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生”做好事—德才兼备“差生”做好事—不务正业“优生”文化课考试成绩高—理所当然“差生”文化课考试成绩高—肯定偷看“优生”体育成绩好—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差生”体育成绩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优生”长得好看—才貌双优“差生”长得好看—绣花枕头“优生”爱劳动—保持劳动本色“差生”爱劳动—只能干干这个“优生”答对问题—到底具有真功夫“差生”答对问题—瞎猫碰上死老鼠“优生”爱说话—直爽开朗“差生”爱说话—癫癫狂狂“优生”上课睡觉—睡觉还在看书“差生”上课睡觉—看书还在睡觉“优生”上课做小动作—天真有…  相似文献   

2.
差生较之于优生,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区别.差生要转化为优生,关键是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无论是从教育本人的角度,还是从提高整体教学成绩的角度,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学优生与学差生的学习动机问题,进而指出强化对于学优生和学差生的负面作用,最后提出实施差异教育是提高强化对学差生的积极作用以及降低强化对学优生的消极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常听许多老师说:"我宁愿教一百个优生,也不愿教一个差生。"人们眼中的差生就是后进生,而差生通常表现为:一是成绩差,一是行为习惯差,还有二者兼有的双差生。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优生毕竟是少数,如果说优生在各方面都表现好理当得到老师的重视,那么为了搞好班级管理,更应该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也只有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才能真正体现班主任的工作水平。记得魏书生  相似文献   

5.
游琳 《湖南教育》2010,(8):46-46
学生本不该被分为优生与差生,老师对待学生理应一视同仁。但事实上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自然被老师划进了优生的行列。优生是老师的掌上明珠一举一动都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一般情况下老师对他们都能了如指掌,可是也有灯下黑的时候,优生也有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6.
在任何班级中,即使程度比较整齐,也可以区别出哪些学生足优生。哪些学生是差生,优生和差生是客观存在的。谈论优生和差生的话题不少,但是能帮助优生和差生正常发展的具体方法却不多见,这是由于未能打破旧成见,未能及时探索出新路子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考试弊大于利。首先,对任何学生来说,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对于考试,他们都有一定的思想负担。优生在考虑怎样保持自己的成绩,而差生则在考虑怎样提高成绩。因此,在考试前看到人人废寝忘食地背书的情景,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难道不是对学生的思想压迫吗?其次,每个人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8.
差生的苦恼     
“见了优生老师爱 ,见了差生老师‘哎’”她是一名差生 ,所以老师见了她 ,总是唉声叹气。在老师那赞不绝口的话语中 ,从来没有她 ,而在老师批评时 ,却总是少不了她。慢慢地 ,这使她变得自卑、怯弱 ,没有勇气去奋发向上了。  相似文献   

9.
寒枫 《今日教育》2010,(5):56-56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具体到英语教学工作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到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成绩。尽管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优生”,但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更应该偏向“中差生”,因为这才是增加班级“优生”比例,提高班级英语成绩的唯一途径。我主张将“中差生”分类,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0.
学校中,人们通常都是以成绩论高下。绩优生们耀眼的成绩引来了老师、家长的掌声,获得了同学们的赞叹。在如此美丽的光环之下,绩优生的德育却显得暗淡无光。一些老师认为他们是好学生,好孩子,不用教就什么都懂,相信他们能分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然而,忘带红领巾的有绩优生、迟到的有绩优生、看到垃圾绕道而行的有绩优生、高高在上不与绩差生来往的有绩优生,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读到《教师博览》2009年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被优生淡忘,被差生怀念》,读后感慨良多。文章中那位教师能被差生怀念,可见其对当年教过的差牛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一位已经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对照我们的教育心态和行为,愈读愈惭愧,不觉汗颜。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中等生,是泛指在优生与差生之间的那些学生,没有确切的内涵和外延,它和优生与差生的边界是模糊的,具有易分化的特点c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只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们在某个时期某种条件下处于中等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因材施教,促进他们向优生转化,防止他们分化为差生。R有这样才能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中等生的心理及思维持#,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中等生素质的提高。一、为中等生创遍进步的氛围渴求进步的心理是中等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使用单字方式,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优生和差生的有意遗忘效应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优生有意遗忘的认知抑制能力水平高于差生.优生和差生的有意遗忘认知抑制能力发展均存在关键期,且优生的关键期早于差生的.  相似文献   

14.
我对教育优秀生的思考赵世亨近年来,在学校教育中,许多老师都把精力放在差生身上,这种教育向差生倾斜,忽视优生的现象是不合理的.差生需要教育,优生仍然需要教育,而且与差生相比他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优生与差生相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一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度、学习态度和情绪稳定性等素质指标的调查并进行量化处理,与理科学习成绩、英语学习成绩综舍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英语差生、英语优生这两个对立的群体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稳定性和理科成绩方面的差异,以及对英语成绩的影响,从而可以为培养优生与转化差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学优生与差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凌 《教育探索》2005,(3):58-60
时间管理是形成优生和差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学优生和差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有显差异。通过对成都433名中学生(优生175名,差生258名)进行问卷调查表明:中学优生和差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及其部分子维度上的差异显,优生平均得分高于差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及时间效能感上的年级效应显,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并非戏言     
《师道》2013,(2):64-64
有一日。教师正在讲课,看到两个学生枕着书睡觉,而其中一个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个是差生。教师把那个差生拉起来训道:“你这个不思上进的家伙.一看书就睡觉,你看人家(指优生),连睡觉都在看书。”  相似文献   

18.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对所谓差生形成的原因十分关注。通过细致对比优生与差生在学习上的差别,我发现造成差生做题时经常出错、成绩总是难以提高的原因固然很多, 例如学习不刻苦、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水平低、基础差等等,但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整体 性认知习惯的培养、学生自身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组织能力是导致学生成绩差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教十七年,送走了十二届毕业班,也算是桃李满园了。我为“优生”的成绩骄傲,为“差生”的进步自豪,却对占班上大部分的中等生充满愧疚。多少次偶遇昔日的学生,曾经的“优生”或“差生”我能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而对热情地与我打招呼的中等生却无法叫出他的姓名,真是尴尬。  相似文献   

20.
偶读郭敬明的文章《"优等生"跟"差生"》,虽然我并不赞同其中的某些观点,诸如"没有一个老师会喜欢成绩差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倘若迟到了,老师会一脸严肃地在班会上提出某某同学今天又迟到了,问题很严重"等,但是文章触及的"差生"(为行文方便,请原谅我使用这样的称谓)在学校中的生存质量问题,却由人不得不说是教育走向文明进步的绊脚石。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普通教师,眼见一些"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