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学也日益兴盛起来。物理知识已经逐步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所以,要求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势在必得。因为物理属于一门自然科学,它处处存在于学生的身边,现实中有很多现象是用物理知识解答的,这就需要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能更好地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的乡土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如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学生多数生活于农村,学习的场所也在农村。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乡土资源进行科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学习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另外,作为科学教师,笔者同样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开发和利用熟悉的资源进行教学,更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充分挖掘农村科学资源,重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科学资源,让学生了解科学,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科学肩蒙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娟 《成才之路》2012,(24):42-23
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要求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可在科学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只是就本论本,只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不愿意拓展科学教学的空间,把学生束缚在课本之中,学生很难把学到的知识和身边的生活以及广阔的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更谈不上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有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科学学科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思维。那么如何借助实验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呢?创新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很多老师可能觉得实验创新遥不可及,非常难,但实际上,实验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是实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也可以是实验展示形式上的创新,当然还可以是实验教具的创新。创新实验的器材可以来自实验室,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我们身边。从科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以及初中学生科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通过实例着重对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初中《科学》渗透性教学是对教学中存在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和创新。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在课堂上做出榜样;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来开展渗透性教学。  相似文献   

6.
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作为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为起点,通过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从孩子熟悉的具体事物展开学习,通过探究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让孩子直接参与学习,通过探究加深对身边世界的科学认识;引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科学学习中,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作为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为起点,通过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从孩子熟悉的具体事物展开学习,通过探究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让孩子直接参与学习,通过探究加深对身边世界的科学认识;引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科学学习中,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徐阳 《江西教育》2023,(11):84-85
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观察身边事物,并通过实验验证科学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对此,教师要提升科学活动与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比重,强化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的小学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赵黎筠 《科学教育》2005,11(6):44-46
师生共同实践,从身边的熟悉物质(洗发精)入手,摸索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拓视野,提高等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爱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利用身边的事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勤学、爱学、会学。  相似文献   

11.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课堂教学不但要重视学科知识讲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究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种需要。让思维训练贯穿于科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宽思维的领域和空间,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用科学的思维解决相关问题,用科学的思维去看世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科学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以身边的科学为学生的主要探究对象,可以拉近科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明白科学并不遥远,知道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也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有客观认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我将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距离的拉近和动手能力的提高等角度,对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多年来,我和科学教研组的同事们带领学生广泛阅读科普读物,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王家银 《科学课》2009,(9):17-17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欲和探究能力,光凭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不够的,有时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前提下,借助身边的一些器材,鼓励并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欲和探究能力,光凭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不够的,有时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前提下,借助身边的一些器材,鼓励并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探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应树立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大胆参与科学探究,在探究中养成评估的好习惯,注重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注重收集资料,能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8.
岳萍 《甘肃教育》2014,(1):91-91
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最佳动力。《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呢?一、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科学看到"科学"这两个字,不少学生会觉得科学是那么的神秘,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强调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他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从科学课的这一特点看出,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只是教科书,还有学生身边广阔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那么,担当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科学课,该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进行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分析科学素养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三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四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