找同伴玩,找老师玩,也可以自己玩,活动形式很宽松自由.此活动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好评,他们纷纷反映孩子的独立性增强了,而我们教师的体会则更多.  相似文献   

6.
孩子入园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质准备通过选择、比较,家长在确定自己孩子在哪所幼儿园后,可根据该所幼儿园的具体情况,要求而定,可作一些生活用品、学习用具、床上用品(有些幼儿园自备)、玩具等的准备。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准备在幼儿园里,老师主张小朋友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些事情包括用餐、洗手、洗脸、穿脱衣服鞋袜、睡觉、入厕等等,如果你的孩子在入园之前没有具备以上这些生活自理能力,这对他们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是很不利的。因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已经感到很陌生了,有的孩子甚至会感到孤独和害怕,如果…  相似文献   

7.
9月.很多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带着一点紧张,更多带着新鲜,宝宝离开了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伙伴.他们常常会有点不知所措。本文将列举宝宝新入园常见的五大问题及其对策,供爸爸妈妈们参考.以尽可能地减少宝宝的入园焦虑。  相似文献   

8.
第一步:准备。准备工作可从四方面入手:1、入园前,经常给孩子讲幼儿园的生活趣事,告诉他幼儿园里有老师带领,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唱歌、跳舞、做操、游戏,还讲好多好听的故事,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生活。2、带孩子到准备去的幼儿园参观,让他熟悉那里的环境。3、让孩子与已入园的同龄孩子交朋友,使孩子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9.
要使新入园幼儿在短时间内消除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使他们对幼儿园产生兴趣并逐步适应。 一、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1.在幼儿入园前一周,我们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了解幼儿园的室内、室外环境,使幼儿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消除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2.召开幼儿入园前的家长会。为了使新入园的幼儿家长清楚地了解幼儿园有哪些生活内容,这些内容又怎样安排,家长如何配合,有必要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使家长对幼儿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加强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九月份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间,不少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他们通常表现为大声喊叫、哇哇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等,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怎样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家园双方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先找到新生入园焦虑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最后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2—3岁的孩子离开了朝夕相处的父母和长辈,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环境,他们哭闹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此,家长要积极引导,提前帮助孩子建立对幼儿园的兴趣。入园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听话能力,说话表达能力,使其在刚入园时,不会因为表达而焦虑。入园后家长还要端正态度,坚持不懈地送孩子入园。幼儿园老师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态度也是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孩子刚入园时,不愿到幼儿园是家长比较头痛的事。每学期伊始,我们会看到一些家长扭送孩子入园的情景,轻者训斥,重者连骂加打,这样,家长生气,孩子也感到委屈。孩子不愿入园怎么办呢?以下几点,可供家长参考:1.未入先疏导。在入园之前,向孩子讲述幼儿园里的事,如幼儿园里小朋友多,在那里老师会教小朋友唱歌、跳舞、做游戏等等,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不愿入园,他们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拼命地撕扯着大人的衣物,躲闪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是吃人的怪物。即使老师接过孩子,但孩子撕心般的哭声,却让家长们深深地不安。新入园幼儿的这种哭闹现象,其实是一种恋母(亲人)情结,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幼儿入园前,在家里可谓是自由自在,想吃就吃,想玩就玩。在他们所熟悉的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有安全感。因此,他们对家庭环境及身边的亲人,有特别强烈的依恋感。而到了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陌生的老师,以及具有约…  相似文献   

14.
入园第一天     
入园第一天的孩子,心情往往很紧张,甚至有些害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安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记得十年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在活动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自信能使新入园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参加我组织的各项活动。然而,事与愿违,随着孩子们陆续到来,活动室成了哭的海洋。脸上挂满泪珠的孩子,紧紧拉着父母的手,不看玩具一眼。有一位小男孩,竟然哭着逃跑了。这件事给我一个深刻的教训。后来,我虚心向老教师讨教,不断在工作中探索。现在,每逢新生入园,我就在“新”、“访”、“交”、“带”四个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提供发展自主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开展了“快乐玩具城”活动。活动中,幼儿可以将家中的一件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每次带来的玩具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不同;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找同伴玩,找老师玩,也可以自己玩,活动形式很宽松自由。此活动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好评,他们纷纷  相似文献   

16.
真真刚满三岁,再过几个月可以上幼儿园了。真真的父母知道,孩子从出生到入园,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时期。那么,入园以前,父母应该对他们进行哪些教育?怎样才能使他们顺利地渡过这个重要时期,并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呢? 真真的父母认为,要让女儿心情愉快,自觉自愿地上幼儿园,首先要使她充分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他们从来不说“你不乖,明天就选你上幼儿园”或者“你不听话,让幼儿园老师去管教”之类的话,以免孩子误以为上幼儿园是一种惩罚,对幼儿园产生反感和恐惧心理。他们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意识  相似文献   

17.
每年新生入园,对小班的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心理考验。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家长恋恋不舍的眼神,老师们的手忙脚乱,都在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又一群的孩子"入园焦虑"集体出现。而这个焦虑期孩子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怎样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新老师、新朋友就成了幼儿园、家长和老师们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只有家园勤合作、早准备,才能帮助新生顺利度过入园关。  相似文献   

18.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刚入园的孩子们就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了,这个进步真不小。为了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和孩子、家长一起布置一系列墙饰,以帮助孩子缓解、消除分离焦虑,保持愉快的情绪。在新生入园前,我组织孩子和家长进行了一次“快乐半日”的活动。活动前,我先布置好一面“欢乐园地”的墙饰背景。这一天,孩子们都快乐地活动着,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图画、折纸以及印章画贴到“欢乐园地”里,一起在活动室玩幼儿园的玩具。看到孩子们  相似文献   

19.
正开学两个多月了,班里大部分孩子已顺利度过了分离焦虑期,开始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班级日常工作也步入正轨,井井有条地开展起来。回想起这两个月的经历,有苦也有甜。每每刚开学,新小班总会出现哭闹现象,为此,我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是开学第一天,到园的孩子中只有五个孩子哭鼻子,这让我们很欣喜。几位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班级,用一些新奇的玩具吸引他们,逐渐这些孩子也忘记了想妈妈  相似文献   

20.
让新入园的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寿县寿春镇幼儿园薛晓梅新入园的幼儿没有集体生活的体验,对幼儿园的一切难免恐惧。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后,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周围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这使一部分幼儿一下子很难适应。有的幼儿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