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恰值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期间,镇江也拉开“镇江展演”序幕,江苏省昆剧院以素有“百戏之祖”称誉的精华版《牡丹亭》唱响其序幕的同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也在镇江博物馆举办,展出的近200幅摄影精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江苏省“非遗”神韵及其保护成果。该活动恰逢中国端午节,主办方因此举办”流淌的记忆·发现镇江,感受生活,第一楼街民间艺术嘉年华”,组织包粽子、织鸭蛋网比赛和剪纸、泥塑、编织及田歌、评话、扬剧、马灯阵舞等民间技艺大比拼活动。  相似文献   

2.
10月22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和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办事处主办,上海市徐汇区文化馆承办的以弘扬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乐声悠扬·民间天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音乐展演在上海举行。这是继2007年长三角非物质戏曲展演、长三角非物质文化民俗展演后,苏浙沪三地又一次联手举办的大型展演活动。演出突破传统的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视野     
《中外文化交流》2013,(10):90-97
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南宁举办 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与东盟的官员与专家围绕“对话与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主题展开研讨交流。本届论坛旨在共享中国与东盟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突出成果和先进经验,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领域的深层次对话,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深入了解和交流。据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王福州介绍,与周边国家联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5-36
6月1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徐汇区文化局、枫林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了“传承中华文脉,展示神剪华彩——‘枫林韵’首届上海剪纸大赛”系列活动。作为上海首次举办的剪纸盛事,组委会共收到徐汇、松江、嘉定、闵行、黄浦等16个区县、32家单位、124位个人送来的新创剪纸作品300余幅。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为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丰富性并展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研究的方式及其成果,突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结合与应用,日前,以展示“非遗”数字化成果为主题的《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上海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研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学科建设、民间信仰和地域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展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应用性研究拓展。陈勤建、钱炜蕾的《“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和共同发展》(《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一文提出了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问题。长三角在民众的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智慧和思维原型上的大同小异,决定了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许多同源性或共同性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的名词、新的概念。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都是一件新生事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体系及其申报工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82-282
由松江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松江区文化馆、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松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术分会承办的“江南风·松江情——钱炳荣民俗剪纸展”于12月27日在松江区文化馆开幕。  相似文献   

9.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乔晓光会长曾在北京世纪艺苑美术中心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展出了他的《太阳·老人》、《吉祥的喜马拉雅》、《巴赫的弥撒》和《向博尔斯致敬》等30幅新作。乔晓光的现代剪纸作品摆脱了以往平面剪纸的局限性,追求一种融东方古代和西文立体派艺术为一体的全新艺术风格,其艺术表现力更为生动和丰富。因此,评论说乔晓光的剪纸是一种崛起于民间艺人“窗花”意义上的全新的剪纸艺术形式,实不为过。而他的这种诠释,则使古老的中国剪纸成为释放现代气息并可与世界相通的高雅艺术。乔晓光的剪纸艺术,大多…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62-262
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6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文物保护法》颁布近30年来,中国文化领域又一部重要法律,在文化建设立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共6章45条,包括了总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与传播、法律责任等5个方面,明确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化延续之命脉——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今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国以“博物馆与非物质遗产”为题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无独有偶,在国内持续的“遗产热”中,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制作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占很大比例的长达6小时的节目,并在当天重复播放了3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热点话题成为“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亮点,中央电视台还将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昆曲和古琴再度重点介绍,使观众在回味这两朵艺术奇葩风采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教科文组织通过实施“代表作”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  相似文献   

12.
2012年2月5日至15日,由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文物局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3.
2月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北京农展馆开幕。参与此展事的民间艺人1176名,展出珍贵实物2322件。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齐聚北京,其中一些传承人在向观众现场展示其精湛技艺的同时,也担心自己的独门绝技能否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94-294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馆暨“衣被天下”——从乌泥泾棉纺织布到海派旗袍专题展开幕仪式于5月1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上海市中心图书馆非遗分馆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海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题,依托上海图书馆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建立的专题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1,(4):90-97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会议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月25日表决获得通过。"非遗"法是中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的  相似文献   

16.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9,(8):92-97
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谢幕 继2008年首届之后,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6月27~7月13日在京举办,继续演绎其“激情熔铸艺术,创新点亮未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8月19日晚,刚刚修葺一新的中国美术馆于北京初秋的飒飒金风中,喜气洋洋地迎来遍布世界的宾朋贵友——“庆祝中国美术馆建馆40周年暨重新开张驻华使馆外交官专场招待会”在此举办。约50个国家的120多位外交使节应邀出席;中央歌剧院献演的中国古典音乐以浓厚的现场艺术气氛为之助兴。来宾兴致盎然地参观欣赏了中国美术馆《百年作品陈列》、《刘开渠作品陈列》、《路德维希捐赠作品陈列》、《民间剪纸陈列》、《无锡彩塑陈列》和《开放的时代邀请展》的展览。面对现代化的中国美术馆新貌,很多见识过该馆发展历程的外国使节颇多感慨。曾在中国留…  相似文献   

18.
巍山民族民间艺术古朴深厚,高台社火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在不久前刚刚举办的“2015年中华彝族祭祖节”和“第五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期间,巍山县南诏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惊险奇异的民间传统技艺“高台社火”展演,令游人和观众叹为观止. 巍山高台社火最早来源于古人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高台社火属于民间社火车轿类,通过创新改造,以高和险在云南各种民间传统技艺中鹤立鸡群.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2.36亿元。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还加强了对文化和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2007年,文化部命名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于“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文化年鉴》2012,(1):63-63
10月22、2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与中国政治学会政治与战略文化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5届中华战略文化论坛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围绕“文化强国:历史与现实”的主题,就大国兴衰中的文化因素、文化强国的内涵与特点、文化强国的战略路径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务院参事室、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求是》杂志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